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初衷是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是,现实中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常常脱离学校理念性文化和特色地域性资源,忽视学生需求和兴趣,既没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也未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突破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学校要立足自身办学理念设计课程框架,聚焦特色资源挖掘课程要素,以“五育”为纲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为本建构课程实施路径,围绕育人目标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应指有关教学活动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当前学校文化的浅和散,物质文化的简单堆砌和价值核心的浅显零散使得学校表面光鲜的外衣下只是一棵苍白的心。部分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出现了偏离,甚至走入了误区,应及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让校长有正确的学校文化观,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构建多元成长平台,教师提升促进学校内涵文化,探索特色课程开发实施,课程文化服务孩子个性成长,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构建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南岸怡丰实验学校整体做好课程规划,开发出有内涵、有层次、多样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探索出多元参与、体验探究,问题导向、观察反思,双向自主、共生共鸣的实施策略,建立多种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校逐渐成为文化孕育的土壤。文化塑校,也是学校寻求品位发展、内涵发展的必然之径。我校自"十二五"以来,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主动躬耕文化建设,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最终,学校确立以"和合教育"为文化特色,秉承"和而不同因合致成"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和谐。所谓和合,是和谐共融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承认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始建于2000年,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多年来,学校确立了"创造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绿波红菱"为标识的"三自"文化,逐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文化深厚的高品质乡村小学。学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建"红菱家园"党建文化品牌,提炼"三点一线"支部工作法;打造品牌课程,构建了书画课程和"宋读者"课程;发展德育特色,"菱娃三礼""阳光驿站"丰富学生多彩的校园生活;促进教师成长,成立"绿波工作室",通过"外培内练",使他们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孝义市金晖小学建成于2011年,翌年即确立了"自主教育"的特色发展方向,提出"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自主"的培养目标。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致力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多元化的课程育人体系。一、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全面推动自主教育为了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教育实效,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整合,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条对接,构建了"自主教育"精品课程体系,必修和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该体系包含四个部分,全面体现了自主教育的育人追求。  相似文献   

8.
地方特色文化形态多元多样,与"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很强的融通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中,让文化资源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要构建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整理和利用是支撑,学校的顶层设计是保障,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文化认同是关键,课程的文化实践是补充。  相似文献   

9.
刘国际 《学子》2013,(11):14-15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必须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并为达成目标孜孜以求。确定适合新课程要求,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思想,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前提和基础;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是校长办学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重建课堂教学结构,创建课堂特色,构建适合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是校长研究的永恒课题。我校以"三平台"为轴心,重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以课堂推课程,以课程促发展,不仅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使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更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搭学生"立"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在学校落地,必须形成明晰的、可操作的"校本化"表达。近年来,南阳市宛城区教体局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关注学科素养与跨学科整合、减轻学生负担为原则,指导学校围绕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设计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体验性特点,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牢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以越来越多元的方式展开.教育资源多元化发展一直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研究领域,苍溪县城郊中学在各级党政关怀和社会各界支持下,确立了"多元发展"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多元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为中心,从学生成长和未来人才发展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和学校办学优势资源,在实践中有效、有序地探索和推进.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2.
邓玉明  周美丽  伍永兵 《教师》2013,(21):16-18
在当前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之路,加快特色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者认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以理念、校训、思想为体系的理念文化;构建以多元化为特色的课程文化;构建以"导思"为特色的教学文化;构建以教研结合、主动发展为特色的教研文化;构建以精细化为特色的管理文化。由此,将"理念、课程、教学、教研、管理"各方面的特色文化凝练成学校的特色文化,推进特色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素养养成的重要媒介。我校政治教研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文化自觉"的交汇点上,着眼客家文化的传承性,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高中政治必修相关课程内容模型构建、情境创设和内容拓展为载体,遵循"开发资源—设计课程—实践改进"的课程建设理路,开发了《客家文化》政治校本选修课程,摸索出一条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的"宪中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14.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15.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学校,鲁迅小学一直将实践和弘扬鲁迅的教育文化作为学校特色,确立了“立人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发展理念,构建了顺应学生天性、丰富可供选择的“百草园”校本课程体系,用独特的课程滋润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7.
刘洁 《上海教育》2010,(17):79-80
校本德育是以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前提,以德育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创造性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背景条件,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为构建主体,通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管理、德育研究等工作的校本化来体现德育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其中,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特色通过课程予以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努力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确立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铸造课程文化的主导力量;构建魅力多元的课堂文化,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品牌;建立多元立体的校本课程,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相似文献   

19.
陆芳 《生活教育》2014,(13):88-90
本文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百年积淀,审视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围绕学校发展的理想愿景,分析"真教育"及"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给予学校发展的理念指导,确立"现代生活教育"特色学生的发展目标,并具体通过尝试联合,打造绿色的育人环境;民主管理,共建永远的精神家园;课程开发,追求校本的生活教育;多元活动,提高校园的生活品质等途径的解析,提出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基于办学传统的文化提升,是特色项目的发展之魂。学校的特色文化的形成,需要高质量、前瞻性的规划指引,并以鲜明的课程图谱加以推进。以生为本的课程发展计划,是胜浦实验小学特色发展的目标与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