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教育的作用日趋突出,体育教学也更显重要.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我国女大学生在校人数也越来越多,女生的身体健康和锻炼意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研究,以达到提高普通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以芜湖市普通高等院校的6所大学在校的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通过对体育人口、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体育参与动机、体育行为等几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现代女大学生体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芜湖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较积极,参与活动有较高动机水平,对现代体育价值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去改善。  相似文献   

3.
邓英丽 《体育世界》2009,(11):56-59
休闲体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除了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来适应各种行业需要,同时也应注重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做到学习之余全面发展自己,本研究以长沙女大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休闲体育的意识与参与进行调查,对我市女生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做出科学评价,探究其限制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措施,促使她们积极投入到余暇时间里富有乐趣刺激和创造性的休闲体育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4.
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攻击性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就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比较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与体育专业男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差异,分析原因,给出避免和防止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地区4所大学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揭示了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其形成因素,以及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就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培养女子大学生的健身意识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女子大学生的健身意识。2、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养成健身习惯的规律为出发点。3、健身意识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除教材、教法外,还应加强对教学过程其它环节的研究,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岳广凤  李波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6):74-75,80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保证,体育教学部门要支持体育社团的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进行指导,满足体育社团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需要,为体育社团培养一批体育骨干,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8.
苏珍珍 《体育世界》2014,(10):81-82
从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结合体育休闲类运动项目的特有功能,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女大学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体育休闲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使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休闲锻炼习惯,为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沈丽英  辛绍权 《精武》2012,(3):90-9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文理统计等方法,对河海大学女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选项课的倾向、影响体育选项课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对体育课不太积极甚至非常不积极的同学,占所有女生人数的接近1/3。这个数字不容忽视;(2)女大学生更加乐意参与柔韧性、协调性、韵律感强,趣味性、娱乐性强的项目,而对抗性强、力量要求高。需要团体配合的集体项目不受女大学生的欢迎;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选项课的动机是比较正确的,但一部分同学上体育选项课的动机是不正确的;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原因,其中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包括兴趣爱好,运动项目的特点,对教师教学的喜好,自身身体、心理素质等。客观因素处于从属地位,包括场地、器材等运动设施及环境,课程压力、选项课设置。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心理和行为进行调研分析.结论: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的价值功能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共性;大多数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积极;健康、娱乐和减肥是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表现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上明显不足,在体育行为上表现出与态度的不一致性,不良的外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其行为弱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抖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的诸因素做了调查与分析,认为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的因素,既有广大体育教师认可的诸如兴趣、实用、锻炼、擅长等因素;也有反映出学生对困难的述避性和对结果的投机性的因素,诸如易学、易考、上课环境和运动量大小等因素。指出在学生进行选项课前应给予一定的教育和引导,否则,体育选项课就无法达到预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略论对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应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性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诱导激发学生上好篮球选项课的兴趣 ,努力培养她们的终身体育观 ,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期待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辽宁省4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待,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体育教师具有12个维度的素质结构;期望值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责任心、有爱心、尊重热爱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人正直、公平公正、积极的工作态度、亲和力以及专项知识技能。对体育教师角色期待的主流趋势在不同院校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座谈、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内容上可分为信义、交际、性情、学业、喜好、成熟、志向、自纳、家庭、容貌等10个维度。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的5个主因子: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认同自我、责任自我、目标自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男女学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并不显著,而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在自我否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消极自我概念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蔡先锋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40-141,129
探讨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进而探讨大学生对体育课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否影响其锻炼行为.以部分普通大学生及体育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并以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男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观高于女大学生;2)体育系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观高...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晋中市女大学生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瑜伽训练对女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等有着显著的影响。瑜伽选修课的开设不仅促进了广大女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为晋中市高校女大学生开设瑜伽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使瑜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任丽萍  王志刚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67-568,555
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贯穿着更新的主线,使教育者在选择、构建并实施课程要素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突破与创新。因此,让大学体育课程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完善健身基础理论、终身健身能力的新型课程模式基础上,成为形式最活泼、内容最丰富、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及基本考核模式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龙 《体育科研》2006,27(5):85-86
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是体育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平时体育课学习态度、平时体育技能、技术、体育理论、心理素质提高的权重组成。构建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组成、实施细则、评定办法3个基本模式,以达到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既实际又便于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法对辽宁省高等院校女大学生形体塑造类课程开设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高校形体塑造类课程开课率较高,对女大学生开设形体塑造类课程的必要性已普遍得到认可。但是,形体塑造类课程的开设尚属摸索阶段,课程设置研究相对较弱,仍存在诸如教学内容的安排尚欠合理性、缺少统一且适用的课程教材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此类课程任课教师队伍存在男女比例失衡、专业教师比重不高、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等问题;多数高校教学设备仍不够完善,教学场地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锻炼时长、锻炼项目选择、锻炼场所选择、生理期的锻炼情况、影响体育锻炼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我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女大学生科学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