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师要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教会他们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世界,培养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人口道德、资源道德和环境道德意识,树立科学地、理性地选择、安排生产和生活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2.
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论的本体论基础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论以创建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成效的道德教学为主旨,主张德教学应该以培养个体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和行动方式之基准的道德性而非具体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标;而培养道德性,只要在道德教学中以真实的人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价值意识即可。并且认为,如此即可培养出本人能够接受、社会也能够承认的判断基准和行动基准。道德实践也正是从这里自发地产生。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教育和道德能力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能力包括全面道德能力、道德自主能力、道德创新能力和终身道德能力。在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背景下,作为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道德精神耦合系统的道德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全面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必须转变道德教育观念,着力建构道德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初中教育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法律意识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十分重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较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与其身份严重不符,存在道德意识弱化、道德缺失等现象。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之下,通过分析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的表现,寻找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内在关系,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必须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建立新的道德教育和管理模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育文明的道德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7.
廖红英 《学苑教育》2023,(14):12-13+16
生命观念培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核心追求,教师深潜教材展开研学行动,推出跨学科教程,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研学活动,利用多种学科知识进行生命价值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生命观念的建立。道德与法治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都有对接和联系,特别是关涉生命观念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机会更多,教师对生命观念的理解要更加深刻而理性,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教学突破口,这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亡、则国亡。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从基础开始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一是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1)要加强道德认识的培养。(2)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3)要加强道德意识、行为的培养。二是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1)要从小重视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2)学校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的道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道德意识的作用,有指向作用,促进作用和调控作用。编辑道德意识的培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编辑道德意识的体现,第一,坚持一切为人民的道德准则;第二,对工作要认真负责;第三,要有甘心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第四,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的培养,间接影响着祖国下一代基本道德意识的养成。文章研究了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促进师范生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意识;提出培养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的路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培养师范生爱国守法的意识,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师范生感受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待人态度,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师范生形成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实习促进师范生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司法道德的基本内涵在于其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标准的交叉,更强调其道德价值的体现。在阐述司法道德含义后,文章着重阐述了司法道德的现实要求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强了师院校学生的道德建设,是落实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抓好道德教育的点、线、面,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抓好道德实践的载体,典型和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抓好道德建设的制度,管理和自律,充分和自律,充分发挥法纪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个体主体性发挥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个体道德主体性,激发个体道德需要,培养个体道德能力,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内化。为此,应当高度重视个体道德主体性培养,在培养个体道德需要、提升个体道德能力过程中,促进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  相似文献   

14.
陈琼珍 《学周刊C版》2023,(27):130-132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小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政治素养为根本目标,教师应立足于教育发展形势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剖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良好道德意识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克服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良道德影响、构建良好的道德意识环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系统反思、清理与批判,是道德、道德教育回归本体性内涵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道德认同的培养是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道德认同的培养应注意的误区有社会功效和个体的分离、道德问题法律化、单纯地强制灌输道德规范、忽视层次性、拒绝次道德等方面。我们要通过道德教育和培养,使道德认同成为青少年发自内心的认同,成为他们一种理性的、思想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官员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两体现出一致性和互补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官员道德的强有力支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现代化进程加快,客观上对官员道德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官员道德体系应以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确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民主,平等,公正等八大观念。  相似文献   

19.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