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燕 《传媒观察》2007,(6):44-45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一档时长43分钟、带有学术性质的节目。《百家讲坛》与科教频道同时诞生,创办于2001年7月9日,一开始以“开放式的讲堂”的形式面对观众,把各路专家、学者从教室里搬到电视上来。刚开播时收视率很低,最低时几乎为零。在实行“末位淘汰”的央视,《百家讲坛》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坚持着学术品位,却一直在20位左右(CCTV-10的排名)徘徊,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栏目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05年栏目改版之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收视率日创新高,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节目从遭遇末位淘汰的尴尬到后来的收视率攀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允芳 《传媒观察》2006,(11):12-14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与科教频道同时诞生,创办于2001年7月9日。但节目最初的学术讲堂性质使其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在C C TV-10的排名中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努力,《百家讲坛》如今已快速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收视转换,从一个学术论坛的  相似文献   

4.
据称,2008年初《百家讲坛》虽然仍可保持央视十套收视前三名,原来的头把交椅可能难保。而当年纪连海讲《历史上的和珅》时创下的0.69%的收视率纪录,再没有出现过。  相似文献   

5.
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自2001年问世以来,在经历了面临“末位淘汰”的险境之后却一路“蹿火”,成为颇具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而以栏目主讲人身份出现的易中天、于丹等人,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造就出独特的“学术明星”现象。  相似文献   

6.
宣华华 《声屏世界》2010,(11):68-68
几年前,央视《读书时间》因收视率原因在苦撑八年后黯然谢幕。现如今,曾红透大江南北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也连连下滑,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家讲坛》已进入“死亡倒计时”。是谁谋杀了《读书时间》,搞垮了《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7.
徐楠在《非黄金时段的黄金价值》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全天电视收视日趋扁平化,晚间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越来越低,电视媒体开始挖掘诸如傍晚、深夜等“次黄金时段”,以求支撑甚至拉动全天的平均收视,另外,以“市场份额”为主要内容的收视考核标准的实施,也使得非黄金时段的节目收视具备了更大的意义。在电视媒体挖掘了午间“新闻时段”、傍晚“欢聚时段”、22:00后“精英时段”这三个时段作为晚间黄金时段收视率下滑的弥补之后,“深夜+凌晨”势必成为各家电视台争夺收视份额的“蓝海”。  相似文献   

8.
阎崇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清史专家,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讲座,把遥远而沉重的历史讲述得生动自然,让人们在轻松收视中了解历史真相,创下了央视十频道收视率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9.
余建清 《新闻知识》2007,(11):60-62
《百家讲坛》,这个与央视科教频道一同诞生的栏目,一度曾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然而,绝处逢生之后,却成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近日,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可以说,《百家讲坛》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原是一个形式单一、内容高深的科教节目,曾一度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2004年,栏目制片人等及时调整编辑策略,使栏目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从普通编辑学角度归纳《百家讲坛》的编辑活动,探析其编辑策略调整及其带来的效益,进而揭示普通编辑学的普适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12,(5):16-17
事由:日前,电视剧版权运营人王建锋爆料,某公司明码标价地向他兜售收视率,声称只要付费,就能相应提高其正在卫视播出的30集电视剧的收视率,甚至可进入全国收视前十。而其免费赠送的两次“服务”,的确实现了收视率的乾坤大逆转。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06,(11):43-43
中央电视台:国家台风范 绿色收视率 2006年在“品牌化战略”与“绿色收视率”的双重导向之下,中央电视台整合频道资源,突出频道特色的成效日显CCTV-1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以创新、整合赢得了新的突破;浓墨重彩书写晋商故事的《乔家大院》和轻松幽默的《武林外传》的热播,以不容小觑的气势为中央电视台赢得了电视剧收视的开门红;竞争激烈的综艺娱乐节目市场,CCTV-2的《梦想中国》将全民娱乐推向了高潮;如火六月,世界杯的到来为中央电视台成功上演了一场体育收视的盛典;新闻频道,以打造中国电视新闻第一品牌为目标,今年6月5日进行了开播以来最大力度的改版,创新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CCTV~10的“百家讲坛”异军突起。上半年全台平均收视份额达到36.07%,实现了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增长,进一步增强了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云 《今传媒》2012,(4):120-121
近年来,中国电视传媒业蓬勃发展,然而媒体竞争的"白日化"使得不少电视节目因不能吸引受众,收视率低从而被淘汰,作为普及各种知识的电视科技片境况更令人堪忧。众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研究科教片的收视评价以提高其收视率,这篇文章通过对科教片的现状属性分析,在现有收视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适合科教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这对科教片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进 《新闻界》2007,(1):71-72,17
中央电视台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理念:“重视收视率、收视份额,但对收视率、收视份额不是绝对化,不是单一、片面追求收视率,更不是所谓的‘收视率为王’。央视作为国家台承担社会导向义不容辞,在去年的一年改革中,在‘绿色收视率’的指导原则下,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央视上上下下大家都认可的一个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电视观众数量和收视时间相对稳定(甚至减少)的多频道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个频道节目收视率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个频道或其他频道节目收视的减少。当我们置身于这样一个受众和广告商的买方市场中,对于收视率的渴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收视一广告”的营收模式下,各级电视台的竞争已白热化。电视节目考评大都实行收视率末位淘汰制,一些电视节目为跻身某类收视率排行榜,甚至不惜动用玩低俗、博出位、踩红线、恶性炒作等犯规违禁手段,惹得广电总局不得不对那些犯规违禁节目予以叫停和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17.
郑琴琴 《新闻世界》2009,(12):81-82
《百家讲坛》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然而,近两年,在《百家讲坛》“热”的背后,学术界关于《百家讲坛》的争议和讨论从未间断。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本文主要探讨了《百家讲坛》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有着怎样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陈晓洲 《视听界》2010,(4):71-74
“61号令”立竿见影,各级电视广告量减少,广告收视效果的改善迹象也清晰地呈现出来。GSM媒体研究采用测量仪调查的22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市场中,电视台播出广告时长同比减少25%,观众停留在广告段收看广告的时长增多9%,广告收视率与节目收视率的比值从52.3%上升为80.5%。观众的收视习惯是造成广告收视率差异和收视效果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收视—广告"的营收模式下,各级电视台的竞争已白热化。电视节目考评大都实行收视率末位淘汰制,一些电视节目为跻身某类收视率排行榜,甚至不惜动用玩低俗、博出位、踩红线、恶性炒作等犯规违禁手  相似文献   

20.
《百家讲坛》自诞生起,有关其精英与大众取向的论争就一直未有停歇。随着其收视率的不断攀升,不少地方电视台也争相仿效。至此,"讲坛"类节目呈风起云涌之势。从类型节目的结构模式和叙事风格看,基本大同小异。从消费文化角度看,传者的符号营造符合受众的收视诉求。"后讲坛时代"的符号消费也与社会环境、时代特点和受众心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