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10月23日,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主席台上,一位年轻的核物理学家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荣誉证书。这是建国后我国物理学家获得的第一个最高奖励,内容是“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那位年轻的核物理学家就是丁大钊。1在杜布纳科学城崭露头角静静流淌的伏尔加河,环绕着一座风景迷人的国际性科学小城──莫斯科北边的杜布纳。50年代,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是一个在核科学前沿进行紧张研究的机构。能够代表中国进入这个研究所工作的,都是有成就的科学家和有才华的青年。1…  相似文献   

2.
我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早年从事中子物理研究,在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多项当时属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6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从事国家核试验的射线测量工作,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实验中极其重要的11种近区物理测试项目;对探测系统的响  相似文献   

3.
王淦昌教授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不仅能选准研究方向,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而且对出现在科学殿堂里的一些虚假的东西,也能准确地鉴别并摒弃。 50年代初期,苏联科学家在帕米尔高原上建了一个宇宙线实验站。当时,有两位苏联科学院院士,设计了一套电子学系统,其中摆放有三种计数管和磁铁。当有粒子进入这套实验系统时,就会产生相应的电子学信号。不久,这两位苏联学者宣称发现了十多个新粒子,并将其命名为“变子”。两位院士由此在苏联也颇为  相似文献   

4.
包头钢铁基地是20世纪50—6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156项工程”之一。文章从选择厂址、厂区工程地质勘察、扬水试验、矿山勘探、矿石试验、炼焦试验、初步设计和施工基地工程建设等诸方面,综述苏联在包头钢铁基地筹建和初步设计时期所起的作用,展示其冶金技术向中国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们伟大祖国建国之初,毛主席就号召全国人民包括科学工作者在内,向苏联学习。从此全国农业科学界即展开了米丘林学说的研究。著名的苏联学者如努日金、斯托列托夫、格鲁森科、卢森科、巴力金、柯夫达、谢孔和其他许多苏联专家,先後到中国来讲学和具体的帮助工作。1952年秋,苏联育种专家伊万诺夫在北京举行五个月全国性的米丘林遗传选种及良种繁育学讲习班,还有湼卡洛夫的土壤学讲习班,和其他许多苏联专家教授在各大学讲授创造性达尔文主义的米丘林学说,和许多小型专业讲习班,把中国生物科学工作者学习米丘林学说推进  相似文献   

6.
姚芳 《中国科技史料》2002,23(2):110-116
大量派遣留学生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学习”的重要方式。章是围绕留苏之前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微分方程专业的学习和回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对数学家孙和生的访谈录,是研究50年代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原始献。  相似文献   

7.
人物名片     
正唐孝威(1931-),实验核物理与高能物理学家。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先后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工作。20世纪50年代,参加了我国铀矿野外勘探。60—70年代,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领导实验组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程。带领团队在实验上确证了我国原子弹中子点火技术的成功。是我国核爆近区物理实验测试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学者丹尼尔·卡纳曼和弗农·史密斯,以表彰他们在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心理分析应用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运动"期间,苏联民间科学爱好者勒柏辛斯卡娅的"新细胞学说"曾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该学说对缺乏科学依据的"新细胞学说"进行了广泛传播,中国科学院和许多高校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工作。武兆发等科学家冒着风险用严密的实验对其予以否证,终令其在中国的传播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0.
崔佳萌 《科教文汇》2010,(25):75-76
由于我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苏联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中国电影亦是如此。"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电影无论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还是题材创作上都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讲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苏联电影与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甜蜜"婚姻"。虽然苏联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并不曾因中苏关系的破裂而消失,但是中国电影逐渐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电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社会转型的艰难时期,奥伯宁斯克和杜布纳等科学城逐渐兴起,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文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科学城的发展并使国家、科学、教育、企业有效互动,使科学城面向市场、面向世界,成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阵地.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紀的50年代,有位苏联科学家費拉托夫发現了一个有趣的現象。从活的动物身上取下一小块皮肤、內臟或眼睛上的角膜等等,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一向以他们的“得天独厚”自傲,以为他们什么都是“天下第一”。作为近代工业基础的煤、石油和铁矿,在历来的统计中都是把美国摆在第一位。可是这情形早已改变了,只有那些甘心做帝国主义的文化奴才的学者们才相信美国帝国主义者的谎报。事实上,占世界石油和铁矿储量第一位的早已是苏联而不是美国了。关于石油的储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举国上下全面学习苏联的氛围中,自1954年起,数百位苏联科学技术专家陆续来到中国科学院,以院长顾问、学科专家等不同身份,指导、规划中国科学院的制度设计和科研组织工作,并开展了大量科研合作与交流项目。论文依据中国科学院档案等原始文献,着重对这一时期苏联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早期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做出历史的叙述。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中苏两国科学院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一独特阶段中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作出基本评估,指出在中国科学院的苏联专家,其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以及在华地位,是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而这一变化,除受到两国不同阶段意识形态变化、中共高层对苏政策调整的影响之外,还与合作与交流中双方利益的冲突与调适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工喉是一种代替喉发音的人工装置,用于喉切除手术之后的病人。人工喉的发音虽然不如正常的人,但它却能起到助讲的作用。据报道,我国曾于1985年7月由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山东省耳鼻喉科研所隶属的中国人工喉科学实验小组为苏联一位教授装上“中国人工喉”,使其恢复了说话的能力。这则报道说: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土壤化学研究所所长格兰特·彼得罗维奇·别特利祥教授在济南参加国际盐碱土改良学术讨论会的时候,因患喉疾,不能说话,特向中国人工喉科学实验小组提出治疗请求的。中国人工喉科学实验小组为别特利祥教授安装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马在田地球物理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辽宁法库人。1957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在反射地震学方法方面提出过许多独创性的原理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地震勘探事业具有重要作用。50~60年代提出以“突出地震反射标准层方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地震方法,为华北盆地迅速找到油田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作为中国最大的地球物理计算中心的方法程序研究室负责人,领导和参与了创建中国大型计算机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的工作。80年代着重地震偏移成像和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在偏移成像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并受到国外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项研究获得过国家科学进步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90年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震波传播与波场成像”的课题研究,在深度偏移方法和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新理论与新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的称号(1991)、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上海市科技功臣(1992)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  相似文献   

17.
夏劲 《科协论坛》2004,19(8):38-4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30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科技文化与中国社会现代  相似文献   

18.
边东子 《科学文化评论》2012,9(3):5-28,2,129
"特楼"是指位于北京中关村北四环以北的三座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居民楼。围绕着这组建筑及其居民们的历史,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反映了中国科学在上世纪后半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一些顶尖科学家与科学工作者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20世纪前半期成长的中国老科学家群体几个特点的初探。他们在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成长并做出突出的成绩,是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关键一代。就中国科学史而言,他们大多是中国有关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奠基者和组织者;就世界科学史而言,他们代表了一支新的主流,即“远缘杂交”优势的最先一代。 中国20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一批科学家,如今许多人都已去世。现在最年长的一位是20年代就开始工作,不久即将百岁高寿的金善宝院士(1895—),而当时最年轻的科学家,现在也已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1,(4):183-183
如果你是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这些图书是为你量身定做;如果你是各级老干部局干部,这些图书是你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珍藏宝典;如果你是研究老年学及老龄社会的专家、学者,这些书值得你借鉴;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这些图书是你洞察老年人世界的窗口;如果你的父母是一位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这些图书是你孝敬他们的最精美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