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此,我们要努力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历史新课程主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知识性,课程内容选择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重视社会大课堂作  相似文献   

4.
创新学习观是继“双基”学习观,以能力为本位学习观和以素质为核心的学习观之后的一种新学习观,是相对于维持性学习观而言的一个新概念,创新学习观要求教师角色由“讲师”向“导师”转变,课堂功能由“讲堂”向“学堂”转变,课本定性由“教材”向“学材”转变,课案定位由“教案”向“学案”转变,教学取向由“传授”向“发展”转变,教学目标由“统一”向“差异”转变,教学精神由“专制”向“民 主”转变,教学重点由“结果”向“过程”转变,信息交流由“单向”向“立体”转变,教学策略由“灌输”向“启发”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更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大变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实践者必须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怎样去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给教师开辟的探究这一课题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广大教师正经历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考察教学理论与实践历史发展的线索出发,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探讨了教学转向的历史必然性;认为教学的转向包含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的变革;结合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了应该倡导的基本教学观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角色职责,已取得共识。 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单边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往往是体现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除了在装帧漂亮、设计新颖、印刷精美等视觉方面给人以冲击外,崭新的单元编排,内容上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淡化知识系统,强化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等都在观念上、感觉上给人以震憾,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在提示我们:要尽快地转变传统的教材观,在新课程改革的原则下,在形成新课程意识的基础上树立起新型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较多停留在浅层面,尚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表现在对教学具体过程深入不够,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触动不大。笔者认为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应着重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入手,提倡主体性教育,尝试多种形式的学生自学取向教学法,并重视考试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最终真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工作落脚点在课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阐述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原则内隐的指导性与操作性的要素的落实,教学方式与过程的优化理解,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设计与操作的水平。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基于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也是传承的工具。[1]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母语,并能顺利地用以交际。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国家及省级实验区实施,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好的课堂教学?本文拟将运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对这一问题展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一对于好课,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的统一。首先,就建构性而言,这是当前一堂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集中体现。无庸置疑,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具体的一堂好课而言,教学要符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教育心理学、人工智能、脑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的影响也日益扩大。1996年,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除美国之外德国、新西兰、英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相应的教师教育改革也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我国正在兴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领悟课改新理念。贯彻课改新要求是每一位体育老师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认识新课程,明确课改的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构建新型的教学观,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真正贯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较快的步伐走进新课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宋彬 《宁夏教育》2003,(5):26-27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没有教学及其方式的创新,新课程的实施是不可想像的,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式,寻求教学创新之路。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1.整合教学与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动课程,…  相似文献   

16.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该转变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注重结论更注重过程,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关注人的生活,实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这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然而,进一步追问,怎样才是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弄清楚人的发展的特点。而这实际上就是关于“人的可能”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也存在可能性,但人的可能性却呈现出自己的特征:动物的可能是有限的,而人的可能则是无限的。尤为重要的是,动物的可能是线性的,而人的可能则是非线性的。物种的生活仅仅只是演奏物种已经谱写好的行为乐章,按预定的路径、在规定的时间内驶向相同的车站。然而,人却不是这样,人自由…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更是一场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变革。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是:“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主体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照本宣科,沉闷乏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样的课堂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呢?我认为,构建一个开放、创造的空间正好能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建构开放的、创新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以下教学观: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二、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过程;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