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3页-45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板书:角)你们对角有了解吗?见过哪些角?请你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生:三角板上有角。生:眼角是角。(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眼睛简笔画)生:饺子是角。(“饺”和“角”学生读音相同)师:这位小朋友说到了饺子,吃的那个饺子,是这样写的。(黑板上板书“饺子”)所以不是我们说的这个角。(指“角”)  相似文献   

2.
谈话引入新课师 :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角的乐园”去游玩 ,你们想去吗?生 :想去。师 :好 ,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在“角的乐园”里 ,我们大家可以玩得很开心 ,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今天 ,我们就边玩边学。(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角1.师 :(电脑显示“角的乐园”大门图)你们看 ,“角的乐园”到了。我们先到“展览馆”看角去(显示课本66页第一幅连续图 ,旁边写有“展览馆”字样)。这些是什么物品?生 :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扇子。师 :它们身上都藏着角(师指出图中物品的角 ,显示下移重叠在物品上的一个角 ,如…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的答案统一化、标准化,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严重地被束缚,这样,创新教育从何谈起呢?我认为创新的关键应看老师怎样启发、引导学生。下面我就从多年来的词语教学中撷取两例,以飨读者。案例A师:谁能给“学”组三个词?生:学生、学校、学习。师:给学生打个小“√”。师:谁能给“学”组三个分量重的词?生:学者、学问、学业。师:给学生打个大“√”。师:谁能再给“学”组三个分量更重的词?生:学而不厌、博学众采、品学兼优。师:给学生打个最大的“√”。案例B师:谁能用“桌”组几个词?组得越多越好。生:讲桌、课…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您丢落了“这样”二字。师:非常感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不管是谁,我们只服从真理。叫什么名字?来,握握手,交个朋友吧。生:我叫×××,谢谢老师这么真诚。师:(补充“这样”二字)请同学们读课题。生: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连读三遍,突出“这样”一词。)师:产生问题了吧?什么问题?生1: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生2:有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生3:有哪样的一个小村庄?师:这是你们三读课文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画一问号,代表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5.
下面就“小数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两次不同的导入,谈谈自己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看法。第一次导入:联系生活,教师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购物中见过小数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生交流购物中标签上的小数)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师:那你买这个文具盒付了多少钱?生:6元5角,也就是6.5元。师:这说明6.50元=6.5元。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二次导入:联系生活,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付的钱数吗?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5角,即6.5元。师:标价6.50元,而…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段〗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  相似文献   

8.
2001年3月30日我随于永正老师到宁波讲学。于老师上了《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其间,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读了第二节课文,你有哪些词语不懂? 生:“络腮胡子”我不懂。师:什么样的胡子叫“络腮胡子”呢?谁知道? 生:连着鬓角的胡子被称为“络腮胡子”。  相似文献   

9.
陈瑞辉 《江西教育》2005,(20):40-41
片断一师:黄老师让同学们到生活中什么啦?生:百分数。师:好找吗?真的非常好找?拿出,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是用脑子想的。师:那你不是找的。脑子想就可了,那你不是一般水平!生2:衣服的标签上有,如棉的量是65%,涤纶的含量是35%。生3:新闻联播节目上有。生4:牛奶盒上有“100%纯牛”。生5:《浙江日报》上有“今年来州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多50%报道”。生6:我在网上查到,盈科护眼新产品比旧产品省电80%。生7:我是在书上查到的……师:书上有吗?书上多吗?是不都有这样的体会?生:是!师:不用去找两、三个小时吧?说明什么?生:百分数在生活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10.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 ,是苏教版第八册的课文。文中第十自然段的一个“拍”字用得妙。就这一字 ,我是这样教学的 :(课堂实录 )师 :请同学朗读一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 ,轻轻地拍了拍 ,说 :“你看 ,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要求 :找出一个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字。)生 :通过朗读我觉得“拍”字用得比较好。师 :为什么呢 ?生 :一时回答不出。师 :(启发引导 )“拍”是什么意思 ?生 :(查字典后回答 )拍”是用手掌打的意思。师 :那 ,这里可不可以用“打”?生 :不可以。师 :为什么 ?“拍”和“打”在表达意思上有何区别 ?生 1 :“拍”的动作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出示一个钟面。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们知道吗?生:我认为这个图形可能叫角。(有3名学生这样回答)师:这几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角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认识角【评析】这一环节是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钟面自然地导入新课,既创造了意境,又了解了学生对角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角的初步认识1.出示多媒体课件(书中情境图)。师:同学们能不能在这些画面中也找出哪些地方存在角?生1:斑马线上有角。生2:房子…  相似文献   

12.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甲老师教学片段《早》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师:“天际”呢?生:天边。师:那么这二句诗该怎么理解?生:孤单单的一只船远去了,帆影在晴朗的天空尽头消失了,只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生:当时,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船渐渐地远去了,帆影消失在碧水蓝天相连的地方,“我”望不见老朋友了,只能望见滔滔江水向天边奔…  相似文献   

14.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中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传统数学教育的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例如陶莉老师在《认识人民币》导入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多媒体显示小朋友在超市购物、付帐画面)师 :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 :买东西。师 :8元、13元、1元5角这些表示什么呀?生 :货物的价钱。师 :这些货物用什么来买呢?生 :用钱来买。师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 :不知…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 师:想不想放鲈鱼? 生:不想放。师: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让你放呢? 生:也不放。师:要是我钓到鲈鱼肯定也不愿意,而且有办法让爸爸带回家。这样吧!“我”演儿子,你们演“爸爸”。不过要演爸爸还得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记住爸爸说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是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完成了教学任务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二自然段时 ,我设计问题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师 :“他”指的是谁 ?生 :“他”指的是司马光。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第一自然段刚介绍了司马光。师 :你真棒 ,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教学第三自然段时 ,我又这样设计问题 :师 :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 ,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 ?…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如何使“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出亮丽的风景呢?现笔者结合《长方体的认识》中面、棱、顶点的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来谈点想法。片段一描述:(师生共同切土豆,建立概念。)师:(示范切第一刀)请同桌合作垂直地切一刀,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切一刀后出现了一个平平的面。(板书:面)生2:摸一摸有粘呼呼的水。(生窃语:那是土豆的汁水)师示范切第二刀,生也模仿着切一刀。师:摸一摸,又发现了什么?生3:又出现了一个面。生4:我还发现了一个角。生5:嗨,我还发现了一条边。师:这…  相似文献   

18.
这次我很荣幸,有机会随柳州市教科所的领导同志一起送教到三江。三江之行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在此,仅谈谈我的所见、所闻、所想。一、朴实、真实的课堂教学那天,我们在洋溪乡中心校听了本地一名数学教师吴老师上的“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片断如下:师:你们见过多大面值的人民币?哪些同学用过人民币?生1:我用过10元的。生2:我用过2元的。生3:我用过4角的。师(打岔):有4角面值的人民币吗?我们应该怎么说?生3:就是两张2角的。生4:我用过6角的,也就是一张5角的和一张1角的。生5:我用过2角的。生6:我用过3角的。生7:我用过5元的。……以上就是洋…  相似文献   

19.
一、发挥汉语言“形象性”强的优势,利用汉字构成来形象地理解词语《卧薪尝胆》中“奴仆”一词的教学:师:吴王和越王原来是对仇敌,后来变成了主仆关系。你们见过奴仆吗?生:奴仆是给别人做事的。师:如果我给你做事就是奴仆?生:奴仆就是服侍别人的。师:他讲到服侍别人,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20.
【案例: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教学片断】师:(板书“菩萨”)大家来读一读。生1:菩萨。师:你知道哪些菩萨?生2:我知道观音菩萨。生3:我知道文殊菩萨。生4:……师:这些菩萨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1:他们都是神仙。生2:他们眉心都有一个红色的圆点。师: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很多菩萨的形象。除了外貌上有这一相同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共同之处吗?生1:他们都很善良。生2:他们慈悲为怀。生3:他们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师:大家说得不错。一起再读一读。生:菩萨。师:(板书“兵”)再读一读这个字。生:兵。师:兵是指什么样的人?生1:兵是那些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