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嫦娥 《考试周刊》2011,(65):167-168
文献资料是了解历史的主要来源,是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拟从文献资料的价值和应用两方面探究文献资料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黄 《林区教学》2013,(4):61-63
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厌学历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探求学生厌学历史的原因是提高幼儿师范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造成学生厌学历史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的亲和力不强,教学艺术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历史》教科书的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3.
历史新课标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一次大胆突破.新课标理念下的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地陈列史实,分析原因,评价结果,而是变成了多角度多侧面探究历史真相、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因此,教材和试卷中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材料.面对这些从未见过的历史材料,学生多少有些茫然,那教师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成都的城门     
成都自秦末筑城,但有关成都城门的文献资料明清以前的所知不多,本文重点介绍了明清直至民国、抗战时期成都城各个城门的历史变化情况,以及导致变化的历史史实。成都城门的历史变迁是一幅生动的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为我们研究成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5.
口述历史(Oral History)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史学方法,它是指历史研究者利用笔录、录音或录影等方式搜集受访者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整理的口传记忆文献及其研究.同时也包括研究者基于对受访者的访谈获得的口述史料,结合文献资料,对史实进行的稽核和研究。虽然历史传说便是口述史的最初形式,  相似文献   

6.
进入高三后,历史开始全面复习。要想提高复习效率,高考考出好成绩,历史复习必须要过六道关。一、历史知识点的强化巩固关当今高考历史命题能力考查特别凸显,然而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将会成为空中楼阁,高考试题虽然强调能力考查,但仍有许多知识是源于教材的。因此,高考历史复习一定要过基础知识的牢固巩固关,从标题到前言、正文、图表、文献资料等,必须要了  相似文献   

7.
一   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教科书的正文部分,另一部分是辅助课文部分,包括目录、课前提要、补充文、图片及图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注释、作业练习、附录等。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插图作为一种历史呈现方式和信息来源,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历史信息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自然学科那样,采用大量试验、演示和解剖等直观手段去解释科学道理,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历史是  相似文献   

9.
郭新亭 《山东教育》2003,(21):57-57
乡土历史是根据本省、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或文献资料,经过整理编写成的适合本地教学用的教材。教学实践证明,乡土历史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各地可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因此,对历史教师来说,如何认识乡土历史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它来达到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如霸主一般宣布结论.这不是历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历史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历史知识的传递以及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而有些人忽视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培养;还有些人甚至把科学精神的培养狭隘地理解为理科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在本校一百多名学生中就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做过一次调查,结果令我们既困惑又尴尬,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学生在新的高考制度下,要学习的科目太多,课前没有时间预习历史;第二,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讲的有些内容听不懂,有些则是基础知识的重复;第三,课后学生既没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探讨。究其根源,一是因为历史教科书的体系发生了变化,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据此而展开的课堂教学多多少少出现了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史传文学中偶尔会出现虚构现象,这些虚构往往是史家有意为之。钱钟书先生认为,这是因为信史难征,史家不免设身处地,代古人而言。但有些细节仍未交代清楚。首先,历史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历史与历史文本之间必然会有距离。其次,历史的虚构是以史实为依据的推理。同时,也有史家价值观的寄托。从这些角度,我们能够更有条理、更为清晰地来看待历史的虚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秀平 《现代教学》2009,(10):36-37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更多的依然是对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传播和培养,还有些人甚至把科学精神的培养狭隘地理解为理科教学的任务,造成了历史教学的“漏标”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及高考、中考的影响,长期以来,历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初中历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有些学校没有历史教师就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有些学校则不开设历史课;有些教师也认为历史课是一门讲故事、哄学生开心的课,只要学生爱上就行,学到没学到知识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历史课不是必考课,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历史”的现象。如何使“厌烦历史”的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历史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地理信息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尝试以六朝时期的建康为时空研究范围 ,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超媒体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 ,收集、整理有关建康的历史地理文献资料 ,建立六朝建康历史地理数据库 ,进行专题研究及专题制图 ;并进而研制以超媒体电子地图为网络界面的超媒体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从而以多角度恢复和再现六朝时期建康的历史地理风貌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另一面”,是指曾发生过的、但教科书没有涉及、被忽略、不受关注的一面。随着考古发现、档案解密、文献资料挖掘的成果不断出现,历史学研究呈现动态发展趋势,而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知识则呈现一种相对的“静态”,导致教科书上历史知识的相对滞后,教科书上的“历史”与发生过的历史之间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口述和黑板展示等手段,形式单一,内容呆板,效益不佳。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媒体,借助网络资源优势,采取展示事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动画和历史纪录片等形式,把历史场景或情境,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平面的形象立体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增强了历史资料的感染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科书应该从不同维度凸显"想象"。在历史叙事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形象推演、虚构性的想象和具有史料性的文学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设计方面,教科书可以围绕文献资料、故事和历史剧、反事实想象设计活动,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在图像运用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想象画和文物图像等。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巧借历史课堂学语文 常言道“文史哲不分家”。要学好语文,是离不开历史知识的。教材中的很多名篇离开了历史,其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就会大大降低,有些内容学生也无从理解。然而,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和历史知识并不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涉及有关的历史知识,学生常常一问三不知,影响了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