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鸦片战争的间歇,大着胆子溜出来看热闹的中国人发现,在黄头发蓝眼睛的英国军队里,夹杂着大量肤色很杂的人。这些人身上穿的跟白人差不多,但头上却襄着一个大头巾,显得头特大。中国人管他们叫“大头兵”,或者“大头鬼”。当时的国人不知道,这些人其实是英军中的印度锡克士兵。  相似文献   

2.
与工程师或者经济学家从政不同,法律人从政带来最大的期待是,他们能否“改善对正义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高阳  王强 《出版参考》2009,(1):23-24
张大千终于找到一个“大买主”,这个“大买主”其实也是自投罗网。 上海租界中对杰出人物或者某一行业的翘楚,好以“大王”相称,小则“瓜子大王”,大则“地皮大王”,此人名叫程霖生,他的地产得自父传。程父不知其名,长了一脸大麻子,皆谓之为“程麻皮”,安徽人,身世无可考,有人说是“程大老板”程长庚同族,未可为据。  相似文献   

4.
杨惠 《新闻窗》2007,(3):106-107
一历史上的贵州,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或者叫“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对贵州了解不多,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只知道贵州是一个瓶子、一间房子、一棵树。“一个瓶子”就是一瓶茅台酒,“一间房子”就是遵义会议的城楼,  相似文献   

5.
“没有一个人是圣人或者完人,我也犯过诚信的错误,我想让大家觉得李开复是一个普通的人”。  相似文献   

6.
睡衣上街     
我第一次听到人家跟我讨论睡衣话题还是很多年前。一个女孩向我提出她少女的困惑:“为什么你们上海人喜欢穿着睡衣上街?”我听完一愣,想起我的妈姨姑婆,总是做着堪称精品的头发,踩着精致的高跟鞋,穿一套花色睡衣,神采昂扬地走在去买小菜、买彩票或者搓麻将的路上。若不是突然被局外人问起,我还以为穿睡衣出门是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7.
报纸编辑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新闻知识》2006,(1):79-80
人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关怀昵?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8.
冀平 《新闻知识》2001,(8):17-18
一个记者,尤其是一个出色的记者,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善于或者从人们都司空见惯的人人心中有的“普通事实”中,去发现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事实,或者从“小荷露出尖尖角”的现象中,“捕捉”别人没有感觉到的深刻内涵。这种“发现”和“捕捉”,就是新闻敏感。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有一种较强的新闻敏感呢 ?我的理解是,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强不强,素质高于否固然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因素,但重要的还在于对生活深刻感受的悉心培植。也就是说,你对生活感受越深,新闻敏感才能迸发越快,新闻敏感才显得越准,新闻敏感的平台才能越大。  …  相似文献   

9.
先哲孔子曾对学生提出过一个禁戒性的要求:“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传媒人,特别是借助于电波和荧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居明星”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要强化一点“子不语”意识,切忌轻言、失言、乱言。结合日常所闻所见,笔者认为,广播电视主持人应有以下“五不语”:不语庄谐失度之言。一些主持人习惯于“调侃新闻”,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新闻事实,不分时机或者场合,总不忘玩玩“个性”,“幽默”一把。比如,某电视新闻栏目在报道了警匪追车的新闻后,主持人带着一脸坏笑说:“警匪追车好像好莱坞大片,接下来的事情同样刺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目中,总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合家团圆之情……古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而今对于家庭生活的记录则通过另一种新的形式来进行,就是建立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11.
"80后"自话自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80后”图书策划 人):“80后”这个概念 是和“青少年”或者“老年”等差 不多的一个概念,足按出生年份划 分的,没有必要讨论这是不是一个 科学的文学概念,但文学绝对不是 按照年代来划分的。“80后”的概 念一出现,就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标 签,所以好多人以为“80后”是“肮 脏”的。商业炒作是媒体和出版社 的一种变相的宣传手段,没有“80 后”这个概念,他们还是一样会用 别的概念炒作。尽管“80后”自身 无所谓“肮脏”不“肮脏”,但商业 炒作和负面宣传已经给“80后”带 来不良声誉。 “80后”厌恶“80后”的某些 现象,或者厌恶“80后”这个概念, 这又是“80后”自身的问题。于是 我们在拒绝商业炒作的同时也是 在对自己的反思和否定,但我们已 经无法面对媒体说我们不是“80  相似文献   

12.
走向 21世纪的中国电视,面临着日益成熟的节目市场,该如何以质论价呢?本文结合对各种电视节目形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个共有的衡量标准──审美价值。从操作层面,作者将审美价值标准概括为“表现人”与“人表现”两大审美指数,并针对不同荧屏节目现象做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特别是面对着新世纪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挑战,电视所具有的规模化影像审美功能,更成为众多媒体中独有的品格。在影像审美中,唤起受众对“人”的特性的体认与呼唤,将成为新世纪民族文化建设中电视所肩负的独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来讲,“事实”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事件、人物等几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人”应该是报道的核心,因为绝大多数新闻事实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或者会对人造成影响。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如果从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4.
周湘鄂 《编辑学刊》2023,(1):116-120
源自二次元文化的“人设”概念在网络环境不断被放大,从演艺明星争相经营的“吃货”“学霸”“富贵花”再到商业机构炮制的“古风少年”“恩爱情侣”,网络“人设”正通过特定人物的媒介展演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既而攫取经济利益。网络“人设”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特殊属性,并在自我“印象管理”、新媒体平台加持、符号消费引导以及泛娱乐社会氛围共同影响下持续走红。文章通过引入“人设”概念,探讨网络“人设”传播的特点、动因以及效果,以期对网络“人设”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中准确而生动的细节,会增强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细节不准确,会使读者“由此及彼”,怀疑其他事实的真实性。为此,新闻报道人员应当注意报道中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准确。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不要自相矛盾新闻报道中的自相矛盾,是指同一事实,或者同一画面,在表述时,前后不一致,或者这篇报道与那篇报道,这个报纸与那个报纸不一致,或者新闻照片画面与说明不一致,也即通常所说的“一事二说”。比如,有一篇反映某位“民族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的报道,文章前面说他在黄海海战中,“与全舰25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特别是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17.
刘马艺 《今传媒》2005,(7X):30-31
人文主义是一种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尺度和目的,极力维护人的尊严、自由、价值的思想。斯诺,“一个美国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中国人民,关心中国人民”,但他从未说过自己是人文主义者,那么他的新闻作品是否有悖于人文精神呢?当然不是。他大量的新闻作品包括:特写、通讯、评论,就如同一张巨大的供台,上面供奉着人,彰显着人性,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力量,推崇人的文化素质教养的精神,注重知识传播,要求人的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8.
“五五”普法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使人性化更多地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即学法用法、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五五”普法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办报"幼稚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不成气候的报纸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逼上梁山”,上不了“梁山”走投无路也会退出些病来。时下报业的流行病,以下面三种为最甚。不妨列出,供报业同仁参考,并加戒慎。一曰“大话病”。唯有说大话才惊心动魄,横扫千军。过去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是“人有多大话,报有多大版”,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说追星族,就说得中学生一个个都是歌痴加情痴;说汽车走入家庭,就像人人都做汽车梦;说鳖精营养液,就叫人以为马俊仁拿冠军是靠秘方。说大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好极端。说人道事,或者好,或…  相似文献   

20.
一、北京奥运新闻传播需要彰显人文理念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一种普遍而稳定的文化而存在的。人文的核心是“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是“人”与“文”的统一,即强调“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的统一。可以说,奥林匹克从远古时代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依托于古希腊的文化而被赋予了极其丰富而深远的人文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奥林匹克的人文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