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坚持教育公益性为原则。目前我国民众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成本过高、来自不同阶层的儿童难以获得平等的优质义务教育机会,妨碍了教育的公益性。我国教育的自身直接公益经由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的自身间接公益经由高等教育实现,教育的社会直接公益的实现则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教育能够提供的阶层流动机会数量足以引发竞争,二是竞争机会被平等提供给每一个民众。由于我国教育分流的“锦标赛”性质,优质义务教育的平等获取机会是实现教育的社会直接公益的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在义务教育覆盖率和巩固率、民办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优质公立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保障教育公益性,需继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分类管理、降低先赋性因素对优质公立义务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转变“锦标赛”式分流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决策分析中,必须把已放弃方案在市场化和非市场化条件下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才能对中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做出正确评价。从机会成本视角审视"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对高中生选择决策的影响,会发现该政策并不能保证"最优秀的人"从事教育事业,而在帮助家庭困难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方面显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缓解高等教育需要日益旺盛与公立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之矛盾,但随之产生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冲突,影响民办高校良性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中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具有从冲突走向共生之可能性。应借鉴实现逐利性与公益性共生之社区利益公司制度,从准入标准、学校治理、学校运行、利润分配、资产管理、外部监管等路径入手,使学校保持市场、资本活力与灵活性之同时,保障教育公益属性不被改变。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公益要素的融入,以人人公益的公共性理念提升劳动教育思政价值,以面向真实环境和创新学习方法实现高水平劳动教育,围绕学习者公益人格培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的案例分析,提出应将公益性要素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构建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使得劳动教育目标更具体、形式更多样、资源载体更充分,以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借鉴志愿公益教育的成果,围绕公益人格培育改进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吸纳和转化符合劳动教育要求的师资、课程、志趣社团、实践基地等,有效依托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前沿课程的显性课程,结合学生社团、公益服务、公益双创的实践课程,探索改进新型评价方式,完善校内外公益劳动育人联动和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5.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应届本科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由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非机会成本和机会成本分析得知,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机会成本较高。这对高校和学生个人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对考研的理性思考,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另一方面,硕士生要有成本意识,珍惜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剖析非营利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结构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与其营利性之间的三种潜在耦合模式:公益一营利理性决策模式、社会企业模式及唯公益性模式。依此为基础,笔者进一步地得出了非营利组织发展应遵循“公益为体,市场为用”原则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剖析非营利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结构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与其营利性之间的三种潜在耦合模式:公益-营利理性决策模式、社会企业模式及唯公益性模式。依此为基础,笔者进一步地得出了非营利组织发展应遵循"公益为体,市场为用"原则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维护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高校的重要责任,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探寻和研究;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基本教育和奠基教育的特性,是一种"成人、成才"教育.高等教育公益性和通识教育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内的概念,但二者存在相通之处,即追求共同价值观、关注高等教育的长期收益、注重终身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教育公平等.大学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益性,是维护教育公益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资源环境视角分析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由此引发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挑战等问题。从发展角度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需求急速增长,运营机制不断完善,项目设置始终以健身项目为主,表现出公益性趋势的特征。体育资源公益性特征与趋势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列挑战,如公共服务功能引致场馆功能分化,有效体育消费需求不足,公益性受关注度不强等。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公益环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创新运营模式,大力培育公益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必然要求,它并非行政指令下的活动,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它的推进包含了参与主体组织与人员的价值选择,其中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对立又统一,且在产教关系的发展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对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产生了不良影响,消解两者的冲突,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形成,需要明确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强化政府公益性身份特征,保障产业部门非公益行为的有效性,采取激励相融方式消除价值冲突和矛盾。  相似文献   

11.
公益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模式,契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对于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稳定扩大就业规模、创新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坚定的公益创业教育理念、构建系统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开展广泛的社会公益活动、培育稳固的公益创业项目、建立科学的公益创业评价机制,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有序地开展公益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政策选择的结果。公益性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私益性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大力弘扬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正确引导高等教育的私益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3.
经费问题是私立高校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本文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特点出发 ,对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的现状与危害性进行分析 ,认为要解决好经费问题 ,关键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 ,将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发展 ,并获取政府公共财政的资助  相似文献   

14.
面临挑战的教育公益性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这种公共物品经过转化 ,是可以进入市场的 ,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运作的。经过转化后的教育 ,尽管是以私人物品或者准私人物品的面貌出现 ,但仍应将它看作是一种市场化的公益行为 ,而不是纯私益的行为。现行法律所规定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教育公益性所固有的性质 ,而是法律赋予它的一种外在性质 ,教育的公益性质并不必然排斥营利性行为的存在。当前我国的公共教育体制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 ,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构成公共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应当是一种非政府的和非企业的社会组织 ,提供的是公共物品。由于教育的非垄断性质 ,这种公共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来向社会提供。提供公共教育的机构可以是公益性机构 ,也可以是营利性机构  相似文献   

15.
公益性视野下的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益性的视角对英美教育的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剖析,认为英美的教育市场化改革损害了社会公益性。本文从教育市场化改革损害价值型公益、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破坏社会共同的价值基础和社会的凝聚力、扭曲教育的公益性目标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教育市场化改革对社会公益性的否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尤莉  郭思琪 《天中学刊》2009,24(5):78-80
公益性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属性,追求公共教育利益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价值诉求.然而,模糊的教育公益性特征与内涵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对其的理解偏差,从而加剧了不同社会经济体制下对教育公共政策的实施偏差.因此,应正确理解现代教育的公益性属性,确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公益性取向.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笔者分析了教育公益性的内涵、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的公益性出发,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在高职教育中的责任,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育提供相关的公益性与教育结果相关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教育公益性内涵理解着手认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果是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开展免费教育,使其成为一项"纯公益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演进的主要动因是伴随着创业教育发展而逐渐兴起,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和实践特点,成效明显。按照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公益创业教育目前在理论研究、教材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面临深层次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和知识的关系、大学和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公益性反映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讨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公益性问题,不能脱离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弱化是我国社会转型引发的特殊问题.重塑公益性的高等教育,需要政府、大学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政府需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