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何发挥地方特色,增强闽南语电视节目的魅力,使闽南语方言频道得到本土和台湾受众的文化认同和审美认同,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根据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开播前后的节目策划及实践体会,从文化取向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卞玺 《新闻传播》2010,(5):117-117
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是由福建闽南人和台湾同胞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海峡两岸的闽南人传承与发展的地域性文化。厦门卫视的节目主要是使用闽南语播报.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的趋同性和相似性所展现出的强大向心力.使得厦门卫视的闽南语频道在对台传播中突显优势,显示出了闯台文化传播交流的强大功能和闽台文化融合的深远意义。厦门卫视的《闽南通》栏目,就是一档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和民俗特色的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3.
卞玺 《新闻爱好者》2010,(10):117-117
前言 闽南文化是由闽台两地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闽南文化随着闽南人到台湾而广为流传。这也是海峡两岸闽南话一直畅通交流、沟通无阻的根本原因。厦门卫视节目大多使用闽南语播出,闽南语言文化的趋同性和相似性所显示出的强大向心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闽南语广播电视节目快速发展,在推动闽台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闽南语电视节目的蓬勃发展亟需闽南语播音主持人才。现今业界的闽南语播音员主持人,从播音主持艺术学的理论角度以及从闽南语翻译角度分析,业务上存在一定问题。综合分析闽南语播音员主持人的来源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发现该类人才高校系统性培养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塑造一流的闽南语播音员主持人,打造闽南语媒介传播的文化影响力,本文探讨了该类人才需要的素能,并且提出针对性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指导实践,形成产-学-研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气象栏目<闽台天时>突破传统节目模式,通过对内客、资讯和节目形式的拓展和延伸,传播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不仅是气象资讯的传递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本文通过对<闽台天时>彰显地方特色、拓展预报范围、增加海浪旅游资讯、传递乡音等特色的分析,提出了气象栏目应为文化传播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何竞平 《青年记者》2016,(17):16-1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就是方言,它是人们家乡记忆的烙印、情感联系的纽带,因此,也成为广告中频频使用的一种语言.闽南语通行于闽南和台湾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方方言语种之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出现过不少使用闽南语的广告.本文盘点两岸与闽南语相关的现行语言政策与规范,并结合近年来两岸使用闽南语的广告案例,对闽南语在两岸广告中的使用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陈嘉莉 《今传媒》2010,18(10):116-117
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对于闽南语的研究,需要全面而系统地对两岸闽南方言的形成和异同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客观认知。本文从闽南地区的地理形成入手,分析了闽南方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两岸间闽南语的个中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洁 《东南传播》2023,(12):63-67
较高的语言门槛及制作的参差不齐使得闽南语电影长期处于市场边缘。如今,全媒体时代为闽南语电影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立体化的传播路径和多元的传播内容对其传播力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内第一部闽南语院线电影,本文将基于电影《蕃薯浇米》的传播效果,探讨闽南语电影传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整合传播渠道、利用电影节政策扶持、传播内容创新表达、助力本土微电影制作等传播策略,为闽南语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台湾地区闽南语传统民间歌谣具有传统音乐的本土气息,受到闽南传统民间歌谣的影响较大,同时能够较为深刻全面地反映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精神气质。中国台湾地区传统民间歌谣和其他地区的民间歌谣一样,同样属于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而这些歌谣的歌词及其旋律之中,可较好地体现该地区闽南语传统民间歌谣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地域风俗与深刻的精神内涵深植于闽南人心中,并使闽南文化不论在民族融合、海外迁徙的过程中不曾消失并代代传承.但在今天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闽南文化却在传播上遭遇了年轻受众与传统文化隔阂愈深的困境.年轻人群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追随者和使用者,闽南文化要走出传播困境,必将借力新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用创新的思路开启闽南文化传播的新路程.  相似文献   

11.
闽南语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主要传播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及东南亚,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培育、滋养、联系和吸引着闽南地区人民、广大台湾同胞和东南亚侨胞,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了全世界华人、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音同文、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本文从分析闽南语广播的优势入手,结合闽南语海外广播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出闽南语海外广播的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吴跃进 《新闻传播》2009,(9):104-105
闽南方言是维系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纽带.是两岸相互认同的标志,对于推动海峡两岸的认同和共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促进两岸经济文化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应有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闽南语播音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韩晓雷 《东南传播》2011,(1):150-151
闽南语对台宣传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两岸的交流合作日趋广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笔者以评委身份参加了在泉州举行的首届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暨对台闽南语节目评奖会,针对评奖会中参评作品出现的问题,本文就作品的规范性、制作标准、播音要求等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闽南语节目播音主持"改译"中如何灵活掌握"音译"与"意译"方法的探讨,主张闽南语播音主持应在音译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向更多的意译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16.
《东南传播》2014,(7):180-181
乡音连接共同血脉,光影呈现闽台文化。12日晚,“台湾闽南语电影之夜”在厦门举办,首次亮相海峡影视季,亦拉开了第六届海峡论坛·海峡影视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王晓云 《东南传播》2014,(10):98-99
方言在表现地方文化,表达集体、故乡情感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要保护传承一种方言,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开办一档教学类节目。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两档节目在寓教于乐、展现方言的独特魅力上做出了可喜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志国 《东南传播》2011,(12):16-19
作为台湾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台湾闽南语电影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作为台湾电影发展初期的一种电类型,台湾闽南语电影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其兴起的基础与条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面临同质化的挑战,后起之秀的闽南语民生新闻要如何发展壮大呢?地市级电视台思考的重点不是连线报道类的硬技术,也不是新闻调查类的深厚功力,而是融入本土生活的独特视角.论文通过漳州电视台《本地话新闻》的成功案例,说明“方言style”的重要性,而且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品牌塑造与新闻报道的双赢驱动,才能增强闽南语新闻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闽南方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大力弘扬,对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修复闽南方言使用环境、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护手段、加强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口传说唱艺术的整理与推广活动,从而保护闽南方言文化并促进其健康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