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术语使用的混乱是当前翻译研究里的一个普遍现象,对译学这一学科领域里学术思想的传播以及学术界的交流,都会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四个概念术语,是翻译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翻译本体研究的研究对象。界定各术语的概念范畴,厘清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不仅能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促进翻译理论研究中术语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译界对“翻译”的指称争议较大,究其根源在于该词内涵丰富、外延包容。本文反思了翻译界对翻译一词的使用,从语义、翻译本体、翻译研究本体、翻译学科和翻译研究走向五个层面澄清了翻译领域对于翻译范畴的模糊认识,对争议较大的翻译本体和翻译研究本体给出了重新的界定,对翻译学科的已有定位进行了新的审视,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予以了剖析,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前译界颇为流行的受解构主义影响的多元化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其对文本外因素的过分强调又使译学研究面临翻译范畴泛化、翻译本体阙失的危险。面对这一危险,国内不少学者呼吁回归翻译本体的研究,但对翻译本体缺乏充分的说明。而从认知的角度将翻译本体具体化为翻译原型能促进我们对翻译的全面认识,并为构筑多枝共干的译学框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译者行为批评"产生于国际译学研究"译者转向"的学理大背景下,其构建经历了对翻译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作为新生的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之一,"译者行为批评"具备系统性、术语性和工具性等理论特性,它从"译者"的行为切入,对翻译文本从语言内到语言外展开综合评价,推动了翻译批评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应用实践,学界从不同角度拓展"译者行为批评"研究范畴,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理论本体三方面。后续研究仍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加强研究,尤其是理论本体的研究亟待拓展,以提高理论的解释性和工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许丽芹  王娟 《英语辅导》2008,(6):116-119
在经历了漫长的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和探讨后,中医术语翻译目前日趋标准化。本文力求在研究中英术语荚译标准化的基础上,就中医术语英译的方法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供从事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界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学科建设、队伍状况、翻译科研与译事组织和活动四个方面对河北省译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翻译史、翻译期刊、译界大师、研究中心和知名大学等角度与其它先进省市进行比较,指出河北译界落后的原因,就摆脱落后状况做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7.
对乐府诗的英译轨迹、译本研究和译者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的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认为,当前翻译研究界尚缺乏对乐府诗英译的专门的、综合的研究,同时已有的研究存在着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等缺陷,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设想,希望能有助于拓展乐府诗英译研究的空间,从而对译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之所以争论不断却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其首要症结在于,由于该争论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翻译理论之用”的思维泥沼和误区,而忽略了其他两个与“译学建设”相关的核心问题:翻译研究之“源”及翻译研究之“本”。此外,还存在两个原因:1.虽然学界、译界对“翻译实践”的理解均已超越语言转换,但学界没有对已过时的定义进行更新;2.互联网条件下翻译理论与实践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老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以引导我们的讨论走出僵局、并朝着更具成效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什么和翻译什么是翻译理论面临的两个问题,前者是翻译本体论问题,后者则涉及到翻译的客体问题。以前的翻译本体和客体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翻译的本体和客体奠定了基础,但只是抓住了翻译本体或客体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哲学本体论思想与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化境思想探寻翻译的本体;从翻译的认知取向探讨翻译的客体。  相似文献   

10.
论马建忠"善译"之等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忠在<拟投翻译书院议>中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一直以来都得到翻译界的好评.本文试图从现代语言学的语符、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论述"善译"的等值观,指出马氏的"善译"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以文本为切入点的译论标准相异,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树立新的翻译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江苏省著名商标的英译现状,发现其存在翻译方法单一、过多使用拼音、译名缺乏独创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问题,易犯市场效果差、功能性翻译和文化性翻译错误。在对比分析中文商标英译成功译例的基础上,提出在音译、意译和文化意识上的翻译革新策略,以期提高翻译质量,可为今后商标英译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郭沫若翻译理论和诗歌翻译实践的分析,从神韵、气韵、音韵与得失诸层面,对郭沫若的译诗再创造精神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论,旨在从这位伟大诗人颇富审美意味的翻译文学批评观译论和实践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views seven different theories of giftedness that include creativity as a component,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how each one conceptualizes creativity as a part of giftedness. The functions of creativity vary across the models, suggesting that while the field of gifted education often cite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vity, the conceptualizations of creativity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particular theory. The various models of giftedness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the context of current creativity research because certain elements of these conceptualizations can be found in social models, the evolving systems approach, and the domain-generality debate.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of creativity research reveals that some models of giftedness a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nsistent in terms of the creativity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核心思想、基本理念、发展和应用情况对认知语言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认知语言学在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了以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摆脱字面含义误导,解决词汇、句子、篇章之间的相互矛盾,并以准确重构作者意图为目的,解决翻译过程中文本和意图之间的矛盾,最后对翻译过程中的文学加工创造与内容真实性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给出了根据不同文本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文学创作的翻译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翻译单位是巴尔胡达罗夫提出的一个久负盛名但争执不已的话题,争论的结果非但无助其解决,反而使之更加扑朔迷离,有关其界定及实际操作也更让人难以豚磨,甚至于有人开始怀疑其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中作者拟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尝试澄清相关误解,提出并论述篇章单位的概念及其特征,并由之得出结论,最小的动态的篇章单位是最佳的颇具操作性的翻译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忽视译者的创新。钱钟书的“化境说”则强调译者的创新意识。在钱钟书先生看来 ,译笔无妨出原著头地。“化境说”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它对翻译的性质与任务的严格限定 ;其次是肯定译者的创造性 ,以“笔补造化”、“得意忘言”来揭示文学翻译的艺术规律。根据钱钟书先生的美学原则 ,造艺中人的能动作用直接影响译作的质量。译者忠实于原作并不是依样画葫芦 ,而是根据他个人的审美原则 ,对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作出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传播行为,这为翻译学与传播学找到了交汇点,也为译学借鉴和吸收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打下了基础。通过香农-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与德弗勒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来对比分析传统静态的语言翻译观与动态的文化翻译观,进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并深入探讨其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云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02-104
颜色词对比在国内外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对比仍局限在英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对比,缺少一种系统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理论和对比模式。因此,将颜色词进一步范畴化,基于语义场和功能语义场这两个基本概念,用基本颜色词说明各颜色范畴的文化内涵,利用图形多角度对比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找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同义现象以及相似点和相异点,并进一步分析功能语义场的独特优越性。其意义就在于为颜色词对比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系统和多维度的方法。在功能语义场视角下的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对比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二语习得和翻译研究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召霞 《海外英语》2012,(3):135-136,162
近十年来,国内译界学者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菜名翻译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综合梳理和分析后发现,其研究集中表现在菜名的语言特征分析与翻译技巧探讨、翻译理论或者原则探索两大类。而在文化与翻译、多元翻译及地域性特色菜名翻译等方面还显得很薄弱,今后仍需加大重视和加强这些方面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