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法学学科体系,要深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强统筹法学理论与实践,服务国家法治实践的时代需求;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治理创新体系建设任务;致力于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服务法治国家建设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宪法学”不仅承载着法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责任,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方面发挥育人功能。因此,“宪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结合教学改革实际,对“宪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要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针对学院在协同育人、内容整合、考核方式、课程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协同联动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桑标 《上海教育》2022,(19):26-27
<正>“做大做强特色学科,培养亟须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出“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原则,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主线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通过“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落实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赵建 《中国电化教育》2022,(7):I0007-I000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法学”在地方党校的法学教学中也得到深入的应用。虽然“智能法学”较之于信息法学、数据法学、计算法学的概念狭窄,但在平台建设、教学科研等领域都不断取得进展。基于此,本文在研读《人工智能法治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的基础上,预见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正面临着新机遇,也需要按照新要求,谋求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强化法学实验室建设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布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法学教育质量、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放改服”改革战略的需要,但是当前法学实验建设和运行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高、统筹规划不够强、起步晚标准不够高、运行管理不到位以及开放共享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和不足,在今后发展中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体制机制规章保障、人财物投入支持、全育人功能体现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支撑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脊梁 ,是国家昌盛的基石。华中科技大学面向知识经济 ,顺应时代潮流 ,审时度势 ,在 2 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里正式成立法学院。它是在整合原华中理工大学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法律学科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新兴学院。自 2 0 0 1年 1月建院以来 ,法学院在办学思路与实践上“争一流、创特色、倡交叉”,努力促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原来窄口径的经济法专业教育向宽口径的大法学教育转变 ;从原来单一的以教学为主向科研、教学并重转变 ;从原来传统型法学教育模式向国际化办学模式转变。法学院内设“两所四部”,即科技法研究所、经…  相似文献   

8.
一流的学校必然有一个一流的校长,一流的校长必然要有一流的“德”。相反,校长如果缺失了某些“德”,学校必然一团糟。作为精神内核,“德”对校长个人和学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正在飞速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指出了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法学教育改革的方案,以期使中国的法学教育在“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学教育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和改进高校行政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行政法律意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法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在现代世界各国纷纷踏上法治化道路之时,中国从领导决策层到普通公众,都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法治的巨大价值。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治国方计的提出,使得法治精神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深入人心。从一定意义上讲,“法治…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法治之法在中国法学中的生长有三个维度。一是价值层面,由于权利视角的引入,导致了向“权利本位”的转向,在法学中完成了权利启蒙;二是在制度层面,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一起,更新了法律规范的结构,“活法”又与法律规范一起,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升级;三是在谱系层面,由于“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发现,一方面通过解构法治的普世性,落实本土资源的想象,预设了法治文化模式的多元性,另一方面建立起民间法的合法性,终结了国家法的垄断从而丰富了法治之法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专稿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纪宝成(149.1.20)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在表彰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暨2005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议上的讲话蔡克勇(149.1.23)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谈大学生的“德”杨叔子(151.3.01)努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与法学教育改革的双重诉求,必须深刻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赓续新时代法学教育文化基因的必然要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法学教育的内在逻辑。着力从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坚持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方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定式,秉承新文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衔接;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建构虚拟现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等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适应新时代法学教育铸魂育人的现实需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德法兼修是警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公安院校应创新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改革入手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效融合,才能在牢牢把握警务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厚植法学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以来,如何用习近平法治思想铸魂育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提升大学生法治认同,成为当前高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法典》的诞生深刻影响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及民事法律制度的变革,它实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命题、历史命题、制度命题和实践命题。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的教学内容应适时作出调整,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而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有效融入的根本任务。在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阐释“四个自信”抵制西方思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民法学”教学中,应先充分挖掘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素与《民法典》的契合点;从战略性、实践性、原创性、时代性、生态性等诸多方面充分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维度,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材选择及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升教学水平,以达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警校院校“民法学...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河南打造“双航母”、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是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布局。河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建校120年的地方农业高校,长期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把根深深扎在农业生产上,把脚稳稳踏在中原大地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扛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重任。2021年,作物学、兽医学两大主干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学校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战略部署和“双一流”创建工程的历史机遇,拉高标杆、加压奋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突破,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枫 《天津教育》2023,(10):132-134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深刻的意义与重要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责任意识”培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以“责任意识”培育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为路径,融合劳动教育,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策略与手段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路径,推动教学成果与质量显著提高,让道德与法治课程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边疆高校法学一流专业建设为边疆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下法学一流专业建设背景、意义和问题的考察,提出培养目标和定位、教育模式的选择、实践体系的构建、教材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建构等为其建设要素,从推进"互联网+"、落实"双千计划"、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机制创新、"以赛促学"突出法...  相似文献   

18.
王伊雯 《上海教育》2023,(35):70-73
<正>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培养高等教育优质人才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自201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双一流”计划,依次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以加快我国“双一流”项目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长》2023,(4):2-3
<正>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创办于1997年,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2094人、教职员工110人。教师队伍中,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有55人,占比50%,其中,省特级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专家型教师3人。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获评2021年“厦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斗,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的教育观,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目标。师生在省、市乃至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  相似文献   

20.
有着55年风雨历程的绥化市北林小学,现有34个教学班,1个校内幼儿园,2400余名学生,是一所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规范化学校。 多年来,北林小学坚持“以德为首、全方位育人”的办学理念,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风严谨、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涌现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区级骨干教师58人。校内电视闭路系统、电子备课系统、语音教学系统、家庭电话育苗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