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伟功 《记者摇篮》2005,(10):52-53
采访笔记作为记者采访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新闻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记者的采访工具、采访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其速度甚至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如今,记者手中早已不是一支笔、一个本了,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新功能手机等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笔+本”的传统采访方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访笔记还重要吗?  相似文献   

2.
在记者繁忙的工作中,采访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新闻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记者的采访工具、采访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如今,记者手中早已不是一支笔、一个本了,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新功能手机等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笔 本"的传统采访方法.  相似文献   

3.
声屏文丛     
交通新闻的采访要求随着广播交通节目的不断发展,交通新闻采访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主要反映在它的四个特点上。一是突发性。这在采访交通事故时比较突出,它要求记者有很强的时间观念,随时采访的心理准备和运用交通工具的技能,如果记者按一般新闻的采访方法,或者在某一个环节上迟顿一下赶到现场,事件的现场已完全清理完了,一切都可能恢复到平静之中,就根本不可能采访到鲜活的、第一手新闻素材。二是多变性。因为交通工具常因天气变化而改期,因道路维修塌方受阻,机器故障等原因无法准点到达,使新闻也有多变性。这要求记者有应付…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问题。所谓微观,就是记者或编辑手中的一个或多个新闻素材;所谓宏观,就是方针政策观念及其所要体现的宣传意图。新闻大都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凝化和升华。因此,一切采访活动和编辑活动,都不仅应该注意微观,更应该注意宏观。经常见到这样的记者:面对同一事实,如果采访对象的思想水平高,分析能力强,他写的稿子就相对地论点鲜明些,逻辑清楚些;如果采访对象就事论事,不得要领,他写的稿子也便是一笔糊涂账,甚至芜菁不分,有闻必录。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编辑;如果记者…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民的记者,如何用好手中之笔,行使好自己的采访权、报道权?依笔者之见,重要的是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记者的可贵可尊之处,就在于不为名利所诱,甘做党和人民的喉舌,敢于仗义执言、伸张正义。近日亲眼目睹一组电视实录镜头,感触很深。2001年11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节目中,对某贫困落后地方的一个乡政府通过非法渠道筹集资金,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办公大楼一事进行曝光,其中有两个镜头发人深省:当地乡政府领导为阻挠记者采访,亲自出马两次到记者住宿之地偷送“红包”,第一次为现金1万元,第二次为现…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记者应具备的能力,我们常常想到社会活动能力、新闻敏感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一个记者来讲固然重要,但一个记者仅有这些能力还是不够的,还应同时具备多种能力,其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快速反应能力。作为一名职业记者,经常要采访很多突发事件,经常要应对很多意想不到的采访困难,如果没有一定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很难胜任新闻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一个职业记者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巴特 《青年记者》2007,(18):93-94
广播现场报道采访的一般要求军令如山倒,用这句话形容广播新闻记者奔赴现场并不过分。新闻信息就像一道军令,采制现场录音报道的记者一到达现场就要高度集中精力,开动大脑这部敏锐的机器,从各个角度去考虑被采访对象、环境和音响效果,进行取舍,全力完成访问、录音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访、观察和文献研究是记者获得新闻线索的三大来源.任何通过研究信息载体核实、确认、了解、学习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文献研究.文献研究要求记者做一个敏锐、能够批判性思考的读者.这是因为,事实真相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记者的责任并不像某些学者说的那样简单——记者不但要判断手中的信息是否可靠,更要做一个独立的信息分析员.否则,记者很容易就被他人操纵,也很容易就拿这些虚假、歪曲的信息去操纵他人. 一、文献研究的价值 对于记者来说,进行文献研究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因为它的价值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9.
湖北日报记者自己带车,到农村采访农民负担问题。一开始,记者就随意在一个村边,问个过路的农民,并要到他家看负担记录情况时,被人发现“这是记者在采访”。于是村干部送水上来了;不一会儿,乡里、县里都来人,“为了方便工作”。“尽地方之礼之责”等,可说出成百上千个理由“非得陪同”。一位记者感叹道:“陪同采访,想躲也躲不了,甩也甩不脱啊!” 笔者曾与一位陪同采访的行政干部交谈:听说您手中的急事很多,我看就没必要来陪同了。他回答:客人来了不陪不礼貌。我不是搞宣传报道的,想想只给你们采访方便联络一下就行了,可领…  相似文献   

10.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7,(12)
人物采写随谈文/赵冠军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按其情况、内容和类别来说,是非常繁杂的。这就要求记者的知识面要广,要善于交际,还要有点奇点子。采访人物时,要尽量研究、熟悉采访对象,要尽量和采访对象达成共识,创造出良好的气氛,特别对一些难采访的对象,则...  相似文献   

12.
用音响"写"新闻是最能体现广播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广播突出的一个优势和特点,广播记者要充分认识到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手中的采访录音设备,用心采集丰富的音响素材,熟练合理地掌握应用音响,让听众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14.
凡采访过世界杯足球赛的记者都会认为,这是一个艰苦的旅程。要敢于吃苦,这也许是最明显的感受。回国后,同事见到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瘦了、黑了,像是掉了10多斤肉。但在这吃苦中,更多的还有难以忘怀的收获,如业务水平的提高、超越自我的快意,这些是一个体育记者应有的追求。此前,当了10年体育记者的我,除了采访过一些区域性的、单项的运动会,还采访过全运会、冬运会、亚运会、世界大运会、奥运会。而世界杯足球赛还是第一次采访,虽然这是一个单项的体育赛事,但它的规模和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和挑…  相似文献   

15.
(一)1986年,朱殿封当了《大众日报》记者。新的工作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他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他暗下决心,记者职业是受人尊重的职业,要人重更要自重,我要在工作中不讲究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以稿谋私,勤奋工作,用手中这支笔扬善惩恶,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记者。这年来,朱殿封不论到城市、农村、机关、工厂采访,吃住行从不挑剔,从不以接待条件好坏来决定是否去采访,而是以有无可采写的新闻为标准。下乡采访,他常骑自行车,睡农家炕,吃农家饭。没有电灯点蜡烛,没有桌子倚在床头上,坐在椅子上,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17.
好的采访,是新闻成功的一半。新闻采访可以说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记者最早成为一种职业时,人们称之为访员,可见采访是记者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好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好的采访者。人们常说的提高新闻质量,最根本的要从提高记者采访质量这个源头抓起。要真正做好采访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电视新闻采访。如何做好现场电视新闻采访,常握正确的采访方法,树立良好的采访观念是提高记者对新闻现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关键。下面几个方面可以说是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基本要求:一、好的新闻敏感是成功采访的基础所谓…  相似文献   

18.
下面这些内容,算是对“新闻机器”——新闻采写工具应用的“忆苦思甜”吧. 采 说起记者采访使用的工具,人们会首先想到笔、笔记本、录音机、录音笔、照相机、电话、手机、电脑等等.其实,这些工具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而相继诞生的. 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新闻稿.那时记者外出采访就是随身带一个帆布包,内装钢笔、笔记本和洗漱用品,纸媒体的文字记者几乎没有录音机、照相机,这些采访工具是稀缺品,照相机只有摄影记者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20.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