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头一:“家常课” 教师微笑着提问,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成一团。因担心“经典的练习”没落实,教师板起面孔,课堂又“凉”了下去。节节课如此“潮起潮落”,凉——热——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节成功的的体育课,应该做到“三笑”——教师笑,学生笑,观者笑。缺少任何一笑,或教师战战兢兢,惟恐失误,严肃谨慎;或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学生被动接受,毫无生气;或课堂内大呼小叫,师生不亦乐乎,可旁观者觉得索然寡味,这节课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课,充其量只能评价为“没有知识性错误的合格的”课。  相似文献   

3.
每日三问     
老实说,今日大多数教师都太忙了,没有反思的时间,缺乏思考的习惯。课上完了,作业批完了,伸个懒腰,也就结束了;听张三的课,听李四的课,一百个可能是大同小异;听王五讲,听赵六讲,听来听去也差不多。教师整天忙——嘴忙,手忙,眼也忙,惟独脑子不太忙。这现象太平常,又太不正常了!曾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好的老师,也需“每日三问”。  相似文献   

4.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进课堂听课多。听的课多了,也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目前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使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多,而用“个别回答”问题的少;素质差的教师,质量差的课,学生“集体回答”的多,“个别回答”的少;素质高的教师,质量高的课,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的多,“集体回答”的少。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何种方式回答问题大有探究的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胡银弟 《上海教育》2007,(11B):54-55
新学年伊始,我连着听了十多位教师的随堂课。听完之后,感慨颇多。我想,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尊重和敬畏课堂,带着准备——学识、激情等的充分准备,走进课堂;探究课堂的真相;追问与反思课堂的细节……自然想到一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话题——备课。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介模式之探讨□李会林张向新(大连市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教”)中介模式之描述继教有如下几种中介模式:第一种是“做课——诊断”模式,即“理论定向——做课——诊断——总结”模式;第二种是“说课——诊...  相似文献   

7.
连续三节课,三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分别执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课。——这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展示课。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结合“预习学案”的“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其组织形式是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为前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其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极为充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真实而自然地展开了,教学的各种要素之间实现了充分而自由的交互对话。三位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都没有超过10分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听语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学生很会相机行事:他们上班主任的课是一种状态,上其他教师的课又是一种状态。如果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他们对某些学生的看法往往大相径庭——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以防止纪律的松驰从一门“副课”开始。  相似文献   

10.
李颖利 《辽宁教育》2007,(7):119-120
“说课”是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说课”能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也能有效地解决“教”与“研”脱节问题。说课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是教者思维的结晶,当教者的理性思考到了一个平台时,说一说课.思路畅通,往往有所顿悟。说课可以检查教学重点、难点.使之了然于心;说课可以检查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上一期我们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丁慈矿老师关于“对课”教学探索的长篇报道《行走在诗意语言的密林里——丁慈矿和他的“对课”》,在读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很多老师纷纷来信或来电话询问关于“对课”的具体教学情况。为了满足老师们的需要,本期我们集中发表了丁老师的一组“对课”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本组稿件与《小学语教师》杂志联合发表。[编按]  相似文献   

12.
仔细观察阅读课堂上的朗读,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读目的不明确,“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读“行色匆匆”,草草收场;有些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乱读一通……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朗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缺乏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祖植 《云南教育》2001,(14):32-33
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似乎提问法成为教学的主体。许多教师上课,总喜欢用一连串的问题把教学内容串起来,教师边提问,学生边读书,边回答,问题提完了,课也就讲完了。即使有些变异,也无非在提问法的主线上,适当穿插点置疑讨论等。据说,这种方法有几大好处: (1)以问题展示教学目标,能引发儿童的思维; (2)能促进师生信息双向交流; (3)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秩序易控制。在不少研究课、示范课中,凡看到课堂井然有序、学生竞相发言、答问“枪枪中的”的热烈场面,有的听课者便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高水平运用。  …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简而言之,存在三大误区:一是上成了枯燥乏味的古汉语知识课;二是上成了空中楼阁式的文学分析课;三是上成了介绍——翻译——分析三部曲。在这些课堂上,学生或哈欠连天,昏昏欲睡;或一节课下来,对课文的理解仍一头雾水,课堂效率极为低下。愚以为,文言文教学最忌干篇一律,而要善于“花样翻新”,在下述几方面作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学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情感领悟数学美,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享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意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入,并且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引入方法,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课堂内容安排的过多,讲到下课铃响后才勿勿忙忙,草草收场;有的教师认为时间宝贵,讲完本节内容后,看还有富余的时间,又开始讲下次课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时间不多,不便安排,就交给学生自行处理……诸如此类的做法,使这节课总的印象还可以,但总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久而久之还…  相似文献   

17.
在讲读课教学中,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普遍存在着忽视读书的倾向。一是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把讲读课上成了“讲听课”;二是教师的繁琐提问和学生欠思索的回答,把讲读课上成了“问答课”;三是脱离语言文字,讲故事情节,讲科学知识,把讲读课上成“评书课”、“常识课”。  相似文献   

18.
参加某校数学教研活动,在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时,听课教师围绕这节课的“二次探究”环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本环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立 《四川教育》2006,(9):26-26
【情景再现】 在一次作课上,教师正拿着书眉飞色舞地讲得起劲,突然,教室里传出均匀的打鼾声。教师停下来,很快发现了真相——一个学生把头藏进课桌内睡得正香。教师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刘刚,站起来!”顿时,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惊醒了这个孩子,只见他把头从课桌里挪了出来,身子“腾”地站起来,胆颤心惊地望着发怒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有力抓手和主要阵地。我市教研室于几年前向全市推广“备——说——上——评”一条龙教研形式,为传统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较好效果。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1)直线型的运行机制往往会造成主讲教师单方独进的局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教研氛围。说课是群研的好形式,但也因缺少前馈(说课后紧接着上课)而弱化了应有的价值功能;(2)指向性不明,重“教”轻“研”。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而非理性的,就事论事,就课说课,缺乏教研的深度和力度。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对“备——说——上——评”的教研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反思,并经逐步补充和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