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一直采取学年学时制(简称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管理办法。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课程,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就客观上要求学校以学分制来评价和管理学生的课程修习水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但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对于学分制的推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高中实行学分制面临的问题1.认识不清在对待新课程实验中的学分制,一部分人存在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例如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课程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必须与高中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步进行。只有在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前提下,课程的多元化才具有可操作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该方案规定三年高中的总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剩下的28个学分为选修学分,占总学分的19.4%。由此看出,我国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行的将是学年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行,它将改变我们实施多年并已习惯了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其变革的深度和难度不亚于具体学科课程标准的改变,对这一点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一直采取学年学时制(简称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管理办法。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课程,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就客观上要求学校以学分制来评价和管理学生的课程修习水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学制为二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但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对于学分制的推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选课管理模式多样,一般是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可选范围和处理机制不同形成不同选课模式。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产生的选课制综合了学生的课程特点和学习需求,在高校中广泛实行。文章主要讨论学分制下高校选课管理的方法和特点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引入将带来高中教学管理的大变革。学分制在20世纪20至40年代初曾移植到我国的中学里。当时学分制移植背景怎样?它是如何夭折的?有哪些经验与教训?思考这些问题对即将试行的新学分制大有裨益。一、学分制移植的背景我国中学学分制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于江苏省部分学校进行实验,1922年,新学制规定改革高中课程,采取美国综合高中制度,建立分科选课制。1923年6月,发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明确了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普通科以准备升学为目的,分…  相似文献   

6.
正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并按照学分进行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最终由哈佛大学定型,并在美国逐步完善被高校广泛采用。选课制也称选科制或选修制,它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没有选课制的学分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  相似文献   

7.
苏旭勇 《山东教育》2011,(Z5):33-34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定了以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为基本框架的课程结构和选修制、学分制为课程实施形式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新的课程结构凸显了选修课程和模块教学在整个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也使"选课  相似文献   

8.
今年广西将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行选课机制和学分制,学生每年必须参加l周的社会实践,3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一般被认为是于1872年产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它不是继学年制之后出现的,而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课制导致了学分制,所以,学分制在西方通常被称为选课制或选科制(Elective system),而很少称为学分制(credit system)。后来在美国得以发展和全面推广,并大致经历了选课制的诞生、学分制的确立以及中学学分制的确立三个阶段。目前,普通高中学分制已在我国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教育局近日颁发中职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以使中职生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市教育局规定,实行学分制后,学校要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学生在导师或班主任指导下,按个人意向,可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在中职学校之间或由普通高中转入中职学校的,相同课程学分相互承认,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还可折算为一定奖励学分。三年制中职学生获得140~160学分、四年制获得190~210学分,操行评定合格就可获得毕业文凭。提前修完规定学分的介绍,目前武汉市试行的学分制为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实行弹…  相似文献   

11.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学分制为了将“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我校在总结1985年以来实施学年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 ,自02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 ,让学生自由或部分自由地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 ,并重点建立健全了以下几方面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1.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精髓 ,学校实行网上选课 ,学生参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时间和兴趣 ,通过校园网跨专业选择修读课程。为了保证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学校还加大了选修课程特别是跨学科选修课程、前沿…  相似文献   

12.
一、实行学分制的作用和意义学分制是以选课制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甚至学校之间的隔离,打破了学年制的年限限制。二、学分制的具体实施方案1、建立实用、规范的课程体制是实行学分制的关键。学分制的产生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课程的多少、好坏与适用程度直接关系着学分制实施的成功与否。课程的选择以劳动部和各省、市主管部门颁布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为基础,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可适当加以调整和增减。实行学分制后,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类。必修课包括…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必须构建充满活力的按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要组织教学的教学制度。建立按需(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教学制度,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是顺利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实现每个普通高中学生的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研究》2004,(8):112-112
针对日前某媒体报道的“从今年秋季起,我国高中将逐步推行学分制”的消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近日公开辟谣,他表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即将推动的普通高中课程试验方案,是用学分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只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学生选课情况,不是实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其中对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的改革成为当前教育界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这对我国新的高中课程的实施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在高中阶段推行选修制与学分制,满足高中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保障高中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求高中阶段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备受关注。实行学分制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下称《方案》)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方案》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各科新课标也分别提出了本科目的学分要求。准确把握《方案》和新课标中学分制的有关规定,弄清每个学分的要义,对于普诵高中实施学分制管理,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案》中有关学分…  相似文献   

17.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核心,在对高校选课制的特点及要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实行选课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剖析,并从完善选课指导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学分制及其改革现状分析 学分制(credit system)的发展溯其根源,起源于选课制(elective system)的产生和发展,它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相对应。选课制于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之后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选课制。1872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Eliot Charle William)提出:人的能力、素质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他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而选课制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置,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credit system),从现代意义上说,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其目的在于倡导个性发展,自主完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最初学分制产生于高校,主要是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的。 学分制在中国实行最早见于1919年北京大学的选课制。此后,中国的高校开始相继实行学分制,以量化的学分来管理和评价学生的发展历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所进行的探讨与研究愈来愈广泛,愈来愈深…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一 )管理的动态性。学分制下 ,由于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的原因 ,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同专业同班级的所有学生不再按照一个教学计划、一个教学进程学习 ,可提前或滞后修课 ,也可申请免修、免考课程等。也就是说 ,学生从注册、选课、上课、考试、住宿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 ,学分制下 ,客观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实行动态的管理。(二 )管理的开放性。由于选课制的原因 ,原有的专业班级观念淡化 ,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 ,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