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嘉心良 《家教指南》2005,(10):30-31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  相似文献   

2.
许虹 《家庭教育》2009,(6):38-39
在成人眼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还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多幸福啊。而回想自己的童年,吃穿玩都无法与现在的孩子比较。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喂猪、放羊、照顾弟妹等,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们简直到了天堂。  相似文献   

3.
谢影 《父母必读》2011,(4):90-91
是培养才华出众的孩子,还是培养孩子做一个普通人?父母真的很难选择吗?是说起来难还是做起来难?这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又到“六一”。“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这一天,会放假,会庆祝,会有礼物。但会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轻松和快乐呢?常说如今的儿童少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通常情况下,不愁吃,不愁穿,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然而,  相似文献   

5.
俞婕 《家庭教育》2009,(11):16-17
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有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幸福感,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学生自身等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应由此出发,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而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天生的吗?心理学教授段鑫星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想让孩子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只有家长在孩子心里种下“幸福感”的种子,孩子才能收获幸福的能力。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用实际的教子故事告诉了我们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2002年,经济学家卡尼曼,因在经济学研究中导入心理学创立“前景理论”而获诺贝尔奖,在颁奖演说中他花了3分钟推介华裔学者奚恺元的“幸福学”研究,学术界终于睁开了被GDP增长红尘所遮蔽的双眼,发现人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标,即追求幸福。人生来就是不懈地追求幸福的, 而幸福绝不等同于金钱,甚至与之关联甚远。人们往往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而这种现象在教育中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育》2011,(6):20-20
孩子幸福是家庭之福、社会之福。可是,现在的孩子是否感到幸福?教育如何为孩子营造更加幸福的环境?郗杰英委员告诉记者,当他看到周围的很多孩子,节假日都没有休息时间,忙着补课、考级,他就很揪心。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很多孩子反映学业累、压力大、自由空间小。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幸福感哪里去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幸福的思考关于幸福,亚里士多德提出,“善是最高的幸福”。他认为生活的目的是自身的善,善的生活构成人类的幸福。对于我们来说,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外部状态的幸福易得易失,一份意外的礼物足以让孩子欢呼雀跃,但它也可以随着几句训斥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内在的幸福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积极乐观、温和宽容的素质。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秘密,即心灵的平和、温暖以及善良的秉性,将给予个体最大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是人生活的动力,但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在当下拥有中可以体验幸福、在平凡平和中可以体会幸福、在体闲娱乐中可以享受幸福、在宽容大度中可以感悟幸福、在勇于放弃中可以收获幸福、在学习反思中可以生成幸福、在教学自由中可以创造幸福、在学术创新中可以升华幸福。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幸福感是衡量教师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青年教师幸福感是当前高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课题,也将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目前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包括:自我定位、社会导向和人格因素。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产生来自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收获和享受、获得教学成功时得到的成就感和个人荣誉、社会认同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应多管齐下,可通过引导激励青年教师成才、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倡导爱生乐教的风尚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成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成分,通过对这些成分和特点的阐述,为我们了解幸福感和从哪些方面提高幸福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经济学家卡尼曼,因在经济学研究中导入心理学创立“前景理论”而获诺贝尔奖,在颁奖演说中他花了3分钟推介华裔学者奚恺元的“幸福学”研究,学术界终于睁开了被GDP增长红尘所遮蔽的双眼,发现人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标,即追求幸福。人生来就是不懈地追求幸福的,而幸福决不等同于金钱,甚至与之关联甚远。人们往往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这种现象在教育中尤为严重。孩子的命运取决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父母掌握着孩子的幸福。爱孩子的父母们,在要求孩子出类拔萃的同时,请努力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12,(3):1
幸福感是天生的吗?心理学教授段鑫星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想让孩子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只有家长在孩子心里种下"幸福感"的种子,孩子才能收获幸福的能力。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用实际的教子故事告诉了我们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2010,(6):9-9
健康向上的自尊心理是孩子们以后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法宝,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也更有能力抵抗消极的压力。相比之下,那些自尊心弱的孩子面对挑战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垂头丧气。如果他们再产生“我没有那么好”或是“我做什么都做不对”的想法,那么他们更容易变得消极、沮丧、孤僻。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呢?下面的几点建议也许会很有用:  相似文献   

17.
玉洁 《宁夏教育》2009,(4):78-78
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当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就会感到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时,他才会觉得受到了重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与幸福感培养有着内在联系,而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学校在德育中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儿童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促其成为能够感知幸福并创造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与幸福感培养有着内在联系,而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学校在德育中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儿童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促其成为能够感知幸福并创造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2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谆谆教导常常在孩子耳畔响起,成为一代代老师和父母教育孩子的"圣经"。在孩子们心中,"勤"、"苦"成为"学习"的代名词;在家长心中,"今天的辛苦是为未来而做准备"成为漠视孩子"勤苦学习"的借口。因此,我们看到孩子起得越来越早,睡得越来越晚;烦恼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疲惫越来越重,幸福越来越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疾呼:"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