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军红 《教育文汇》2010,(11):49-49
教《傅雷家书》一文时,觉得学生对课文中的傅雷和傅聪“父子如朋友”这个问题理解得比较粗浅。于是,我随机进行了一个调查。第一个问题:“当你遇到挫折或者意志消沉时,会选择父母亲,还是找同学朋友去倾诉?”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选择同学朋友,只有一两个选择父母;  相似文献   

2.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以德为本。"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翩翩少年;从咿呀学语到迈进学校大门,再到学有所成,直至长大成人,独立于社会,父母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关爱。常言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然而现在,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知道感恩的人不太多了,尤其是孩子!那么是什  相似文献   

4.
周礼 《家庭教育》2011,(7):46-4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有什么心事已不再向我敞开心扉,即便我主动问起,她也只是简短地一问一答,就像应付了事一样。更让我困惑的是,女儿不仅不再亲近我,有时甚至还用防备的目光看着我。是孩子长大了,还是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呢?我是孩子的父亲,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孩子渐渐长大,慢慢懂事了,怎么反而不愿与我这个做父亲的像以前那样亲近了呢?  相似文献   

5.
黄忠华 《中国德育》2005,(11):39-40
开场小品:《一个家庭》。三组同学,用小品展示了三个父母和孩子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三种“烦人”的家长。  相似文献   

6.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她)却说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而他(她)却偏偏要那样做。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老师。  相似文献   

7.
林向东 《宁夏教育》2007,(7):147-147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几乎没有发现哪家有孩子专用的书橱,因此也就没有发现孩子除课本之外的课外阅读书了,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成喻 《家长》2009,(10):15-16
儿子从小很听我的话,对我的话绝对服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有逆反心理了,和我的关系也不那么亲密了。儿子上初一后,我每天都过问他的学习。那天,因学习上的问题,我训斥了他,他居然用一种怨恨的眼神看着我。回到自己的卧室,我无论如何也忘记不了他那怨恨的眼神。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5,(9):10-11
如何教育孩子;什么是另一半教育;[编按]  相似文献   

10.
永远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同伴交朋友,但是,父母应当了解孩子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应当像关心孩子学习一样关心和指导孩子与朋友的关系。父母不宜替孩子决定与什么人交往,但有责任教给孩子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金怡 《家庭教育》2007,(2S):47-47
暑假应朋友的邀请,去德国小住了一段时间。朋友有两个孩子,9岁的儿子大卫和8岁的女儿苏菲。其间留心观察了他们家庭教育的点滴,发现德国的父母非常民主,总是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晚上,丈夫带我去吃宵夜。我建议给公婆带份宵夜回去,他犹豫了一会才勉强同意。回到家,丈夫招呼老人吃宵夜,结果公公婆婆当场就嘲讽我们,觉得吃夜宵是败家子瞎花钱。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是孩子的爸爸,如果你总觉得你孩子情商不高、容易焦躁、不听话、时常对抗、对父母没礼貌、心里想什么根本不会跟你交流……你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这与你在家对待孩子妈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你觉得这跟教育毫无关联那就错了。你对孩子妈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家的教育质量。先自检一下。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朋友     
雷静 《今日教育》2006,(12):1-1
常常有朋友对我说:“你在幼儿园工作肯定很快乐。”是啊,在幼儿园工作,让人觉得年轻,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我选择了幼儿教育,这被人称为孩子王的事业。八年前我带着我的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走进了这多彩的世界,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孩子们喜欢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16.
小天 《少年月刊》2010,(7):39-41
"滴,滴,滴"我的QQ头像上有人在闪动。一个同学直截了当地问我:"就因为我回来晚了,爸爸就‘暴'打了我一顿,他还说为我好。小天哥哥,你说大人打小孩对不对?"  相似文献   

17.
常宝红 《成才之路》2009,(26):87-87
常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逐渐长大成人,时时刻刻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与关心。他们首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举一动不经意间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电视里的一则广告很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儿媳妇深情地给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见了,欢天喜地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水……  相似文献   

18.
黄军 《江西教育》2007,(12):44-44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活动课。学习了一天,学生们都有点累了,我带着他们来到操场,大家纷纷玩起了自己喜爱的游戏。有几个男孩子玩起了跳“山羊”,所谓跳“山羊”就是让一名学生弯下腰.其余几个学生从他身上跳过去。我怕出危险,便站在旁边保护他们。有老师看着,学生们显得很兴奋,争着表现自己,“山羊”一个一个地换,一点一点地变高,难度也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关颖 《中华家教》2012,(9):22-23
父母与孩子关系是否融洽,决定家庭教育的效果。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父母在处理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中应尊重孩子的参与权,这是化解亲子冲突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看到几位神情颇为疲惫的孩子,他们规矩地站在老师面前。一位女孩说,每天天不亮就被妈妈叫起床,然后催促着她抓紧时间读英语,还经常说:“英语学不好可不行呀!它是‘工具’,是你将来谋生与干事业的基础。”另一位小男孩说:“就怕看见爸妈下班回家,他们到家后的头等大事,不是烧饭做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