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妈祖信俗"的申遗成功是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标志,而妈祖祭典则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弘扬妈祖文化的特殊使命。妈祖祭典历经千年,其文化元素极其丰富,包含了建筑、哲学、宗教、艺术、礼仪等。在现代文化旅游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妈祖祭典文化元素还可以在品牌、语言、生态和教育文化元素方面进行再造和创新,以有助于祭典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阐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封片卡"的类别和特征。信封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信封、首日封、纪念封和签名封;明信片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明信片、极限明信片和邮制明信片;卡着重介绍妈祖贺年邮资信卡。通过对妈祖信俗"封片卡"3个特征的分析,揭示利用"封片卡"更好彰显妈祖的功德和大爱,更好地促进集邮文化和妈祖文化的良性结合。  相似文献   

3.
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借助旅游真实性理论从搜集参照文本、维护妈祖信俗品牌、培养原味导游队伍三方面阐述妈祖信俗真实表述的利好作为,同时提出"二元"看待妈祖信俗真实以及"前——后台"开发妈祖民俗文化旅游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信俗的开发要提升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妈祖信俗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莆田妈祖信俗开发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莆田妈祖信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插画与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应用;探讨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插画的设计策略,重点分析潮玩设计、数字创意插画和儿童绘本3种插画设计应用;指出插画设计策略,为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开辟新的思路和视角。强调将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此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法,研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祭祀中体育元素,结合妈祖体育元素来研究发展莆田休闲体育;并就妈祖体育元素资源在莆田休闲体育圈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把妈祖信俗中的休闲体育文化传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妈祖信俗从此真正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当下,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作文"海丝"一面旗帜的妈祖文化,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5,(6):18-21
基于价值判断的方法,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视角,对以妈祖信俗为核心的妈祖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主要从三个层次来讨论妈祖文化价值保护,对妈祖文化的开发利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天津天后宫和妈祖信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旅游资源,更是一种文化。天津天后宫是承载天津妈祖文化的空间载体。本文通过田野考察、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基于妈祖信俗环境、功能和理念有所变化的现实,提出利用天后宫的建筑空间优势,结合妈祖文化产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民俗资源等,从非遗保护、博物馆学、艺术学及传播学等角度,适应新时代和新生代需求保护和传承好妈祖信俗。  相似文献   

10.
妈祖信俗活动中的“转凉伞”竞赛规则创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专家访问和试验等方法,探讨妈祖信俗活动中的"转凉伞"竞赛规则,认为"转凉伞"是妈祖信俗活动中一种历史悠久的运动性表演类项目,具有安全性、观赏性、娱乐性、健身性和保平安等特点,是妈祖信众喜爱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创制"转凉伞"竞赛规则,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发展建议,旨为妈祖信俗活动中的"转凉伞"运动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妈祖信俗文化的播迁与当地华人社群的发展密切相关。粤海清庙、天福宫、琼州会馆等场所成为妈祖文化在新加坡发展的典型代表。新加坡妈祖文化既有延续传承传统信俗的特征,同时朝着在地化发展,融入民众生活习俗之中。它是新加坡华人华侨爱国爱乡情感的寄托,推动了中国与新加坡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3.
探讨采用开放类集邮方式组编《妈祖信俗》邮集的现实性以及改编《妈祖》开放类邮集的必要性。阐述以《妈祖信俗》开放类邮集为载体,通过各类展览、学术研讨、出版图解、讲座和网络等传播妈祖信俗的途径。最后指出组编《妈祖信俗》开放类邮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针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关注增多。译界学者胡庚申教授在借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基础上,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将翻译焦点转移到译者。随着"妈祖信俗"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各种妈祖文化介绍资料英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选取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石碑简介中英文对照文本定性分析,探讨对外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为规避翻译失误,译者如何从语言、交际、文化维度作出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建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莆田妈祖文化网站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妈祖文化的对外传播变得更加重要。在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莆田妈祖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对相关网站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建议,期望莆田妈祖网站能越办越好,以便更好地传播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增加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6.
妈祖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语系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妈祖信仰的起源地湄洲岛的巨型妈祖石雕像是妈祖文化的一个新"地标"。其异于传统的新形象,也传达出妈祖文化所衍生的由迷信崇拜到文化遗产的象征意义转移。湄洲岛巨型妈祖雕像的创新性体现在雕像外造型的现代化塑造与新时代文化表征的彰显。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6,(1):13-17
简介清代东北妈祖信仰传播的天后宫及一些相关民俗。提出日本"虾夷锦"是清代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物之一。最后结合满族信俗,分析清代妈祖信仰在东北传播的原因,论述清代的东北妈祖信仰与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睦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3):78-81,85
简要介绍闽北妈祖庙宇的分布情况,阐述闽北与妈祖信仰有关的各种信俗表现,并探讨历史上闽北山区兴起妈祖信仰以及在现代妈祖信仰发生嬗变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浙东滨海地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海神信仰,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源于闽南的妈祖信仰,浙东当地许多文学作品都写到妈祖信仰,特别是作为展现世态风情和民俗习尚的竹枝词.从咏及妈祖信仰的浙东竹枝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浙东妈祖信俗两个鲜明的地域特色:一是与当地其他信俗紧密结合,二是与当地海事民俗相互交融.另外,这些竹枝词清晰地反映出了...  相似文献   

20.
<正>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莆田市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开展妈祖文化研究,2005年成立了妈祖文化研究所;2008年升级为妈祖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通过整合校内学术力量与资源,组建了妈祖文化研究院,下设妈祖学、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