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化东 《山东教育》2004,(14):14-14
我曾接过一个班,每当上课铃响起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喧闹,直到教师走进教室以后大家才逐渐安静下来。我为此苓知发过多少次火,严厉的训斥有过,耐心的批评有过,但所有的努力都收效甚微,老师进教室时的喧闹一直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2.
“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古老的谚语曾被许多人用来劝说人们为治病而不要怕药味之苦。这句话固然不错,可现在有许多本应苦口的良药,由于加进了糖或穿上了糖衣,已不再苦口了,良药还是那个良药,苦口却不再。这既“利于病”而又不“苦口”的“良药”,不是更好吗?由此,我不由想到了对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常见到一些老师板着脸训斥学生,训斥之语尖酸而刻薄,很是刺耳,学生木然地站在那儿,羞愧交加,无地自容,而教师自以为这是对学生的关心、呵护,把自己尖刻的语言当成“利于病”的“苦口良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孩子感冒,妻子跑了几家药店.买来了一种带有猕猴桃、桔子等四种水果口味的感冒冲剂。品着清新可口的冲剂,孩子毫无用药之苦.很快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4.
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常常要苦口婆心地对他们批评教育。从道理上讲,这对于学生该是一剂剂“利于病”的“良药”,可这“良药”却常常由于“苦口”而让学生难以下咽,其“利于病”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怎样给学生以“不苦口”的“良药”来提高“疗效” ?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善意”为借口,凭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不是在训他,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与他交流,用宽容的…  相似文献   

5.
一谈起差生,我们教师中就有人摇头叹气。一曰:“十个指头有长短”,班级中存在差生是不可避免的;二曰:“顾得差生影响优秀生”,保了芝麻丢了西瓜,划不来;三曰:差生是“低能儿”,“牵牛上树”,难!一句话,对差生的教育丧失了信心。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但在行为上又较为幼稚,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教师及时而巧妙地加以批评指正。讲究批评艺术的教师能够施良药而不苦口,为学生易于接受。在多年教育实践中使我体验到,对学生的批评,须遵从以下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赏识”一词成为教育界的时髦用语,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口中频频出现。一时间,“你真棒”、“Very good”等表扬用语出尽了风头。在这个众人欢呼“赏识”教育的时刻,我却要说:请给孩子一点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和大家一起谈谈小学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8.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这不仅成了一些病人甘于忍苦服药的精神支柱,而且不少人把它推而广之,成为一种生活哲理。尤其是将它类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要教育好学生,使用的药以苦为良,似乎药越苦,药效就越大。然而,反过来想一想,良药为什么一定要让它苦口呢?把驱除蛔虫的  相似文献   

9.
林湘艳 《家长》2009,(6):16-17
刚刚上小学的女儿一向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为此,我伤透了脑筋,不得不随时提醒她。 老公见我整天在女儿身边叮嘱这叮嘱那,不解地问:“你有必要成天这样唠叨吗?难道没有你的提醒,她就真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吗?”  相似文献   

10.
常有妈妈又气又恼地抱怨:小家伙今天又帮倒忙了!帮着打扫,碰翻了花瓶;帮着刷碗,打碎了盘子;帮着洗衣,弄湿了鞋子……总之越帮越忙!  相似文献   

11.
胡嫣 《家庭教育》2002,(6):16-17
主持:武汉读者翁国明问:“我儿子7岁,只喜欢听好话,不能说他一点不好。在学校调皮,老师批评几句,他马上不高兴,有时回家还会哭一场。真不知该怎么办,不知其他父母有无此烦恼?”现在的孩子都习惯听好话、被赏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说不得”的毛病。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说不得”现象呢?本期有6位父母朋友座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真谛在于一个爱。”爱,可以由行动来诠释;爱,更要用语言来表达。对于所谓“问题学生”,教师如果恨铁不成钢,冷嘲热讽,恶语相向,他们的心灵世界里便是雪花纷飞,寒冬一片;相反,当教师的大爱圣心,化为莲花巧舌,甜言蜜语,他们的心中便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相似文献   

13.
在家长座谈会上,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的家教片断:女儿五六岁时很任性,一次次的说服教育、批评训斥都无济于事。我知道,女儿之所以软硬不吃、"顽抗到底",是因为她从没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过代价。于是,我伺机让女儿品尝自己任性的苦涩!  相似文献   

14.
坏消息     
《父母必读》2009,(4):16-16
孩子调皮捣蛋是父母的过错;睡眠不足的宝宝更易肥胖;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2009,(3):13-13
浙江一个急需帮助的母亲来信说:儿子今年7岁,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的烦恼也越来越多。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我总在想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他改正错误,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儿子依然接二连三地犯错,有一次还跟人打架把人家胳膊弄折了。每天他出门上学。我都再三叮咛,可几乎没效果。为此儿子也没少挨打。我觉得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听不进大人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17.
《母婴世界》2012,(1):142-142
新年就是应该红红火火的,一派喜气洋洋 的气氛,将孩子打扮得美美的,说不定利是也能多拿几封呢?宝宝的过年装备是美的公主装,还是帅气的马甲装?是可爱的娃娃鞋,还是酷酷的靴子?是淑女的贝雷帽,还是温暖的毛线帽?一起来晒晒吧!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8,(7):41-41
浙江湖州一读者来信问:我的孩子今年10岁,以前挺听话的,这一年来却越来越“犟嘴”。叫他干一件事情,即使解释半天,他也未必答应,而且提出很多的要求,有时简直就是无理取闹,把我气得火冒三丈,所以难免就会打骂。可是即使这样,孩子还是“犟嘴”。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许多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吞下大碗的苦药,苦不堪言。这种治病的方式,曾嫁接到治思想病上,即采取强硬的惩罚手段纠正人们的错误行为,还美其名曰利于病,甚至还要再填上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如今,医药的发展已使许多药品,品不出苦味来了,就是极苦的黄莲,在外边也裹上了一层糖衣、胶囊之类的东西,使得良药不再苦口。因而,忠言何必一定要逆耳,即使是批评,也可幽默、婉曲、单独、暗处。  相似文献   

20.
唠叨式批评最招孩子烦 一天晚上吃完饭,妈妈起身收拾桌子,让颖颖去刷碗。颖颖说她不想刷碗,想收拾桌子。"每次让你干活都不愿意干,就会找理由,你的理由怎么那么多啊——"桌子收拾完了,妈妈还在那说,"看看你自己,学习学不好,活不想干,你想干什么啊——""爸妈都管不了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