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染的小说在母女关系的书写上,一改以往许多文本将母女关系处理成相依为命式的深情主题的套路,母女间的血缘联系褪去了伦理化、神圣化的伪饰,呈现出赤裸的人性原色,使读者看到母女关系中除却相依为命的心灵认同、默契与戏谑之外也有监视、控制与逃避,以及无奈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罗萍 《华章》2011,(22)
耶利内克的小说<<钢琴教师>>叙述了一个叫艾丽卡的钢琴女教师在母亲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本文撕开了"母爱"的画皮,分析了以爱为名潜藏的扭曲人性.  相似文献   

3.
“母亲”是女性独有的一种功能,身上负载着众多的精神内涵,而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则剥离了附加在母亲身上的光环,将母亲还原为一个真实的女人。本文围绕《母亲》和《十四首素歌》,运用女性主义视角,通过文本细读法,对作品中母女之间由质疑颠覆到理性审视的过程进行整理和解析。  相似文献   

4.
5.
母女关系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小说一贯的主题。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对莫里森1987年的作品《宠儿》中的母女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黑人个体行为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关系对个体负面的影响,而一旦融入代表黑人文化传统的社区,就能弥合母女关系中的创伤,确立自我身份,延续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学生同伴关系中出现了冷漠心理,主要表现为: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不愿与他人交往,不关心他人等.造成冷漠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文化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教育影响和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和改善冷漠心理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学校的指导作用,家长要注意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学生自身积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新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关(Amy Tan)的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一发表,立即获得巨大成功。小说讲述了四个美籍华人家庭母女两代人的故事。母亲们在旧中国受尽磨难,最终迫不得已远离故土赴美国以求生存,女儿们则生在美国,在美国文化与教育熏陶下成长,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文化的母亲女儿两代人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灵历程。本文通过对四对母女间的误解、冲突到沟通、理解的分析,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关两种文化的矛盾与对立是冲突的主因,以及诠释出中美文化由隔阂到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母女好朋友     
女儿常说我是她的好朋友.在女儿的心目中,我不仅是抚育她成长的母亲,还是一个可以敞开心扉交谈的密友.亲情融入信任,使我们母女关系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选择母女关系作为故事的重要线索,表现母女之间存在的矛盾。文章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由来、其深层根源和解决的过程,以揭示华裔家庭面临的困扰,暗示出母女间的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些困扰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谭恩美的畅销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分析,折射出中美文化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冲突、融合。小说中的中国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们的矛盾正是这两种文化冲突的表现。事实证明,不同文化间的交往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爱和真诚永远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连接世界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以一种异于常人的情感体验,书写了一群非常态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的伟大形象,她所塑造的母亲,自私、病态为其标签,对母亲与儿女关系的刻画更是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谭恩美的新作《惊奇山谷》自2013年发表以来,引起了很大关注。这部作品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时间上几乎跨域了半个世纪,而在空间上跨度也很大,由中国的上海到美国的旧金山。这部作品在沿袭原来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本篇论文试图从母女关系的角度来解析。母女关系似乎贯穿于谭恩美所有的作品中,而这部作品中的母女关系在沿袭原来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本篇论文试图阐释紫罗兰与母亲露露的关系,露露与母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成名作《喜福会》中描述了四对母女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母女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同时反映了异质文化之间的对立与抵抗,其次是二者之间的调解与融合,这意味着异质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共存.在《喜福会》中,谭恩美通过母女关系来透视中美两种文化的关系,传达了和谐共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主题的探讨,集中展现了华裔第一代移民同其美籍子女之间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隔膜和情感冲突,以及最终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的过程。衍生并讨论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兼容这一社会历史现实,揭示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15.
母女关系是女性主义作家作品中的常见主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其作品《在玫瑰花丛中》中展现了复杂矛盾的一种母女关系;妇女主义者爱丽丝·沃克在其散文集《寻找母亲的花园》中则展现了充满信任的一种母女关系。本文以叙述角度和关系内涵等为切入点分析了两位作家对母女关系这一主题的认识。尽管两位作家描写了母女关系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但其互相包容、信任和支持的主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尼·莫里森分别在《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中塑造了不朽的黑人女性形象。借用心理分析学家南茜·乔多萝的客体关系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比分析在种族、性别和阶层的桎梏下寻求独立的女主人公们与她们母亲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母爱对女主人公来说或是分离的残酷现实,或是对自我成长的限制,或是难以摆脱的依恋,母亲的影响对女性性格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发掘和女性身份的认同起到限制或推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作品中,母爱常常被讴歌为照亮人类心灵的第一盏明灯。但是在莫里森的小说《爱》中,畸形的母女关系成为小说《爱》中最大的一个悲剧。通过心理分析的视角解读畸形母女关系的成因及其对主人公克里斯汀产生的影响,呼吁人们对心理关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关注的焦点,而爱与爱的缺失是其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她的新作《慈悲》也不例外。依照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从爱的缺失、爱的寻找和爱的回归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女儿对母亲的依恋,以期找到奴隶下一代走出伤痛获得救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母女关系是女性认识自我的前提,对女性建构身份有着重要意义。在自传体小说《暴力的孩子们》中,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莱辛,突破了单一的性别角度,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呈现独特的母女关系,探索更深、更广意义上的种族和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20.
<喜福会>是唐艾美最受欢迎的一本书,母女关系是这部小说的核心.由于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年龄背景,四对母女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争吵,但是母亲的关爱和彼此的理解,帮助她们缓解了冲突.在本文中,将围绕着这一主题,让大家对在美国的中国移民的母女关系有个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