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她帮鲁迅找到了“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山海经》给了少年鲁迅强烈的“震悚”并产生无比的“敬意“,因而也使鲁迅对长妈妈终生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了单一的阅读视角和解读——诠释者较多地注目于从政治角度和民粹立场来阐释,把阿长阐释为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化身,而忽略了鲁迅内心的冲突与紧张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在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文中的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一事,则写出了对她的充满尊敬和感激之情。本文是如何把这一人物形象写得如此清晰?我认为应该得益于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买《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又风趣地表现了“我”与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4.
《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是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叙了长妈妈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卑微的地位、一些不好的习惯、外形特征、背地里说人长短、懂得许多烦琐的礼节等令鲁迅厌烦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叙说无疑是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作铺挚、做衬托,以写出阿长的善良和对我的关爱,表达了我由憎恶、讨厌到最后极为感激的情怀,写出了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但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的一点是——文中三次出现的关于《山海经》内容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我解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妇女。她绝少能和书沾上关系,也许一辈子就只进过一次书店,只买过一次书(为鲁迅的缘故)。可是,反复品读阿长,你会发现,她就像一部书,一部木刻的《山海经》。  相似文献   

6.
《阿长与〈山海经〉》的标题很耐人寻味,一个“与”字实在不可忽视,它强调了“阿长”同《山海经》的关系。在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作者所叙述的有关阿长的种种行为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位虽然爱“我”但粗俗、没有文化的地道的农村妇女阿长,而这样的阿长与《山海经》本来是毫无关系的,“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只是因为“我”很想得到它,阿长才“与”《山海经》发生了联系,把它买来送给我。如是果仔细吟咏题目,就会感受到包含其中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浓浓深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一波三折的。作者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所叙写的阿长…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从单纯考据到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成文历史如此悠久 ,传留下来的文献如此繁多 ,被人们称为“奇书”的实在不少。像《周易》这样位列群经之首的上古要典 ,像《红楼梦》这样缠绵悱恻的世情小说 ,乃至《金瓶梅》、《肉薄团》一类“淫书” ,都曾获得“奇”的称号。可是 ,我们若想在奇中寻奇 ,那么就非《山海经》莫属。首先 ,它充满被儒家拒斥的“怪力乱神” ,却能从上古保留至今 ,试问除了它 ,还有没有这样的“奇事” ?其次 ,《山海经》奇特到带有正统思想的大史家如司马迁都“不敢问津”、不敢言说的地步 ;“言九州山川 ,《尚书》近之矣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奇书”。最晚从晋代起即有学者研究该书。近 50年来 ,在《山海经》研究中 ,参与人数之多 ,学术活动之活跃 ,前所未有。中外学者在研究中对《山海经》性质的认识有“神话”说和“信史”说两大派。在全体矢志于《山海经》研究的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其研究的终极成果 ,必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的神话启蒙几乎都是从这些故事开始的,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处,那就是《山海经》。很多人把《山海经》当做"古今语怪之祖",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里说从小就渴望得到一本绘图的《山海经》,因为那里面净是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见鲁迅也把它当作怪书来读。  相似文献   

10.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回忆少年生活的一篇记实散文 ,选编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因此 ,教这篇课文 ,我本着这个要求去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比较长 ,它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 ,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因此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边读边归纳出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同学们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件事 :(1)无名无姓的女工 ;(2 )日常的粗俗 ;(3)烦琐的规矩 ;(4)讲“长毛”的故事 ;(5 )谋害隐鼠 ;(6 )主动给“我”买来《山海经》…  相似文献   

11.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子里所写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中的第二篇。这是一篇专门回忆和纪念作者童年时的家中保姆——阿长的文章。在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收在《朝花夕拾》中 )等篇目里也多次提到了她。可见阿长给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回忆 !《阿长与〈山海经〉》中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对“我”拔草翻石头的告发 ;夏夜挤“我”睡席的“大”相 ;元旦早起为“我”塞福橘 ;平日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告…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为上古大禹治水的见闻录。它与《禹本记》(已佚)、《禹贡》一起,记载了禹治水的全过程.《山海经》究竟是禹治水的见闻录,还是“神话之渊府”、“巫书”?这是研究《山海经》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被一些学者扭曲、歪曲了.尤其是《山海经全译》,越来越离题.因此,有必要正  相似文献   

13.
王冠 《少年读者》2009,(6):43-43
同学们,课本里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故事都提到了《山海经》,说《山海经》是一本上古巨著,包罗万象。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旷世奇书!《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  相似文献   

14.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重要的组诗。自从鲁迅先生把组诗中的“精卫衔微木”誉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人们便常把它与《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等作品并尊为表现诗人“不屈的意志”的咏怀诗。如有一部文学史认为:“‘猛志固常在’,说明诗人心中永远燃烧着一股不熄的火。”一部影响广泛的陶渊明论著亦指出:“陶渊明‘火气’十足的作品,还有《读山海经)组诗(十三首),……诗中借神仙荒怪之论,发其悲愤不平之  相似文献   

15.
<正>亲爱的小朋友,旅行时间到,我们又见面咯!鲁迅先生曾写过他最初得到的最心爱的书就是《山海经》绘图本了,里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令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这一次,我们将要见识的就是恢宏巨制的《山海经》。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走进千古奇书,一起欣赏令无数国人目眩神迷的神秘风景吧!  相似文献   

16.
散文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就散文的真实性来说,阅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应该从昔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双重视角切入。据此可以发现,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我”的态度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写她的优点、缺点以及自己对她不满、敬意转为认为她是真正的“人”而对她忏悔、同情和祈愿。就散文的文学性来说,鲁迅采用了忠实于记忆和有意去改编两种书写策略。其中有意去改编采用了强化(阿长与《山海经》)、削弱(阿长的死)和遗忘(阿长买、送《山海经》的时间)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好就好在抓住了这部书的要害,揭穿了它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呢? 一、鲁迅指出了《水浒》这部书的要害是“招安”。宋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奴才、鹰犬,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留给世界一个斗士的背影.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鲁迅也有温情的一面,像战士在未散尽的硝烟中遥想和平.《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鲁迅作品中少见的充满温情和同情、充满感激和怀念,甚至有些内疚和愧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2006.04我读了张洁女士的《语文教学中人文氛围的营造》(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年第9期),觉得文中“愿语文课堂‘人文’的氤氲之气日益浓郁”的呼吁,“于我心有戚戚焉”。现仅举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与诸位同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课文的人文资源的问题。《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佳作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之处颇多,且我决定另辟蹊径,把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人文意蕴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通过领悟文章的感情,来净化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涵养自己的德性。学生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的同…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现存刘向校书叙录,归纳其体例推断刘秀所说的“凡三十二篇”,是合诸本而言,而不是某一版本有三十二篇。从字数统计看,自郭璞注后,《山海经》并无太大散佚。从《山经》的结构,所反映的地理范围,描写陌生生物所用的喻体等三方面,论证《山经》是秦统一后由奉常之太祝完成的国家祀典,最后,列举了《山海经》的几个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