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在“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高校管理中一种新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辽宁省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的情况看,时间长者有一年半的历程,短者也有半年的实践。尤其从试点时间较长学校的情况看,它们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证明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但是,在试行中也反映出某些认识与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拟就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便提高认识,为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鸣锣开  相似文献   

2.
校长负责制的组织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同管理任务、特点和时代需要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及管理措施,要想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学习和研究校长负责制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探索其规律性,对我们目前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本文拟就校长负责制组织管理的任务、原则和从实际出发改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便沿着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规律采取改革措施,使校长负责制的组织管理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浅谈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校长负责制的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些改革试点的经验证明,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校长负责制转变,必须伴随一个稳步的过渡过程。因此,研究这一过渡中的主要问题,是有一定意义的。(一) 完成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校长负责制的稳步过渡,首先碰到的是观念的转变问题。一方面是对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是社会主义高校领导体制的逐步完善,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在学校落实的重要方面和具体表现。我校从一九八五年一月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践表明,在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需要有利于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根本任务;有利于理顺党政群的关系,使行政指挥、党的保证监督、群众民主管理三个方面得到加强,形成办学的合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校长负责制理论基础以及总结建国后中小学领导体制演变历程,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三要素的内涵是:校长全面负责是核心,党支部保证监督是根本,教职工民主管理是途经。说明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内容、形式与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逐步校长负责制。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决策,与此相应,系也必须实行系主任负责制。这有利于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和完善以校(院)长一系主任为主线的校、系两级教学行政管理系统。我们知道,体制是一种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领导关系和管理方式等多因素的结构体系。因而,进行高校体制的改革仅仅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够的,如果不下决心改变高校管理中现存的严重弊端,校长负责制也难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肖雪莹 《文教资料》2011,(27):101-103
校长负责制在我国的全面推广使得我国中小学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校长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凸显出其优越性,反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校长的权责问题。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并合理分配校长的权与责,是确保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能够切实发挥其优越性,保证基础教育改革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中有关校长权责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校长负责制是中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成功的管理经验之一,是科学管理学校的基本制度,也是按客观规律办学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本文拟就校长负责制有关科学管理的几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求得从理论上提高对校长负责制的认识,促进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一、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科学依据及必要性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管理学说为校长负责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思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管理和组织生产需要高度统一集中领导,需  相似文献   

9.
概括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内涵和合理性,指出这一体制目前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党委和校长的职责、二者间关系、实施程序和细则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以及部分党委和校长管理经验的缺乏。借鉴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相关规定,对改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有效性提出如下思路。首先,清晰、具体地界定党委和校长的责任范围;其次,明确党委和校长之间的关系;第三,严格规范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流程和规则;最后,改进党委书记和校长选拔方式,建立监督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领导体制。本文认为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政治权威与学术权威、校长负责制与校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唯如此,才能深化这一领导体制的改革,才能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宜宾教育学院附中,从1988年9月起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同时试行了年级主任负责制。实践证明,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有利于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特别是层次管理,有利于校长逐步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和目标管理。问题的提出在试行年级负责制之前,  相似文献   

1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本文从高校领导体制的特殊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过去领导体制的区别、现行领导体制中的几个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当前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一目标已经明确。但目前实行的学校并不多,大部分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怎样向校长负责制过渡,就成为一个应该研究的课题。一、过渡的必要性过渡并不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必备条件。因为有不少高校没有经过过渡这一步就  相似文献   

14.
历次高校党建会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论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关系高校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这一战略举措和重大课题,历次高校党建会都特别关注,并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予以专门论述。在当前,重温历次高校党建会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原则,更好地坚持这一  相似文献   

15.
校长负责制表述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呢?许多校长对这个问题模棱两可,甚至连学校管理理论界也没有完全说清这个问题。究竞什么是校长负责制?其领导主体如何确立?政校职能如何分解?党政关系如何理顺?校长负责与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若不能从理论上予以科学的界定和表述,必然会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中造成混乱,校长负责制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科学地阐发和表述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推动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学校管理实践的突破口。一、在校长负责制表述上的逻辑混乱现象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我国中小学逐步推行校长负责制。这一新的校长负责制的确立是根据我国中小学管理的特点,也是在总结我国中小学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慎重选择。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校长负责制认识的片面性,或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对校长权力的分析与运用都存在各种各样问题,这已经影响了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例如有人认为,校长负责制就是一长制,也有人认为,校长负责制是三驾马车的立体式。同时,在管理实践中,当许多校长深感“权力太小”的同时,教师们…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证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建国以来多种高校管理体制精华的浓缩和优化,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认为我国解放初期高校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和改革开放后在某些高校试行的校长负责制也有其可取的一面。文章指出不管哪种体制均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证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建国以来多种高校管理体制精华的浓缩和优化,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认为我国解放初期高校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和改革开放后在某些高校试行的校长负责制也有其可取的一面。文章指出不管哪种体制均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学校管理体制,是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长期以来,我国成人学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近两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开始进行。目前,已有不少成人高校和成人中专,分设党政领导干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现在,成人学校的校长负责制,虽然仍处于试行阶  相似文献   

20.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意识是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对高校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