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愚  刘祥魁 《现代语文》2002,(10):21-22
鲁讯先生于1926年9月所写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回忆自己幼年初进三味书屋的经过时说:“从一扇黑漆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是一幅画,面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对该书塾张梓的这幅画,迄今通行的认识是:以“鹿”谐  相似文献   

2.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相似文献   

3.
谈谐音艺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在描述“三味书屋”时有这样一段话:“……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这里,代替孔子牌位的是画中“伏鹿”,因“伏鹿”与“福禄”同音,一幅画就形象地再现了封建教育制度下读书人对功名利禄的热衷,谐音喻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谐音,这种根据汉  相似文献   

4.
徐德湖 《现代语文》2006,(2):125-125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初见三味书屋书房时写道:“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匾下缘何画鹿呢?  相似文献   

5.
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这样描写:“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私塾先生为何要挂一幅梅花鹿的画呢?在封建社会里,学生书读得好,就可以做官,做官就有俸禄。而“鹿”与“禄”谐音,“树”与“书”谐音。“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其含义是“丰厚的俸禄就在古书中”。意即高官厚禄要读书。“三味书屋”里为何有幅梅花鹿画@陈汉文  相似文献   

6.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昧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古怪的书屋,给人一个疑问:为什么向扁和鹿行礼就算拜孔子和先生呢? 有人曾解释为:“鹿”和“禄”谐音,是教育学生为升官发财而读书.此说我不能赞同:1、儒家的道德规范是君子的“重义而轻利”,岂能以取俸禄为教学目的,且拜倒在“利”的下面?2、书?先生寿镜吾是一个甘于过淡泊生活,不愿做官的人,当然不会拿读书做官的信条去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这样一段话: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学生提出了问题:作者写三味书屋时为什么要特别介绍这幅画?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探究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画中有鹿,有古树,"鹿"与"禄"谐音,"伏"与"福"谐音,鹿之肥大则预兆福禄满盈,"古树"含有常青之意。那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当寓意家人世代将受福禄的庇荫。匾下的画含蓄地为孩子们提出  相似文献   

8.
三味书屋匾下面挂的那幅“松鹿图”,其画面上正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述:“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那是一棵高大的古松,挺拔苍劲,很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来;梅花鹿侧着耳朵象在倾听什么。这幅画的意义如何?一直存在着争议,我们认为它具有象征和寓意的意味。我怀疑“鹿”是“禄”的谐音字,所以“鹿”有“禄”的寓意。禄者,俸给,俸禄,高官厚禄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论语·学而》:“学也,禄在其中。”而“禄”的本义是“福”,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  相似文献   

9.
释鹿     
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一句既写实,又涵盖旧式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鹿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古代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红领巾》2010,(9):30-34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提炼出“一次次地想”,老怪我算是小小“成就”了一把。接下来.有读者提问题了:“你能给我们说说《神笔马良》吗?这篇文章比《卖火柴的小女孩》长且复杂,它又是‘一次次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身在绍兴,有朋自远方来,免不了要陪着参观鲁迅故居,而且几乎每次总是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可是,当问及客人是否懂得三味书屋那幅画的含义时,无论外宾内宾,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说得上来。 你懂得三味书屋那幅画的含义吗? 且看鲁迅是怎样描写的:“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为什么学生们要向鹿行礼?这幅画到底有什么含义? 原来,这幅画就像一个物谜,它像年画上有鱼代表年年有余(裕),福字倒贴代表福到的意思一样,是通过画面及其谐音表达了人们的一种追求。可不是?“古树”  相似文献   

12.
刘翠红 《宁夏教育》2009,(10):62-62
有一次,我在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我正;隹备带领学生学习下一个环节,有一名学生举手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圆明园是古代皇帝的私家园林,可为什么就能被英法联军轻易就毁灭呢?守园的那些士兵哪里去了?他们为什么不与英法联军战斗呢?”  相似文献   

13.
“伏”乎“站”乎“卧”乎贵州盘县亦资中学余云腾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吴伯箫先生的《早》写同一幅画却说:“东西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站着一只梅花...  相似文献   

14.
“三味书屋”在我国浙江省绍兴市,是当时寿境吾老先生开办的一所书塾。那时的书塾都是悬挂孔子的圣像,而“三味书屋”正中墙上却挂着一幅画。画上画着一棵古树,下面是一头梅花鹿。这是何意呢?这是因为“古树”与“古书”谐音,“鹿”与“禄”谐音,其画的内容包含着“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高官厚禄”的意思,象征着“学也,禄在其中矣”的封建宗旨。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叫《漫谈皇帝》。文中将中国历代皇帝分成三类:开国之君、守业之君和亡国之君,并且以“脸皮厚、心黑、胆子大”这一理论概括。 但我对这观点不敢苟同。中国历代帝王除了有些是“厚、黑、大”之外,还有的以贤德著称。周文王和刘备就是贤君的代表人物。他们又怎能说得上“厚、黑、大”呢? 俗语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我认为守业的好皇帝有两位,一位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是曾击退沙皇,“康乾盛世”中的康熙。他们治国有方,靠的不是“厚、黑、大”,更不会弄出文中所提及的司马衷…  相似文献   

16.
微型小说《画家和他的孙女》写道: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婷婷,也酷爱画画。她画了一棵树,爷爷说她画得不对,“树技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问:“树技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爷爷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画家无话可说了。后来婷婷  相似文献   

17.
[指鹿为马]     
《小学语文教学》2006,(7):19-19
秦朝丞相赵高想篡夺帝位,怕群臣们不服气,就想了一个办法来试一试大家。他牵来一只鹿献给皇帝说:“这是一匹马。”皇帝笑着说:“丞相你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赵高就问旁边的大臣们。他们有的不做声,有的跟着赵高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凡是说鹿的人,后来都被赵高杀了。从此以后,群臣都害怕赵高。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北京的古迹有十三陵,南京的古迹有明孝陵,这都是明代皇帝的坟墓。那么,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呢? 实际上,上古的时候,君主的坟墓也都只称“墓”而不称“陵”的。《尚书·太甲上》说:“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注:“桐,汤墓地也。”)又说:“营于桐宫。”(注:“经营桐墓,立官,令太甲居之。”)意思是说,太甲做了国君,很昏庸,伊尹把他流放到先王汤的墓地,在那里营建行宫让大甲居住。这说明商朝君主的坟墓称“墓”而不称“陵”。《周礼·春官》也说:“家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新发的教师行为规范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不准说有损学校形象的话。”这句话本来早已到了“熟听无闻”的程度了。我认真地想:什么话才算是“有损学校形象的话”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开始时,我利用投影机映出两张灯片.然后问:“你们喜欢哪一幅画?”小朋友立刻回答:“我们喜欢第一幅。”我紧接着问:“你们为什么都喜欢第一幅呢?”他们抢着说:“因为第一幅画教室里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地上、墙上干干净净。”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怎样才能有一个干净舒服的环境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保持环境卫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课。学了这一课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这样导人新课,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增强了教学信息的可接受性。《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课,光凭教师讲授,小学一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