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是我国教育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理论基础上,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两者有机整合的具体做法,阐述两者整合的实际效果。据此认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是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符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培育当代大学生独立且健全的人格意义重大,两者的有效整合,将有助于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当作何种选择 ?这种选择又是建立在何种合理性基础之上的 ?本文基于“自觉选择”这一社会哲学观 ,提出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必须实现道德坐标轴心的转换 :培养独立人格。这种独立人格超越了个人主义的单子式独立人格 ,是一种共在型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5.
本针对社会道德观念、道德风貌的变化和道德价值体系多元化现象,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状况和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校道德教育必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改善和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走出道德困境,构建理想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四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一靠说服教育,二靠法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 《教育探索》2005,(12):71-73
社会转型客观上将导致道德转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将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的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其作为社会道德主体参与社会新道德的建构。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发展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叛逆性、前瞻性和享用性的特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需要考虑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情境化和道德教育的互动化:  相似文献   

8.
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景贵 《教育导刊》2001,(23):24-26
近年来,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仅笔有限收集的相关论就有20多篇。某些学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识;而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错位与混淆。  相似文献   

9.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缺失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道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道德教育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开始,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不利因素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拟就社会转型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缺失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市民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因素,对于城市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从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概念、市民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理论依据及整合的方法进行论述,深入地探讨关于加强市民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顾颉 《中国德育》2006,1(7):9-12,21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审美型德育要贯彻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给德育以审美视点、形象美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道德建构,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可接受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国家事权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国家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下激发公共治理的活力,不断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实现课程要素、课程类型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核心维度的整体建设。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现,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构建一体化与多元共治的课程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核心动力,以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为主要途径,全面提高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3.
传统道德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以完美为指导原则,导致人格失去其应有的完整性,并由此带来大量的问题。人格整合因有利于人格整体和谐的实现并在教育实践中有其可行性,而应当成为道德教育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淑燕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25-127
面对社会转型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日益混乱,迫切需要通过德育工作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分析、处理各种有关道德问题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却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生活、缺少互动方法等问题,难以承担此任务。分析和借鉴西方崇尚民主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深化高校德育改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文化整合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基本内容有: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和行为文化要素。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何以可能是指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根据、意义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备受关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校应强化宏观统筹,在全校兴起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之风,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要注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程建设为中心,防止纯业务化和纯技术化的倾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手段,优化德育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的良性整合。  相似文献   

19.
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就是指二者之间互为作用,彼此相融;就是要探索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整合方式,并寻求其有效的运行模式,从而帮助教师真正求索到生命的价值所在,达到社会价值与教师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