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对于商人的刻画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发掘了他们性格中卑劣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他们普通、善良的一面,比较丰富地反映了元代商人的形象特征,是我们了解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相似文献   

2.
由于元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元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加之文人地位的降低,使得元杂剧中出现众多的描写商人精神的剧作。元杂剧中描写的商人精神包括重利、勤劳和冒险、节俭、重义、诚信。  相似文献   

3.
从元杂剧中所塑造的一批商人形象的认知入手,通过分析、探讨,研究这些商人典型与元代剧作家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典型与元代社会这一大背景的关系,旨在解读剧作家们在创作这些形象时的思想与情感,以及他们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尤其是家庭剧、公案剧和婚恋剧中活跃着一类性行淫荡、贪婪、泼辣、凶狠的反面女性形象。她们在名字、身份性行、社会关系上都具有模式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符号的意义,是演绎元代文人在特殊历史时期难以言喻的创作心态的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5.
元朝八十年不开科举,文人被抛离既定的仕途轨迹。对元杂剧中儒士浪子形象的解读,可以透视"剧作家"这一特定儒生群体"玩世"与"入世"之间的心态,其笔下的杂剧体现出诗骚正统之外的遗民情结。  相似文献   

6.
元代,基于种种原因,文人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沦落至社会底层。他们开始用与以往文人全然不同的体会和目光来描写身边的人与事。与他们同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因与他们接触频繁,更是成为他们主要的描写对象出现在元杂剧中。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元代文人不再以赏玩的态度来描写他们,而是以平等的目光,体恤的态度来描写与她们的交往过程,将她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元代以前不曾有的鲜活美丽、真实动人的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7.
潘利艳 《文教资料》2009,(35):69-70
元杂剧《合同文字》是现存元杂剧包公戏中唯一有关民事案件的作品,作品中涉及的一些民事法律问题在元代法律中亦有相应规定。本文对该作品中所反映的元代社会中的契约、继承等民事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的许多语法要素都是从古代汉语或近代汉语中承继下来的,因此,对语言要素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在对元杂剧句尾语气词作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它与现代汉语句尾语气词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现代汉语的句尾语气词有不少来自近代汉语,它们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元杂剧时代,甚至更早。  相似文献   

10.
在宋金戏剧、元杂剧中有一类医药剧,其或出现与医生相关的艺术形象,或用药名做唱词和念白来表达人物特质。元代社会的医学水平已经十分发达,戏曲又是一种舞台艺术,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迎合当时的群众心理,剧本通常会因为观众的反响而不断修改和重创作。因此,这些医药剧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以及其时代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的“杂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杂剧经常是与其他百戏伎艺同台相间演出的,元杂剧则从戏剧整体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在演出过程中却杂入了诸种伎艺,又有类似于宋金杂剧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元初对“重本轻末”的传统经济思想的冲击,使商品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从而促使学商品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商品学的元杂剧应运而生并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3.
伦理道德的复杂化是元杂剧悲剧反映出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复杂性表现为:不仅道德价值成为悲剧人物的追求,也成为悲剧精神的组成部分,而且悲剧作家对传统道德的合理与否进行了反思,并对其不合情理处进行了批判。浓厚的伦理色彩是元杂剧悲剧的特色之一,它并没有影响元杂剧悲剧的悲剧性质,其特色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漫谈元代戏曲中的邮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驿是古时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场所,它和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和元代戏曲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元代戏曲反映了元代邮驿的种类、建制、功能以及驿吏的生活等种种状况。反过来驿站对于元代戏曲创作,特别是情节的开展、矛盾冲突的激化、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元杂剧中萌生的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及其诞生于杂剧而不是小说中的原因。元杂剧率先在创作中对这些思想予以关注,为后来世情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的王安石多以反面形象出现,这是元代剧作家对历史人物解构的结果。元代剧作家之所以如此解构,从社会思想层面上看,天理人事观念以及集体无意识对剧作家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从文学传统角度来说,在儒家文学传统体系之下,元杂剧的创作原则或为“鉴戒历史”,或为“有关风化”,所以剧作家们对王安石加以贬斥。  相似文献   

19.
文化身份既具有相似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差异性与断裂性。作家文化身份的异同,使其作品表现出差异性和相似性。相同的女性身份,使张爱玲和阿袁的作品具有相似的女性意识,表现为相似的女性视角、女性情感体验以及女性的悲悯情怀;阿袁当代学院作家的文化身份,张爱玲现代职业作家的文化身份,使其作品呈现出时空语境、价值取向、艺术品味的不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