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文本信息的审美特质往往蕴含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构成文章文本内容与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和谐统一。文章审美形式展现,需要建构完整的结构,建构简练、流畅、错综和富有韵律的语言,建构文字行款的格式美、文字组织的形式美、标点美和字迹美的文面。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文本是美的信息载体,蕴涵着许多美育的内容,那一篇篇行文优美、情感丰富的诗词、歌谣、童话、散文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理想载体.作品中优美的语言、真实的形象、高尚的情感、巧妙的情节、深邃的意境等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笔者以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美的使者,把美育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发现美,传播美,引导学生感悟美、鉴赏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精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审美因素,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意旨是文章的主宰,文章的灵魂,它始于客观世界,伴随文章建构主体的立意、表意,终于文章接受主体的解意。文章的意旨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存在于文章建构主体审美意识之中,存在于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文本之中,存在于文章接受主体对文本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4.
小学课本中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要使学生能探索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真谛,教师就应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大单元”教学是新一轮语文课改提出的新的教学形式。在“大单元”教学之中,语文课堂常常出现“泛化审美”和“缺乏审美”的现象,致使“大单元”核心任务无法完成,文本独有的审美因素无法挖掘。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之中,教师需立足“大单元”的概念、任务、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催生审美意趣、进行审美鉴赏,进而生成审美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学元极论     
作者首次运用元极学的原理论述了文学创作问题,提出了文学元极论。文章认为:三元(物质、能量、信息)合和体的生活化生文学创作之主体与客体;主体与客体阴阳互化而形成太极运动;真阴(生活之审美蕴涵)与真阳(作家之审美意识)的精合产生审美意象,遂使文学创作由太极步入皇极;皇极作为“二生三”之新体系的展开以艺术文本为外化与物化载体;艺术文本是审美世界的三元合和体,它的诞生终结了文学创作通无化有的过程,而开始了回归生活,即由皇极返无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批评的烦恼与批评的智慧王先霈关键词文学批评,功能,审美,阐释文学批评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传递美感,增加接受者审美快感的强度、深度和稳度;一是阐释意义,使得作者的原意,或是文本蕴涵的“客观的意义”,或是历史、文化赋于文本的意义,昭然地展示于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8.
小学课本中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要使学生能探索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真谛,教师就应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变成学生容易感知、鉴赏的审美对象。于是,我尝试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审美内容变成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9.
罗仲良 《广西教育》2014,(22):85-85
在中职语文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培养学生美感,引导学生追求美;以美吸引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深挖文本蕴涵的美,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平庸蕴涵于标准化之中,创造性蕴涵于个性之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就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7,(4):42-48
叶嘉莹在解读与研究过程中,不但立足诗词文本注重审美意蕴的诠解,而且将之放到原有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把握与析解,揭示诗词所蕴涵的儒家文化意蕴与历史之维。以儒家文化观照中国古典诗词与诗学的审美特性,不仅可以揭示古典诗词所蕴涵的儒家文化意蕴,而且也将拓展和丰富学界对诗词的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事料是用于文本建构的客观事物和事理。新闻文本的事料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文本建构主体的文本构思之中,存在于新闻文本之中,存在于文本受众的接受之中。  相似文献   

13.
小说《蒲柳人家》以田园牧歌的情调,通过对人物行为和故事性质“传奇性”的描摹,将世俗审美精神的“大团圆”审美模式熔铸于文本的结构之中,最终构建起一个“乡土乌托邦”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尤其是在语文美育方面,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是用语言文字来叙事抒情说理的。它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要使学生能探索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的真谛,老师就应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变成学生容易感知、鉴赏的审美对象。而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审美内容变成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审美对象,并能让静止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从而使审美教育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于感染…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就是文本,也就是所谓的"文章"或"课文"。韦勒克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多样化、多层面的符号结构,它蕴含的是潜在的、需要被人挖掘阐释和解读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与其说阅读教学中是面对一篇篇死板的文章,不如说成是浸润于一部部鲜活的文学文本。而要体会它的"活",从中汲取  相似文献   

16.
悲剧和喜剧无疑是极具美学价值的艺术门类和美学范畴.二者在审美价值方面呈现出相反相成的特点.本文从审美心理这一视角入手,从创作主体心理、接受主体心理、文本心理蕴涵及艺术效果三方面对悲剧和喜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认为,学生进入阅读时,主体已有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学生在与文本真诚的对接、碰撞和交融之中,常常赋予文本以生命的灵性,领悟文本的内涵,从而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文本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22,(1):53-63
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欣赏,其过程皆为审美体验活动,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即是书法意象画面的显现。从创作来看,受制于材料性能、空间环境以及表现能力、情绪变化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书家胸中之象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势赋形,势随情生,及至物化于纸上之时,文本所呈现之画面已非书家胸中之象。对欣赏而言,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受到人生阅历、文化素养、生命感悟、时空流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面对同样的文本画面,不同审美主体、不同时空,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不同的书法文本对审美主体的意象画面显现亦起引导、制约作用,故同样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书法文本画面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欣赏美、感受美、体悟美,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精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审美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滋养和熏陶呢?  相似文献   

20.
文学想象是基于对文本知识的符号加工、图像表征和意义建立的认知过程,是语文学习特有的意象思维过程.语文学习需要想象的参与,通过文学想象促进学生文本理解、形成形象思维、丰富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从文本理解到文学想象的发生,促生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活动,实现了文本所蕴涵的对学习者的审美期待.文学想象以感知文本意象为基础,主要包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