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植被、土壤和地表形态等3方面探讨了金衢盆地土地退化态势,分析了土地退化成因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MSS和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78年、1987年、2001年三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类型退化指数、质心模型分析资源型城镇特有的土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利用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分析工矿用地与土地退化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为草地退化、次生盐碱化、沼泽湿地萎缩。在不同研究时期其土地退化的速度和强度差异显著,1978年~1987年土地类型退化综合指数约为3.18,而1987年~2001年土地类型退化指数约为27.96。1978年~1987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主要向西北方向偏移,1987年~2001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波动较大,不同类型具有自身特点,但整体土地退化严重。根据GRID的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的分析,辨析出资源型城镇沼泽萎缩、次生盐碱化与工矿用地呈指数衰减的规律,草地的退化也与工矿用地具有一定函数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及其治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子祥 《资源科学》1995,17(5):52-57
本文土地退化主要有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此生盐渍化、土壤贫瘠化5种类型。根据土地综合评价值计算,16个县土地退化总面积21955.25k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此,提出了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的治理预测,其中包括治理目标、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和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退化、生态恢复及政策保障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于秀波 《资源科学》2002,24(1):72-76
中国生态退化呈现为区域性、累积性与综合性的新特点。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脆弱、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以及部门与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生态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符合国际潮流,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认识。西北开发可能加大生态保护的压力,生态建设规划水平低、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而且巩固建设成果的难度大,生态恢复存在着失败风险。生态恢复的政策保障包括保持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代替产业政策,用经济手段恢复生态,完善生态恢复的政策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爽  孙九林  李爽 《资源科学》2005,27(2):89-95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的频率与强度.基于1991年~2002年两个时相遥感数据提取近10年来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的动态变化数据,采用相应的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和土地退化结构相对数与比较相对数,分析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风沙源区不同生态区内土地利用退化结构差别较大,内蒙古高原干旱草原生态区、坝上高原农牧生态区和阴山山脉农牧交错生态区以沙化退化为主,燕山山脉农业生态区和大同盆地及周边地区则主要是水蚀退化.分析表明,土地利用退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土地利用退化现状,草地沙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具有相当强的政策和区域利益痕迹,在国家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协调.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2015年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土地退化零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具体目标(SDG 15.3)。由于不同地理、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土地退化具有不同的表征,土地退化和恢复过程涉及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复杂性,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限定性,长期以来缺乏被普遍接受的土地退化评估指标和方法。SDG 15.3的参考基准、进展监测等关键数据,仍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影响了SDG 15.3的实现进程。地球大数据作为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的典型代表,为解决SDG 15.3的数据空缺提供了可能。文章围绕SDG 15.3基准确定和进展监测2个方向,介绍了实现SDG 15.3面临的主要挑战、地球大数据的潜力及已经开展的实践,并展望了地球大数据促进SDG 15.3实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草场退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它易引起土地的沙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文章通过对滦河源区东沟村东草场退化现状的分析,提示了滦河源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参考国内外区域土地退化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背景,以达拉特旗为研究对象,对达拉特旗土地退化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为该区域各级决策部门对防治措施的制定及更好地利用土地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沙尘暴及其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大范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与内蒙古草原沙地草地的生态退化有直接关系。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掠夺性利用造成了沙地草地的退化,即人为原因是主要的,而自然的原因是次要的。在沙尘暴的治理方面,关键要解决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演替中牲畜的压力,大面积的土地可借助自然力恢复。文章针对沙尘暴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途径、森林在其中的作用、自然力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这块世世代代养育中华民族的土地,也正在发生着日趋严重的退化现象,缩小着生产空间,威胁着整个民族今后的发展与生存。这是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分解的新型催化剂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   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指化学结构稳定、毒性大、难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存在时间长、易在生物体内富集滞留的一类有机化学污染物,如芳烃、卤代物、二恶英、农药、染料等.这类化合物来自于工业污染,常以很低的浓度存在于空气、水体、果蔬和食品中,当被人和动物通过呼吸和食物链摄入体内时会引起癌变、畸变及雌性化等疾病[1],现有的环境技术很难将其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12.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草场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现存的生态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3.
蔡云龙 《资源科学》1999,21(5):37-41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单轴压缩载荷下骨支架的降解模型的建立和有限元分析,得到降解过程中支架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方法:用有限元接口子程序定义变化的材料特性来模拟支架结构的实时性变化,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论:建立了单轴压缩载荷下骨支架的降解模型,并得到支架降解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并为以后骨支架的设计、制造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壤退化日趋增强,原先局部的、次要的变化已转化为全球性的重大变化,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阐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土壤退化类型、退化程度和引起土壤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以便土壤管理者、决策者和实施机构为预测未来变化,防治土壤退化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降解苯酚废水,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浓度、外加NaCl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苯酚,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0min为最佳反应时间;反应温度25℃为佳;添加NaCl可明显提高苯酚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论西双版纳的轮歇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轮歇农业的概念和特征,研究西双版纳轮歇农业的现状、类型,指出轮歇农业的生态后果,建议进一步加强轮歇农业及其替代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厌氧系统的水质环境下对水质中的五氯酚毒性分析与降解方法,采用实验比对的方法,在不同的比对实验环境下,对水质中的五氯酚毒性分析,采用5组不同浓度的五氯酚进行比对实验,设计1组空白比对,通过5天实验,详细记录不同浓度下随着时间变化水蛭的存活情况,标定了五氯酚对水质毒性影响详细情况。对水质中的五氯酚降解方法分析,分别测试了相同水质环境下不同p H时的五氯酚降解特性,选择在p H稳定段内进行分析。通过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对水质中的五氯酚毒性分析与降解方法分析,结果较为详细可观,此测试结果可以为许多五氯酚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