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说:“粮仓充实,(百姓)就懂得礼节。”说明:“曰”字后是条件紧缩复句。“仓廪实”表示条件;“知礼节”说明结果。“而”,连词,表示顺接。  相似文献   

2.
在文言文的翻译中,连词“而”常被学生忽视。可是它又万万不可忽视。先看二例: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论积贮疏》)2、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游黄山记》)例一中的“而”译为“才”、“就”,连接“仓廪实”和“知礼节”这两个词组,表示条件关系,即在管仲看来,“仓廪实”是“知  相似文献   

3.
上月,《咬文嚼字》"围观名家博客"活动"围观"对象是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近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围观"结果。编辑部发现,综观其长长短短的博文,笔误颇多。比如他在《让文化"落地"为文明》一文中说:"孔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经济发展上去了,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这是有问题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出自《管子·牧民》,它不是孔子说的,而是管子说的。再如《〈红豆生南国——一个城市曾  相似文献   

4.
管子日:"仓廪实而知礼节."21世纪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势必催生华夏文明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文明与进步首先体现在公民道德素质上.为此,要求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中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在这方面,地理学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5.
《管子》一书阐述了管仲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教育等思想,有关教育经济思想的论述,散见于各篇之中,虽无系统论述,但对后世的影响却颇为深远。一、对发展经济与伦理道德辩证关系的认识《管子》全书开首的《牧民篇》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杨力 《今日教育》2023,(5):26-29
<正>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食育,既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更是以食养德的教育。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管子&#183;轻重甲》篇提出了“轻重无数,物发应之;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定其券契,以振孤寡;物之所生,若其所聚;事五其本,则远近通;正食而盗,民之毋失;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分并财物,分散积聚;发号出令,审于轻重”的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以物易物、控制流通、扶贫帮困、赈济贫民、订立契约、遵守承诺、利用政策、掌握储蓄、流通物资、保证税赋、控制粮价、杜绝贫穷、安居乐业、礼貌文明、调整贫富、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8.
《管子》一书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文仅就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做粗浅的探讨。  一、养民顺民原则为了实现富国安民而强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子》提出了养民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为此《管子》开宗明义列《牧民》。牧民者,养民富民也。《牧民》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  相似文献   

9.
关于健康,国际上在维多利亚时期有个宣言,那就是平衡饮食、有氧运动与心理健康。春秋时期管老先生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只有在解决了饮食的基础上才可能谈心理上的健康。诚然,生命在于运动有一定的道理,但生命的基础在营养,营养是生命的源泉,而食物则是营养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很长一个历史阶段中,生产力的低下和物质财富的匮乏,曾使世人笃信经济成长的业绩足以避免、足以克服种种社会问题的泛觞;经济文化的落后,曾使国人对“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古训深信不疑。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长足进步,并没有带来人们向往的“自由、平等、博爱”和“正义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诸多的弊端、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贸易悬殊、两极分化和工人起义,以至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1.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服饰已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既是各民族不同性格的体现,亦是不同民族特殊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之一便有胡服文化。  相似文献   

12.
①眼下的中国,不守规矩、不讲道德的现象并不罕见。要是批评多了,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人现在还不富嘛!"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古今二人均强调了精神教化的重要性,其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要使老百姓既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又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当前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形成与发展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对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有不同的要求。道德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春秋时的《管子·牧民》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德国费尔巴哈也说过:“德性也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的基础。”这些论述,从一定意义上客观地概括出了道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 重视积贮,并非自隋文始。春秋齐相管仲,就曾经提出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①的见解。历代封建君王中重视库藏者,也不乏其人。然而,象隋文帝杨坚那样,对积贮表现出一贯的、特别浓厚的兴趣,刻意而求之者,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1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而,物质生活的丰裕并非总能造成道德高尚的人和文明的社会。虽然新闻的选择和极端事件的刺激,有可能放大了人性冷漠的程度,但从特殊人群在公交车上该不该被让座、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等问题的讨论,从见死不救先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7.
媒体链接     
创建和谐校园国家在号召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在大学校园中反响强烈。大学校园是青年学子云集和高层次人才汇聚一堂的地方,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推动校园内良好的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的形成,以及建设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先贤管子曾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见,中国自古就有“生活富足让人举止优雅”之说。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但社会道德却有滑坡之势。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出“八荣…  相似文献   

18.
《管子·轻重甲》篇提出了“轻重无数,物发应之;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定其券契,以振孤寡;物之所生,若其所聚;事五其本,则远近通;正食而盗,民之毋失;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分并财物,分散积聚;发号出令,审于轻重”的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以物易物、控制流通、扶贫帮困、赈济贫民、订立契约、遵守承诺、利用政策、掌握储蓄、流通物资、保证税赋、控制粮价、杜绝贫穷、安居乐业、礼貌文明、调整贫富、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19.
大学城:理想与现实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好而教育兴。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教育领域也开始走上了日新月异的高速路,飞速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不但大学生队伍以几何速度膨胀,大学规模也开始大肆扩张。大学城就在这样的情势下诞生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改善,学生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大有提高。本应"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现今不少中职生却出现了精神滑坡的现象。根据调查,发现现今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常见的问题有:社会公德意识差,不懂得礼仪、不懂得尊重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长辈、社交方面不懂规矩,“骄娇”二气严重,在家不爱劳动,害怕吃苦等等。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大致归纳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