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自己的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呢?"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你都没有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呢?孩子的世界是不同于成人  相似文献   

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畏惧、厌倦作文。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必须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作文。  相似文献   

3.
据说,因为“4”与“死”, “8”与“发”谐音,故长期以来社会上厌“4”喜“8”的迷信之风盛刮不衰。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愚昧行为。4和8与凶和吉毫无联系,其实,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 “4”历来都是吉祥、完美、周全的意思。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4曾有过一段祷文: “创造诸神和人类的神圣的数啊!愿您赐福给我们啊!圣洁的、圣洁的4啊!你孕育着永流不息的创造源泉!因为您起源于纯洁而深奥的1,渐次达到圣洁的  相似文献   

4.
5.
近期刚好接触了几个在暑期参加了实习的学生,有的孩子我很陌生,有的熟悉。据我所知,实习工作并不难找,他们都是凭自己发邮件、递简历得到的,有礼貌、手脚勤快,别人的公司一般不会拒绝,师傅也愿意顺便教你一点东西,资质出色,工作说不定就顺便解决了。  相似文献   

6.
且听自然,松涛阵阵,是松林的律动;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鸣;历历如怨,是子规的宿怨。且听心灵,温情脉脉,是一片柔情;熊熊如炬,是一片热情;亲切问候,是一片冰心。且听书语,有屈、陶、李、杜的委婉词工,清新明丽;有志摩、爱玲的文采斐然,柔情如梦;有韩寒、安妮的个性飞扬,人性感悟。  相似文献   

7.
摘要:在中国,每个时代的文人都有把志怪、传奇记录下来的传统。在日本也不例外。其中大放异彩的便是石川鸿斋的《夜窗鬼谈》。书中并非只谈“鬼”事,其中不乏蛇妖狐怪的出现,“狐”是日本志怪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夜窗鬼谈》的写作方式和创作旨归。  相似文献   

8.
情歌天后梁静茹说":唱歌,是最温柔的武器。"于是,她唱着好听的歌一次次击溃痛苦,找到了乐观、坚强的自己。乐坛黑马王若琳想让歌迷看到"会唱歌"和"会创作"的自己,于是,她再次出发,展现"双面"王若琳。音乐才女陈绮贞崇尚"花的姿态",于是,希望像花朵般恣意展现的她,用非常"自我"的方式完成了新专辑的录制。——其实,化解痛苦也好,成就理想也好,表露信仰也好,唱歌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找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素有"半壁江山"之称,也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表达和交流,应当是一种快意的宣泄。但农村中学的语文作文现状是离"自由"和"愉悦"很远,有的甚至是学生的"苦作"和"硬作"。如何让学生作文真正改变"苦作"和"硬作"的不自然状态,变"习作"为"喜作"呢?我和同年级的陈宝羡老师进行了微课题研究"小组循环日记",旨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习作,使学生感到习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作家琳莎·施瓦茨在《为自由阅读》一文中说:“阅读这件事,也只有这件事,我是为自己做的。那是一条使我的生活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此话如此令人动容,无疑是因为今日“阅读”一词已经日渐与“自由”和“愉悦”拉开了距离,成了有浓重功利色彩的“苦读”和“硬读”。其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如何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喜欢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本人一直致力于“接力习作”的实践与研究,认为“接力习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阅读和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阅读是人们的心灵之舞,是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理应让人愉悦;习作是人的另一张会说话的嘴巴,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有人将阅读称为"悦读",还阅读的本来面目,而习作又何妨改成"喜作",还习作的本色本香呢?让习作成为"喜作",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将语文课堂磨得光光亮亮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作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教师出作文题目,讲解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承接,如何首尾呼应,如何点题等,试图通过"教"使学生达到"合格作文""满意作文""高分作文"的水平。实际上,学生被动接受作文的条条框框,作文变成了"做出来的文",没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有的只是完成作文后的长叹——唉,终于完成了!儿童写作,本质上反映的是学  相似文献   

14.
"检查卫生啦!"我大叫大嚷地走进201寝室。同学们见值日班长来了,赶紧起立,夹道欢迎。在我们班,值日班长是按学号轮的。我是13号,开学第二周就轮上了。我在201寝室转了一圈,来到李万石的床前。李万石是从乡下来的插班生,他正躺在床上。"喂,检查卫生了!"李万石沉默了几秒钟,慢腾腾地起了身。我伸手去掀李万石的垫被,想看看下边有没有藏着臭袜子、口袋书什么的,要不然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师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分层目标,注重评改,刺激欲望,想方设法抓住一切契机,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从"习作"走向"喜作"。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中学古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讲风仍然太盛。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在进行逐段逐句的翻译和分析,“读背”几乎成了点缀。同时,教师也很少安排时间来指导学生读背。课后,学生更多的是去完成大量的书面作业,而很少有人会主动地去“读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表面上看,师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相似文献   

19.
<正>年少有才却屡试不第明崇祯十三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位商人蒲槃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他为这个儿子取名松龄。蒲槃本人自幼饱读诗书,却终身只是童生,弃儒从商后只得把出庠入泮的期望寄托在子侄一辈的身上。蒲松龄自小天性聪慧,阅读经史过目不忘,于是尤得父亲钟爱。  相似文献   

20.
◆开讲啦◆ 听、说、读、写为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事实上,在各种形式的人类交际活动中,11%的时间用于写,12%用于读,32%用于说,余下的近45%则用于听,可见听力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回想我们的母语学习过程,出生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是不会说、更不会读写的,只是静静地听.经过一年甚至更久时间的积累后,才开始学着说话.再长大一些,我们开始学习读和写.这种语言学习的规律不仅适用予母语,外语学习同样也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