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直向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捕写将人物推到读者面前,实在是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好人物的登台亮相,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推动下文发展、增添文章的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让人物披上性格外农闪亮登场,其法至少有四: 一先声夺人“言为心声”,语言最能直接表达出人的思想,一句话也可以让读者见到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许多场合,人物未露面而先有声,他就会以独有的举动成为我们注目的中心。习作《黑妮》是这样让主人公出场的:  相似文献   

2.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描写将人物推到读者面前,实在是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好人物的登台亮相,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推动下文发展、增添文章的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人物披上性格外衣闪亮登场,总结起来其方法至少有四种:  相似文献   

3.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描写将人物推到众人面前。这实在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好人物的登  相似文献   

4.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描写将人物推到众人面前,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  相似文献   

5.
黄琼 《初中生》2002,(1):39-41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描写将人物推到众人面前.这实在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好人物的登台亮相,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推动下文发展,增添文章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让人物披上性格外衣闪亮登场,其法至少有四--  相似文献   

6.
《伤逝》的叙述者并不像许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第一人称的人物叙事者涓生,而是未登台亮相的缺席叙述者,他代表了隐合作者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判断,是一个可靠叙述者;叙述者的“沉默”,使涓生在与读者的平等对话中显明作品意蕴的深刻和叙事技巧的匠心,同时显露作者的苦闷彷徨之心。  相似文献   

7.
开心校园     
嘿,大家好!我们是快乐Q班开心一族。从这期开始,我们将在系列四格漫画《开心校园》中登台亮相。让我们一起愉快地度过美好的中学时光。好,先让我们作个自我介绍吧。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许多主要人物都在节选自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中陆续出现。作者把他们推到“舞台”上出场亮相,使读者初步了解他们的性格。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表情、言谈、肖像、心理等性格化的细节描写来完成的。小说通过贾府上下迎接这位从苏州来的小客人——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的描写,让众多人物登场。从贾母第一个出台到宝玉最后一个亮相,人物登场先后适宜,描写译略得当而且出场方式多样。贾母是“迎”着出来的;邢、王二夫人和李纨是伴随而出;迎春姊妹是被请后“簇拥”而出。凤姐和宝玉两人出场的共同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不同的是:凤姐是笑话声,宝玉是脚步声。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作文中,请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是考生惯用的手段,也是屡试不爽的好方法。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呆板的登场方式(诸如“翻开历史画卷”、“古往今来”)让读者望之生厌,极大地削弱甚至损害了历史人物原本光芒四射的风采。因此,我们不仅要写好历史人物,也要设计好人物的出场,让人物在大地、在长河、在  相似文献   

10.
开心溜溜吧     
各位朋友,心情还Happy吧!全新改版、全新打造的《好同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感觉怎样?“开心溜溜吧”也在大家的盼望中登台亮相了,还望各位多多支持、多多参与!好了,言归正转,步入主题,还是先请大家随我登上本次喜剧列车,去看看沿途的风景如何!Let’s go!  相似文献   

11.
冯国才 《阅读与鉴赏》2009,(8):39-39,34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也颇为读者所关注。成功的出场描写.不仅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能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琵琶行》、《林黛玉进贾府》、《故乡》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这三篇作品都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手法,分别对琵琶女、王熙风、杨二嫂等主要人物的出场进行了成功描写。使人物一出场亮相,就展现出各自鲜明的性格。抓住了读者的心弦,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作者让贾府的几个主要人物先后登台亮相,并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了穷形尽相的刻画,写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而其中用‘笑”来刻画王熙凤的手法更是令人叹服,充分体现了曹雪芹“言浅而意深,用常而得奇”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3.
高四册《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四回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心感 ,向读者初步展示小说的典型环境 ,贾府的主要人物也随之相继登台亮相。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 ,让学生分三步进行角色的转换 ,使他们沉浸于设定的不同情境中 ,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充分体会到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 ,使课堂教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收到了让学生体验———探究———发现的教学效果。第一步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以王熙凤为例 )设置角色与情境 :学生甲你就是兰心蕙质、敏感自尊的林黛玉 ,…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杂志在小语界的期盼声中终于登台亮相,这是一本独具品位的专业杂志,在很多栏目上推陈出新,例如“精品课堂”栏目推出了同一课文的不同教例,旨在向读者展示不同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不同理念与操作范式,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母语教学不断发展变化的轨迹。该杂志第一期刊径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与新生代优秀青年教师蒋军晶执教的《月光曲》一课的两个教学案例,以及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老师中肯而到位的评课。我个人以为这两个案例选得好,不失“经典”的意义。给我们强烈冲击的是这两堂课所折射出的语文课程教材观的转变,教学操作范式的转型,教学效度评价的转向等几个亟待更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中,有所谓“亮相”的招数,要求演员一出场就通过一个特定的造型动作或者一句特殊的说唱宾白,给观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演员创造自己的角色提供良好的开端。文学创作中,同样也需要这种让人物亮出一个好“相”的艺术表现能力,否则,那些人物犹如“昙花一现”,成了“匆匆过客”,还有什么“不朽的艺术形象”可言。本文试就几例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出场,分析他们何以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说明“亮相”艺术的无限魅力。1、四两拨千斤写人,常常要概括人物总貌,给人以全面的初步印象,往往三划…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是大运会闭幕式导演,我会找来扮演“UU”家族的演员,为人们唱歌、跳舞。各个运动项目的冠、亚、季军纷纷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17.
作文城“人物活动室”要进行“作文人物模特表演”。将安排最有代表性的作文人物同小作者见面亮相,有不少小作者也被邀请来到这里,与“作文人物模特”见面,学习表达方法。出台亮相的作文人物,是个叫“亮亮”的,性格特点爱打乒乓球。作文老师要求大家看了“作文人物模特”亮相之  相似文献   

18.
每当看到名师登台亮相,常被课堂精巧的设计和高超的智慧所折服。羡慕之余,也曾潜心实践,但与名师相比仍然无法望其项背。于是沉思,上好课的诀窍在哪里?是“好课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还是“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19.
宗璞的童话《花的话》一开始,作者就用奇特的想像,让本不是同一个时令开的花,却在一个“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相聚。再用拟人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分别让“急性子的榆叶梅”,“出身名门”的玫瑰、芍药,花时较早的桃花,“能做药材、治病养人”的迎春等花儿们,一个个登台亮相,对自己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林黛玉的见闻,让《红楼梦》一书的主要人物纷纷登台亮相,但由于作者的笔法高超,全文读来丝毫不乱,人物形象各具情态,显得摇曳多姿,异彩纷呈。尤其三个主要人物——贾母、王熙风和贾宝玉的塑造更是体现了作者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