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制度治党实质上是执政党建设科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契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党要管党、一切从严、重点治理、联动互促原则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制度治党,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改善,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水平,形成了以思想建党为基础、提高制度执行力、构建权力监督体系等基本经验,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表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从逻辑指向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现实诉求,又是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必然,还是着力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需要。从功能阐释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是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坐标系,还是锤炼出展现党的模范表率的先锋队。从实践路径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要坚持党的建设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质,又要秉持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还要融入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全方位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党建科学化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有助于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当前,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面临组织惰性、制度缺位、方法陈旧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借鉴党的建设已有的历史经验,完善相关体制,创新工作方法。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探索、比较分析和多学科多视角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制度在青海的创建及演进历史,反映出不同时期青海检察制度发展脉络、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其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检察制度建设应当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司法规律和地域特点;应当以监督求发展、重视建章立制等。新时代民族地区人民检察制度及检察事业的发展,需在大局、策略等方面因地制宜推进、扎实稳定实践。青海近百年检察制度发展历史昭示: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检察建设和检察活动的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检察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地区检察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把握重点与协调发展并重,是促进检察事业全面和稳步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百年来,党始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过程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导向的理论创新,坚持以组织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在夯实制度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系统总结并详细分析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期党领导国家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建科学化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有助于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当前,提升党建科学化的水平面临组织惰性、制度缺位、方法陈旧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积极借鉴我党已有的历史经验,完善相关体制,创新工作方法.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探索、比较分析和多学科、多视角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现有民主政治构架为基础,将新社会阶层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序性和全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校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高校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实际,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组织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把高校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把广大党员培养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走出一条适合高校特点的党的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路子。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现有民主政治构架为基础,将新社会阶层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序性和全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转变执政理念,加强制度创新与改革,制度在保障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执政方式科学化,探索执政规律,坚持执政方式科学化,改善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形成政党、政府、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与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庆彪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82-88,74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之一,是我们党和国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汲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教训,不断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抉择。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认真反思了由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对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科学而又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观点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种关系”。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本质内容有: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和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着共同的特征: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情真意切的民本性;全面协调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制度建设思想,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邓小平文选》中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大量论述,以《邓小平文选》为线索,回顾我党几十年制度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重温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重新贯彻基本制度、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建设思想,对于我党在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应付风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经历了以督导评估为依托的萌芽期(1978—2001)、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和试点期(2002—2014)和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期(2015至今)三个阶段。尽管在价值定位、监测内容、组织实施、结果应用、运行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但同时在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对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和现存问题的分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未来走向需要全面体现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宏观调控教育督导定位以发挥监测职能、从监测机构设立走向各级监测体系的内涵建设,并推动信息技术与监测评价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的又一成果,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要积极认识、研究这一理论,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和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逐步推进的,从20世纪80年代价值观问题的反思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拓,到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价值观建设的显著标志和鲜明特点,再到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价值共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的统一,坚持价值理想与价值规范的统一,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保障的统一,坚持中国情怀与世界胸襟的统一。这些既是价值观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价值观建设的内在规律,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三大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深化了教师地位和作用的理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呈持续性发展的趋势,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齐配强。梳理三大历史阶段,总结新中国70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基本经验,可以推动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向新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开辟及其不断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探讨的重大问题。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代又一代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深入研究建党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概括基本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成分、阶级阶层的新变化,对世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