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化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电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以达到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手段。我们中国的电化教育产生于本世纪的30年代,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电化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学校电化教育。学校电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教师、学生、媒体、硬件、软件等要素构成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尽快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化教育,应如何深入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下列几件事情。一、正确理解电化教育的概念什么是电化教育?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  相似文献   

3.
电化教育是运用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既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又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现代教育媒体已经在中等职业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并且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教育技术新定义的提出,再次引起了一场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与定位的大讨论。我国电教界认为“电化教育”是中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对教育技术认识的深入,电化教育一词已不能正确概括与表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1)电化教育注重媒体论,媒体论的不足在于缺乏系统方法,因为教育是个大系统,它的要素很多,不但包括电化教育中研究的媒体…  相似文献   

5.
电化教育以其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及社会的充分肯定。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化教育发展更加迅速,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21世纪的教育将是跨地区、大规模的横向式教育,人才的培养不受时...  相似文献   

6.
终身教育是21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想,各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学校教育,对我国的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杨青 《玉林师专学报》1999,20(3):118-119,126
本文概述与分析了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改革当前的电化教育,把计算机当作电化教育的核心工具作为电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并对如何迎接21世纪机遇和挑战阐述了相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电化教育的内涵电化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而言,所谓电化教育,就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电化教育包括电化教育的理论指导、电化教育的媒体、电化教育方法、电化教育过程四个要素。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媒体和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电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传教学法等教育技术,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电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化教育跨世纪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面对21世纪,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战略一是在视听教育的基础上,实现电化教育观念、手段、方法的新变革;二是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全面提高电化教育的效益;三是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全国电化教育;四是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逐步建立促进电化教育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美好而富有挑战意味的二十一世纪。主宰新世纪前叶数十年命运的主人们已经走进了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今天的教育者们,有责任从现在起就考虑如何按照21世纪的需要来教育和培养他们,使他们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完美的塑造,使他们有资格、有能力成为21世纪的新主人。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传统学校教育的成功与不足,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的改革。长久以来,学校一直是教育活动的重心。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各类人才,还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21世纪已…  相似文献   

11.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强大的冲击。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福建南安一中,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电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交互式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出版物,虚拟仿真技术等高科技信息产品不断涌入教育、教学领域,给以视听媒体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电化教育带来了冲击。而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的巨大变革,高教电教中心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迎接新的挑战,继续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一、电化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误区之一:电化教育一词产生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电化教育于1978年重新起步以来,…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召开普教系统电教表彰会近几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很快,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许多学校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主动适应多媒体时代的要求,涌现出大一批开展电化教育成绩优异的学校。目前,已达到北京市教育局的要求,被认定为市级优类校者有24...  相似文献   

14.
如何合理使用电化教学,使电化教学在成人教育中发挥优良作用,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电教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1.正确认识电化教育纵观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到,电化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传统教育的不断改革、完善、强化发展而来。电化教育是传统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推广电化教育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最优化,而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它们应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只有正确认识电化教育,才能有效地防止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保证在传统教育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发展电化教育,才能在教学改革中使电化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15.
抓实验研究促电教发展广西电化教育馆馆长卢光华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育,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1984年区电教馆、区电教研究会成立之后,在自治区教委领导下,组织全区开...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即将来临、Internet网及各种网络、各种信息媒体及展示媒介飞速发展之际,我们有必要就电教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再一次的展开讨论,在新世纪里电化教学究竟应该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电化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本文将就以上问题阐述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对学校电化教育的基本认识马成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积极兴办教育电视台,开展广播电视教育,同时不同程度地注重发展学校电化教育.对于学校电化教育,主要是中小学电化教育,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因而对其态度与方法各有不同。这里针...  相似文献   

18.
外语电化教学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冲击和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人们认识到,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因而现代教育技术将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电教工作的建设,就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外语电教设施的建设 我们知道,开展电化教育,设备和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电化教学的发展和提高,都离不开教学媒体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和教师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电化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地区和学校的电化教育初具规模,电教设施、电教教材资料大量增加,电化教育普遍展开,电教已进入探索如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阶段。经过几扯为的电教探索实践,我认为要进一步发展电化教育,提高电教效益,必须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加强对电化教育的管理、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教育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新的技术革命会怎样影响学校的课程?一些西方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刘易斯对21世纪的学校作出了如下的尝试性预测:1.计算机将成为学生和教师桌面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学生和教师将带着自己的个人电脑从一个课堂到另一个课堂;3.教室会有视觉墙纸,学生会被各种图像所包围。豪斯太德认为,21世纪教育的新形式正在从19世纪的学校建筑中挣脱出来,21世纪的学校应该是友好的环境、吸引人的地方,每个学校的学生不超过400~500名,其主要特征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