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信息。缺的是对信息的解读。读现在不仅关注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件,更关心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因此。在信息传播分秒必争、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分析性、调查性、思考性的报道越来越引入关注,而这恰恰是平面媒体的优势。为适应这种形势,更好地满足读的需求,军报在新一轮版面调整中。将三版定位为“专题新闻”版(每周二、四、六为政工专题),围绕重点、焦点、热点选题积极开掘新闻资源。增强报道的“厚重感”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解读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是一种运用背景材料,分析解释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由于解读性报道与社会现实接近性强、新闻信息含量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其传播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解读性报道出现的原因,总结了解读性报道的类型、做好解读性报道的方法,认为在当今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众媒体加强解读性报道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和引导舆论,还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品位和水平,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在传统新闻写作理论中被定性为新闻报道主体的补充和衬托,原则上不能喧宾夺主,只能“养在深闺”。尽管有时起到近乎主角的关键作用,定位依然是配角。然而,新闻报道进入解读时代、挖掘时代,传统背景理念正为实践所颠覆。新闻背景逐渐晋升报道主角,有的甚至完全脱离原新闻主体,成为独立的新闻资源,张扬其独立存在性。“挖掘时代”的新闻背景观背景提供主体事实存在的“舞台”,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背景内涵由此推知,它是与主体新闻事实相对的背景事实。一般是指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环境和动因。广义而言,新闻背景是…  相似文献   

4.
多种传媒的激烈竞争,给传统媒体报纸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以其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和易检性的信息传播,更对报纸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面对挑战和压力,报纸不得不更新观念,创新手段,重构自己的新闻信息传输平台,谋求新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深受读者喜爱的报道形式———新闻解读应运而生。新闻解读的实质:追求有效信息最大化新闻解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报道形式,人们对它的操作运用在不断探索,对它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新闻解读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多种报道技巧的新闻宣传形式。它的思维方式源于网络媒…  相似文献   

5.
新论摘编     
建党90周年对外报道的思考韩松在2011年第2期《对外传播》刊文认为,建党90周年对外报道应突出报道的新闻性。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主张和动态,这是外界特别关注的。对外报道要多从国际视角来考虑,增加解读和背景。二是结合一些重要的新闻节点来报道建党。报道上,要引用多  相似文献   

6.
来函照登     
《中国记者》编辑部: 在去年第十二期《新闻业务》“海外评谈”一栏中转载的北美日报文章《新闻宜力求报道准确》中,提到敝报1985年1月间一篇市场信息报道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经我们查对了一月份的报纸,并未刊登“海鸥”牌自行车在本地供不应求的报道,而是在1月25日二版登了《“琴岛”自行车好销》的报道,特  相似文献   

7.
谢苗枫 《新闻界》2003,(3):42-45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3年一月份的《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将一月份刊登在《广州日报》头版和要闻版的新闻报道与一月份刊登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和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作分析比较,希望通过对两份报纸的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描述广州新闻媒体对广州地区新闻的报道特征,讨论优化传播效果的策略。一、研究范围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月31日《广州日报》的头版、要闻版和《南方都市报》头版、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成就报道、活动报道、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生活服务报道。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新闻解读,是借助于理解、解释和阐释的方式,深入重大复杂的新闻题材的内部,作一般经验的超越,进行理性世界的探索和创生,与对象展开对话和深层的考问。进行新闻解读,意在缩短“此在”与“彼在”的距离,把新闻信息传播中被隔绝的事实信息世界与理性信息世界在瞬间贯通起来,用解读主体的理性探索、思想诉求,发掘出受众所想不到的信息,使新闻信息传播的文本意义具有厚度、深度、力度,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快速跨入深层的理性世界,获得新闻题材的深层意义。新闻解读,在我国,最早是以单篇解释、单篇分析的形式出现,且沿用至今。而像《湖北日报…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2013,(1):19
为提高报道质量,探索新传播形式下面临的挑战和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引导力影响力,本刊特与《河南日报(农村版)》合办"新形势下的农民报、农村版及三农报道"征文。《河南日报(农村版)》是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作为全国惟一一份面向基层发行的综合性党报,多年来一直牢记党报性质,突出基层特色,为宣传"三农"各项政策方针,服务"三农"建设,宣传法律法规、传播科学技术、市场信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该报每周5期,每期8版,对开大报,彩色印刷。设有要闻、综合新闻、深度新闻以及三农大视野、基层党建、乡情民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经常涉及理论性很强的东西 ,很难避免使用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术语。农村经济报道中就长期存在着“老、空、硬”现象 ,很多报道以简单的因果关系出现 ,有的作品与工作总结无异 ,令读者望而生厌。这导致受众在接触这些信息时精神消极 ,对信息的敏感度降低。潘光旦是一位用进化论思想来分析中国民族性问题的学者 ,他把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处于消极状态 ,缺乏个人体验及与文本的交流、缺乏主体创造的状态称为“假死状态”。处于假死状态的受众 ,丧失了对新闻文本的解读能力 ,新闻信息资源的价值也得不到全面开发。受众在枯燥的经济新闻解读…  相似文献   

11.
何谓解释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新闻,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一种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在西方很流行,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介也开始较多地使用这一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主要有四个特点:一、在新闻要素“五个W”中,着重点在回答“为什么”,也就是交代新闻事实的背景;二、提供背景性事实,用事实来解释新闻事件,这是与评论的不同2处;三、具有集中、整理的功能,使读者获得完整的信息,满足读者对一详细报道”的需求;四、由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说明,因此还具有通俗的特点。在目前清…  相似文献   

12.
《江南游报》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一份地方旅游专业报,来自1986年10月创刊以来,从一张周一刊的四开4版小报,发展到报道面覆盖大江南北的周一24版的彩色专业报,几经探索,几经改版,可以说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和健康发展之路。其中一条体会就是,专业报要贵在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业内的“行家”。一份旅游专业报,最忌连篇累牍的“饭店加景点”、“山水加寺庙”的俗套报道。这类报道往往没有亮点,办不出自己的特色。针对《江南游报》出版周期长,无法抢动态新闻这个劣势,我们提出多抓综合性、前瞻性、分析性较强的深度报道,以  相似文献   

13.
陈卓 《新闻传播》2023,(18):77-79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传播广泛普及的现实情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新媒体传播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就积极影响而言,新媒体传播促使普通公众逐步成为新闻价值的判断主体,进一步保证了新闻的时新性,并能够更多元地反映不同利益主体价值诉求。从消极影响来看,新媒体传播也带来了“泛娱乐化”、虚假新闻泛滥及缺乏深度报道等问题。最后,从加大公众关注热点事件报道力度、抵制“泛娱乐化”与虚假新闻及做好深度报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闻知识》第8期报道了五月份在江阴举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研讨会的情况,谈到会上有人认为报纸有商品性、新闻怎无商品性,而且说“新闻商品性的提法在理论上不够科学,在实践上非常有害”。另外,《新闻知识》第7期也有文章持类似的观点。对此笔者有点不同看法,愿意略陈管见,参与争鸣。 从新闻和媒介的本质谈起 为了探讨新闻商品性的提法倒底在理论上是否科学,须得从新闻和媒介的本质说起。 新闻是什么?就其本质而言新闻是一种信息。我们知道,从哲学意义上说,信息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的信息,它们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或表征,另一类是进入于人类主观世界的信息,它们是人类对物质运动的感知、认识和反映。新闻信息属于后一类,它是人们从客观世界摄取而得的。但它不是对过时了的、陈旧事实的反映,而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反映;人们从外界摄取了这种信息之后并不是储存在自己头脑中完事,而是要向他人或公众传播的。所以,完整地说,新闻是进入传播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这种信息具有真实性、时新性、公开传播性,这三者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是新闻同其他信息(如知识、情报、资料)有所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严格的意义上,新闻是指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上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由于这些传媒为特定的个人或机构所掌握,同时,进行传播的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背景和技能,所以,“新闻”只能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理解。然而,如果对新闻理解的着重点在于对“事实的报道”,而非报道主体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肯定生活在一个新闻盛行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17.
模块式新闻是交融了新闻采写手段与编辑手段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形式,它往往以某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契机,整体由事件叙述、背景材料、相关信息、分析评论等若干独立单元组成。如一则关于中国MBO(管理层收购)情况的报道,《中国工业报》用《中国MBO殊途同归》的标题,分别冠以“事件”、“背景”、“观点”、“链接”的题头统领相应内容组成。有人把模块式新闻称做“新闻树”,认为这一形式中的主要新闻可以看作是一棵树的主干,而延伸出来的树枝则是那些与主干相关联的信息;也有人将其称为“套餐”式新闻,形似一份主新闻再加上若干副新…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是什么?陆定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年,也有人主张“新闻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信息”。无论是“事实的报道”,还是“传播的……重要事实信息”,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强调了“信息”的“报道”与“传播”。报纸是传播“信息”的,增加信息量、增强有效传播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可以说是报界永远的话题。一、老话新提:加大报纸的信息量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几年,我们《随州日报》年年都在讲加大信息量,年年都在做加大信息量的工作:改革政务新闻,压缩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报道等,增加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9.
党报如何引导热点,是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浙江日报推出《今日关注》版,就是尊重新闻规律、努力探索搞好热点引导报道的有益和成功的新闻实践。在资讯时代,人们一方面要获取大量信息,一方面需要获知更深刻的道理,不仅“卖”信息,还要“卖”观点、“卖”思想。包括电子媒体都在这么做,电视媒体也在做分析性新闻,如“焦点访谈”就把文字传媒的长处吸纳过去了。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是引导热点的一个举措,也是尊重新闻规律、吸纳各种不同媒体长处的一个举措。在我看来,这个栏目是办得很好的。从看到的几十期,我把它总结为十个性、五个结合。一、体现了开放性和本土性的结合《今日关注》以做热点引导的名牌专版为标。它关注什么?从我拿到的四十期来看,给我印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业务》1984年10期上撰文说:“‘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小平同志这个题词,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文章谈到新闻工作同信息传播的关系时说:“包括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在内的新闻机关,是收集、输送、整理、传播信息的有效工具。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