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往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恩选集》第一卷第32页),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抓住了生产和需要这一对范畴来说明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的。需要引起生产,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人类本身的存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明确地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  相似文献   

3.
论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利益和需要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延续后代,首先就有创造和享用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此外,人还有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的需要,学习科  相似文献   

4.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方面;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5.
生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过程,因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种的。各种动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但在多种动力之中,生产斗争是根本性的动力,它体现如下:(一)生产斗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是从劳动开始的,有了劳动便开始有了人类。没有生产劳动便不可能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一旦停止了生产劳动,人类和人类社会就会消失。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表明,它既是阶级斗争史,又是生产斗争史。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生产斗争,以生产斗争为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二)生产斗争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唯一手段,是发展精神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人类社会活动时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调人类需要的基础作用。在二人合著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标志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就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恩格斯晚年,他在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仍然肯定了需要在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传播方式的嬗变及对现代传播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的信息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的动物,共同的生产劳动造成了互相依赖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彼此必须交流思想、传播信息,从而产生了传播活动。 人类最初的传播活动,只能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的劳动,出于人类求生存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依、住以及其它东西”,①物质无产的发展,既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又为人类提出了精神交流的要求,人们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并要协调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获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周围事态的变动,于是就出现了信息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8.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  相似文献   

9.
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范围包括人种起源学、语言学和考古学。文化是社会科学家和人文主义学者使用的一个术语,流行广泛而又普遍。这一术语没有固定的意思,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文化个体的、有教养通达情理的人的概念,即有文化修养和熟悉文明生活所产生的比较美好事物的人的概念。“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学的著作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爵士,用它来表示人们在历史体验中所产生的思想和事物“集合体”。  相似文献   

10.
“文化”(Culture)一词,从广义来说,它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它是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在现代人类学中,“文化”一词的涵义极为复杂。美国纽约社会科学家索罗金等人给“文化”下了规范性的定义:“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意识、价值、规范,此三者的互动与关联”。这种规范性的文化定义侧重于强调文化作为人类价值规范的作用。 作为“三点一平面”的大学生活的一“点”,学生宿舍工作历来被学校的其他工作所冲淡,尤其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遗忘。近年来开展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如说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以来对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学科群之一。一般人往往以为它是异军突起,是“新学科”。其实不然。早在古希腊时代,它就诞生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就是人类学的伟大先驱者之一;而“人类学”这一名称最早也是希腊先哲亚理斯多德创造的。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近代,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人类学思想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无  相似文献   

12.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暧,而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表现在穿着上就是“穿得漂亮,穿出个性”。但人们在选择衣服时,很少会注意到它是否含有害物质。本文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服装的原料及洗涤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发生论     
一、文化发生问题的提出文化发生问题是人类回首自己的来由时必然思考的问题。文化发生和人类的起源问题是紧紧相连的。所以,“文化发生”这一说法本身就隐含着两个相关的命题:一是现今的文化是从其发生形态演化而来的;二是文化的发生是人类的“发生”的另一义项。一般说来,人们是承认文化有一个发生或起源的问题的。但是,在文化人类学及社  相似文献   

14.
论市民社会的现代形态——从文化角度看市民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其历史形态而言,市民社会已经历和正在经历三种形态:文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而市民社会之历史演进的过程恰是人类不断争取生活资料、生活空间和生活意义的过程。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作为一种自主、自愿、全面发展的生活领域和关系结构,标志着人们开始过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但它是以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和民主的政治运作机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文化形态市民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5,(2):126-128
“文化”,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认真揣摩的范畴。《辞海》上将其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专指精神财富)。但在哲学、人类学或文化哲学中,文化却很少指历史长河中时生时灭的造物,而是指一种历尽沧桑仍留存群体一个潜意识深处的力量,一种无形、强大且富有韧性的力量。基于此,胡适先生称“文化”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似乎更注重概括,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相似文献   

16.
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这需要,人类才不断和自然作斗争。自古以来,为了安定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认真揣摩的词汇。《辞海》上将其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专指精神财富)。但在哲学人类学或文化哲学中,文化却很少指历史长河中时生时灭的造物,而是指一种历尽沧桑仍留存群体与个体意识深处的力量,一种无形、强大且富有韧性的力量。基于此,胡适先生称“文化”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似乎更注重概括,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相似文献   

18.
典衣是指以衣服做抵押进行借贷的活动,与中下层百姓特别是贫民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嘉庆朝刑科题本中涉及典衣的相关案件可知,清中叶百姓典当的衣服主要有棉袄、棉袍、皮袄、布衫等,大多是百姓平时穿用过的衣服,这些“褴褛衣衫”或多或少仍有一定的典当价值。从时间上来看,百姓典衣“春当秋赎”,适应了耕作时令;从典衣的目的和动机来看,大多是为生活所迫的应急性典当,其中不乏典衣以行善者。“剥衣抵欠”和“借当”衣服的现象表明,在典当过程中当物的所有权、出典权可以进行转让,这种权利的让渡一方面为百姓应急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给不法分子利用当铺销赃留下了可乘之机。衣服的“借当”展现了亲朋邻里间的信任和温情,债主屡次催赎当衣,甚至要求“剥衣抵欠”则被认为违背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凡事讲人情”的原则,很多暴力冲突由此而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哲学人类学已成为西方哲学反思技术史的重要思潮之一。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加塞特是“符号论”技术史解释传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哲学人类学框架中,他基于对人的存在和人类生活的分析,重新反思了技术史。他否定把人类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变作为解释技术演化的根本原则;指出“信念”在人类生活变迁和技术历史演化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正是由于人们所持的技术观念在历史上不断转变,才使得技术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奥特加基于哲学人类学视角的技术史反思对当下的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指出人总是生活在对历史的解释之中,但生活却面向未来,重新反思技术史,不仅是与人类的过去达成理解,更重要的是当下的人们必须要在对于过去适当的理解中面向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20.
相传从前有一位名叫郭翰的人,一天在月下纳凉,忽见一个美貌的仙女从天上飘落下来,自称是织女。郭翰忙上前施礼,在上下打量她一番之后,又好奇地问:“你的衣服为何不见缝儿?”织女答道:“天衣并非针线为也。”这个故事记载在前蜀·牛峤《灵怪录》中,也就是“天衣无缝”这条脍炙人口的成语的由来。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丝破绽和缺点。千百年来,人类的衣服都是用锭纺纱、梭织布、针线缝制而成,那无缝“天衣”只不过是科学幻想罢了。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密封”为特征的“无缝”天衣真的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