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路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话。但是城市的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修筑出来的;也不单是修筑,而是预先规划出来、然后修建的。自从有了城市,交通就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动态因素。在苏美尔的表意文字中,“市场”就是用“Y”来表示的,意思是交通要道、交会之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相似文献   

2.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玉人》篇是中国最早的玉器理论记载。文章在全面整理《考工记》玉器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概括《考工记》玉器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玉器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声学理论记载。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乐钟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1](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乐钟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乐钟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乐钟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誊文献,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声学理论记栽.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乐钟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r Sememe)[1],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乐钟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乐钟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乐钟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考工记》色彩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考工记》研究,一方面是籍《周礼》研究而进行,一方面是对之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出现多部以《考工记》命名的研究专著;以图注解《考工记》的成果开始出现;受宋学的影响,多攻击汉学,自成一说;注重《考工记》的普及推广。宋代《考工记》研究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助于宋代科技史的研究,在《考工记》研究史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考工记》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科技地位,以及研究《考工记》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文章具体分析了《考工记》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考工记》进行分析,探索该书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园冶·摄山     
《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在其问世时,世人就有很高的评价。此书原名《园牧》,当初曹元甫见书稿后说:“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郑元勋说:“今日之国能,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并为脍炙乎?”  相似文献   

10.
每逢过年,我都会和母亲赶赴车站,融入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踏上返乡的旅程。无论在城市里待多久,无论自己对这座朝夕相伴的城市有多么留恋,无论风雨交加,无论大雪纷飞,一如既往,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周礼.考工记》(以下简称《考工记》)色彩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①[1](P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色彩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色彩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标准化的起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对《考工记》中标准化应用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车辆起源甚早,可以追溯至黄帝时期,夏代已有制车手工业及其管理部门。车轮承载着整个车辆本身和所载重物的全部重量,是车辆最重要的部件,结构复杂。因此轮、毂、辐、牙,从选材到制作和装配必须严格,车轮检验按六道检验工序的方法标准进行。确保所制作出的车轮,各方面性能都符合规定要求,其制作工匠和检验人员谓之国工。从夏代至春秋战国时期,车辆主要用于作战。由于"列国战争必用车"而促进了制车手工业的发展,于是制车手工业标准化随之出现,并为秦代制车手工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车同轨"、"舆六尺",标志着中国古代制车手工业进入了成熟标准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刘晓  周明星 《职教论坛》2007,(23):62-64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了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它不但在艺术史、工艺学等学科方面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同时也在职业教育方面,特别是职业分类、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培训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文献,对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每逢过年,我都会和母亲赶赴车站,融入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踏上返乡的旅程。无论在城市里待多久,无论自己对这座朝夕相伴的城市有多么留恋,无论风雨交加,  相似文献   

15.
包装由材料与工艺两大因素构成,将其二者与产品相结合,在最为经济、环保、科学、能表达产品理念的条件下发挥其优势。正如《考工记》所指: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观点体现了我国传统工匠的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思想,也正是文章所重点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天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古人说“天圆地方”,那时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四野无垠,极目天舒。有了城市,就有了四方的天。无论城邦、无论城郭,都使天有了边界,有了棱角,“精鹜八极”就成了城市天空的憧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登轼”即“凭轼”这一新解之辨正,首先着重考明往昔对古轼制的误解以及古轼真形,论定古轼之可登与易登;接着说明“凭轼”即“伏轼”,与文中叙写远眺的“登轼而望”相互矛盾;之后,否定了“曹刿是坐乘于车”与“手扶轼木观望”之说,从而辨明了“登轼”即是“登履轼上”的意思。最后连带说到上句:“下视”又指“下车观看”;下句“轼”词动用特指“伏轼致敬”,“登轼”无此用意,不能点开释之。  相似文献   

18.
19.
瓦娃 《小学生》2006,(6):18-19
六月里最美好的日子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属(shu)于全天下所有孩子们的节日里,我们预(yu) 祝(zhu)每一个孩子都能展现出最美丽的笑容。愿(yuan)全世界的孩子携(xie)起手来,在自由的天空下,点燃(ran)自己的希望之星。可是,城市里的流浪儿却享受不了这份快乐。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风餐(can)露(Iu)宿(su),无人关照,时刻都有来自自然、疾病的威胁(wei xie)。  相似文献   

20.
《考工记》的年代、作者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作者绝非一人.他介绍了先秦时期"百工"30个工种的制作技术,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部奇书,对人类二千余年的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