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小学生在作文时,由于语文基础和文字组织能力本身就欠功底,作文写多了,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去写。写的作文往往也成了罗列具体事实经过的“流水账”。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因此,老师也要为学生创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小学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李文平 《今日教育》2014,(7):118-118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写,思路打不开,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生写作起步时,教师就要训练小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能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没有材料可写一直是中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难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从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等方面来阐述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5.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6.
深化作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流程的初步探究: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将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就为自己习作搜集到了好的素材;加强阅读,积累素材;勤写多练,用好素材;重视作后修改,引导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小军 《甘肃教育》2013,(22):34-34
一、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积累,就是用眼睛去看,时时处处留心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不是凭空捏造,素材源于生活,一切写作都要建立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叩开学生写作的心弦,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学期有8篇习作,四、五、六年级每学期有7篇习作,再加上我校要求的每学期7篇以上的小作文,这样算算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写的作文还不少,几乎每周都要写一篇作文,但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作文呢,究其原因是缺乏素材,没有素材的作文再有文采也是徒然,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提几点看法: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会使尽浑身解  相似文献   

9.
伏霞 《宁夏教育》2009,(7):93-93
观察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只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各种作文的素材就会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以下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获取写作素材,提高习作水平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的画卷,只要平时处处留心,写作素材便俯拾皆是,任凭你怎么写也是写不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坚持写观察日记,规定每周星期三或星期六全面查或抽查。写得好的观察日记就刊登在“班黑板报”上,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少数同学对写观察日记有畏难情绪,认为每天都写,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针对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1.
课标指出: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能够借助"心灵物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对福利院里的见闻所产生的感想、联想……  相似文献   

12.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3.
生:老师让我写想象作文,我觉得很纠结,不会。师:生活是想象作文的基础——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合适的东西可写,或不知从何展开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我们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进而展开想象的能力——连素材都有限,自然就很难展开想象了。因此,观察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大家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生怕写作.认为习作没有什么素材可写这一现象,文章从汲取课内营养、走进课外阅读、留心观察生活、积极开展活动等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写话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社会,学生的写作是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并加以创作的,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留心周围事物",因此,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时,应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院武先 《甘肃教育》2020,(4):148-1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笔者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笔者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写,爱写,以写为乐;留心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的素材;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仿写范文,掌握写作技巧、技能;鼓励学生个性张扬,放飞想象;恰如其分的点评,让学生感觉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从而加倍努力;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孩子怕习作,农村教师也怕教写作。如何找到一种让师生都喜欢的作文教学方式呢?经过实践,我发现让农村学生进行仿写,是一种好方法。仿写让学生学会观察、激发想象;仿写让学生乐于体验,积累习作素材,掌握习作方法。学生在习作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并写好作文。一、仿中学观察新课标指出: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9.
不可否认,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学生乐写、能写、善写是值得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能够留心,运用匠心,保持耐心,用“心”去铺设作文成功之路。 一、留心捕捉 积累写作好素材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大多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诱导、点拨学生去发现、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写出情节曲折、内容具体、材料新颖的文章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留心观察,开拓思路。学生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味,主要是受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有些教师指导学生构思情节时一般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老套套,这样,学生描写出来的事情干瘪,没有生气。若要把文章写得具体,作文前教师最好带学生先观察生活。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就不能发现美,就难以发现写作的素材。一次,我走近教室,听到里面吵吵闹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