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界定了工程、工程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工程科学文化、工程生态文化、工程伦理文化、工程价值文化、工程艺术文化等工程文化形态,提出了实施工程文化教育的几条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心理学原理及现代工程的基本属性出发,界定了现代工程师工程意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工程意识与工程思维、工程活动的关系,明确了工程意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决策调控功能,工程意识具有现代工程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等本质属性;讨论了工程意识在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工程意识与工程知识、工程技能、思维方式等构成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讨论了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工程意识养成的教育对策,认为以"大工程观"还原工程本身的面目,使工程教育"回归工程",以体现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特质的工程教育的"工程模式"进行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重视工程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工程知识的结构性掌握以及工程思维习惯和工程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构建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该文深入剖析了工程、工程素质和工程教育的内涵。对当前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思考,由此提出了该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路,试图构建一个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性地开设了工程导论课程。介绍了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工程导论课程定位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非技术性素质的培养。课程教学理念定位于工程文化汲取的源泉、工程意识启蒙的摇篮、工程伦理熏陶的土壤、工程思维训练的平台、工程创新培育的载体和工程素质内化的基石。工程导论课程知识体系由八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相对独立,但都以工程为主题,使工程这一主题贯穿于八个模块之中。  相似文献   

5.
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体系、工程训练模式、实践条件、开放环境、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工程训练体系科学化,工程训练模式工程化,工程训练装备现代化,工程训练环境开放化,工程训练资源共享化"的建设目标及实施办法,构建一个光、机、电、控制、管理等多学科综合的工程训练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开放式工程训练是现代工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了工程训练基于教学平台、竞赛、模块、选修和OBE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工程训练,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扩大了学生工程训练的自由度与受益面。  相似文献   

7.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了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全员工程"、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工程"、就业指导"服务工程"、创业指导"培训工程"、校企"合作工程"、学生就业"推荐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等八项工程,保证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给人们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工程教育也因此承载着对未来的更多希冀,工程教育家和工程师们必须更好凝聚智慧、加强合作。2009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就全面工程教育理论、产业需要和合作教育、跨学科和多学科工程教育、远程工程教育、工程伦理、工程教育课程重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从激发受教育者对工程的兴趣、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并协调工程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会议提出:未来工程教育应寓工于乐,寓教于乐,形成和谐的全面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9.
基于CDIO理念探讨大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工程意识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文章阐述了现代工程意识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结构,指出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工程素质、能力、知识的食品工程类技术人才,通过建立实践技能的培养、工程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三层次三阶段的逐步深入的工程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文章研究了"机械工程实验"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教学组织模式,对提高"机械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规范其实验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表明,"机械工程实验"是培养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能够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设计和科研活动奠定良好的实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教学是近些年来在多种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尝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课程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构建、教学过程及评价、教学反思等,对混合式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推广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工程地质”目前的教学现状,必须彻底改变从“注入式”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向“启发式”“任务驱动式”“小组讨论式”多种方法并用形式转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程地质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概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初步探析,从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教学测试、线下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文章的研究可为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文章首先对新工科理念进行阐述,并分析本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式进行了探索。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实践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交通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对分课堂引入《交通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教学中,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提取课程的知识主干,碎片化重点、难点。从实践的效果看,《交通工程概预算》课程使用对分模式是可行的,对分课堂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程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加强学生对工程概念的理解,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在工科学生整个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目前工程力学"金课"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讨,提出工程力学"金课"建设教学设计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煤矿工程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涵盖了煤矿矿井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授课、研讨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重点突出煤炭开发中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挖掘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灾害、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地质内涵。  相似文献   

19.
“工程制图”是大多数工科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利用有限的理论课学时,给学生上好“工程制图”这门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和CAI教学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展《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助于工程背景专业学生树立高素质工程伦理观。工程伦理课程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案例的积累。根据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筛选合适的教材,并针对本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