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已成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合作的平台,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影 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在线科研合作的健康良性发展。【方法/过程】将质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先是根据 收集到的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访谈资料,通过质性分析得出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以得到的因素为基础,结合 相关理论,构建相应的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找出虚 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群体认同、社群影响、互惠均 正向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意愿,合作意愿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正相关,激励机制和系统 易用对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学习交流与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在线科研合作已日益流行,本文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动机的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的科研合作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为例,依据扎根理论,对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进行数据采集,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对其进行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并据此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演变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包括声誉动机、互惠动机、功利动机、利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社交动机、享乐动机、探索动机、自我展示动机和用户认知动机10种。科研人员初始合作动机主要是功利动机,而科研人员持续合作动机在初始动机基础上,增加了自我实现动机和利他动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作为科研人员思想碰撞以及产生新知识的重要科研合作平台,虚拟学术社区逐渐成为主流的学术交流场所,探究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科研人员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虚拟学术社区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梳理,提取影响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的7个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组态分析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从组态视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的影响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绩效期望、感知愉悦性、互惠、社会影响、努力期望、激励机制、促成因素共同影响科研人员合作,或为核心条件或为辅助条件均对科研人员合作产生影响,触发科研人员合作形成的组态共有6种,不同因素之间的组合效应均能驱动虚拟学术社区中的科研人员合作。根据研究结果,对促进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旨在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为厘清多理论下科研合作影响因素,以虚拟学术社区367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虚拟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中,社区信任起主导作用;个体层面因素包括个体基本特征、个体心理感知和个体预期三个维度,影响程度均与群体交互因素相当。提出建立并完善虚拟学术社区管理规范和信任机制,构建并完善虚拟学术社区版块,完善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学术社区开始成为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建设激发社区科研人员参与热情、提高科研合作效率、维持科研团体活力的激励机制变得非常重要。[方法/过程]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描述了无激励机制和有激励机制的演化博弈关系和过程,探讨了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虚拟学术社区博弈双方在无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不合作,不合作),在有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合作,合作)或(不合作,不合作),由此得出完善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有助于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据科研人员合作影响因素的不同结果,给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分析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协同机制,揭示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协同效应,促进 科研人员信息行为效率的提高和虚拟学术社区管理的优化。【方法/过程】基于要素分析,对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 信息行为的主体协同、知识协同、资源协同和目标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并以ResearchGate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 析。【结果/结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信息行为需要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协同支持,通过多主体进 行互动交流和知识重组,实现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和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孙思阳 《情报科学》2020,38(2):22-28
【目的/意义】明确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果评价指标,对用户服务质量提升,优化社区结构等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以科研公众号为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户 心理因素对知识交流效果影响最为重大,而平台因素在特定场景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规律,为提高科研知识交流效率,优化科研 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26名高校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科 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过程机制模型和影响机理模型。【结果/结论】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 因素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社会影响、生理因素、人格特质、信息因素和环境条件。信息过载、信息兴趣、信息相 似性和资源可用性通过消极情绪和应对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信息规避,而主观规范、感知信息信任和表达可行度 对信息规避行为有直接驱动作用;信息规避策略包括部分规避和完全规避两种,以部分规避为主;信息规避行为主 要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产生消极影响。【创新/局限】清晰阐明了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前 因后果,讨论了多维关键因素参与的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机理,但样本类型较为单一,未进行定量化验证。  相似文献   

9.
魏华  高劲松  代芳 《情报科学》2021,39(12):146-154
【目的/意义】社会支持是虚拟健康社区用户知识分享的重要驱动因素,有必要系统阐释社会支持激发用户 健康知识分享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方法/过程】基于社会支持和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了社会支持通过信 任和社区归属感影响用户健康知识分享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了感知自我效能的边界作用,以收集的286份有效 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对用户健康知识分享具有积 极的正向影响;信任和社区归属感在社会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对用户健康知识分享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链式 中介作用,用户的感知自我效能对此路径具有强化作用,用户的感知自我效能越高,其社区归属感对健康知识分享 的影响越明显,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对健康知识分享的影响路径也越强。【创新/局限】本文运用认知-情感系统理 论解释了社会支持对用户健康知识分享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用户健康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和共生互利进行结合,可以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持续 进行。【方法/过程】采用生态学领域的共生互利的理论来研究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分析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 享中的共生互利主体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共生互利的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以及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共生互 利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提出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共生互利的保障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本文以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知识交流行为影响因素,为虚拟学术社区提升平台活跃度及用户知识交流效率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在UTAU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感知信任和激励两个变量,构建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社会影响、感知信任和激励对用户知识交流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对用户知识交流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努力期望、便利条件对于知识交流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黄微  卢国强  赵旭 《情报科学》2022,40(7):177-185
【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 行为的研究体系进行梳理分析,为促进国内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文章利用主题 并含检索在知网及 Wos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通过热点关键词统计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为用户 交互行为的机制模型、特征、影响因素、效果评价以及反向行为五个热点研究主题。【结果/结论】在理清当前学术研 究脉络基础上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即继续深入用户会话交互行为的数据挖掘;探 索反向行为与超越价值中心逻辑行为的机理;构建获取信息过程中知识筛选体系。【创新/局限】总结国内外虚拟学 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影响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意愿的因素及其机理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科研工作者们 的合作现状,促进科研合作的顺利实现。【方法/过程】运用文本分析提取出13个影响因素,并使用专家评分法选出6 个前因变量,分别是社会报酬因素、合作氛围因素、地域因素、技术因素、科研产出能力因素以及学术与人际网络因 素;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最后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流程探究了科研人员间科研 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组态。【结果/结论】通过fsQCA软件测算,结果表明,并不存在单一的核心条件来促使科研人 员合作,而是由多种条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并形成由前因变量构成的3种影响结果变量的组态,分别是以人际 网络驱动型、社会报酬驱动型、科研产出能力及合作氛围驱动型为主导的组态。【创新/局限】明确了科研人员间科 研合作意愿并不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并确定了核心因素;但因受问卷量的限制,可能导致“有限多样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洋  谭春辉  王仪雯 《现代情报》2021,40(12):55-63
[目的/意义] 虚拟学术社区开始成为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有利于维系与推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关系的形成。[方法/过程] 基于理性人假设,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团体和科研合作个体两个主体出发,构建KMRW声誉模型分析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合作策略选择与稳定性,并引入贴现因子、激励因子、惩罚因子,进一步对科研合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中,声誉会对科研合作个体的行为产生明显影响,而贴现因子、激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的存在使得科研合作个体的声誉价值增加,促使形成的虚拟科研合作团体达到均衡状态,并据此提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楼雯  张灵欣 《情报科学》2023,41(1):143-151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能够促进科学交流,学术虚拟社区为此提供了基础平台。本文总结科 学数据在学术虚拟社区中的交流模式,为科学数据的高效交流与共享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质性分析法和社 会网络分析法,以数据交流过程为脉络,对 GitHub 中 8,521条数据的性质、特征以及交流模式对比分析。【结果/结 论】科学数据分为原始数据材料、分析过程数据、模型理论数据、代码测试数据四类。原始数据材料较易获取、易保 存、易被讨论,但难更新;分析过程数据具有易保存、易更新、难被讨论的特点;模型理论数据较易保存和被讨论,但 难更新和被认可;代码测试数据是用户最重视的数据集类型;学术虚拟社区中用户的相互交流模式较为简单直接, 但整体形成了以科学数据为中心的循环交流模式,提醒科学数据用户和学术虚拟社区都要把握科学数据生产和传 播质量。【创新/局限】提出科学数据在学术虚拟社区中是循环流动的交流模式,为提高科学交流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研究高Altmetrics指标Top100论文的合作模式,同时,结合Altmetrics指标和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全面评价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因素,对于发展和完善Altmetrics计量系统至关重要。【方法/过程】以2016-2018年Altmetric Top 100论文为样本,对近三年的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合作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合作模式和影响力指标来深入探讨合作模式指标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关系。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综合探讨了Altmetric Top 100论文的合作模式对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Top100论文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国家合作模式对U1(使用次数)有一定的影响,而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模式对论文产生的影响很小。最后,分析了这些高Altmetrics指标Top 100论文影响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用户参与,研究分析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用户参与行为类型,对于 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方法/过程】依据扎根理论,对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 进行数据采集,将用户分为初级用户、中级用户以及高级用户三个等级,搜集了小木虫论坛热门博客栏目下,回复 大于 10的帖子内容,利用质性分析软件 NVIVO12.0对其进行开放式、主轴式和选择性编码,并据此构建虚拟学术 社区参与行为的模型。【结果/结论】根据编码结果显示,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参与行为总共可以分为问候欢迎、调 节规范、协助、欣赏、同情、抱怨、庆祝和交际8种类型,不同等级的用户的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参与过 程当中应当强化每种用户的角色,为虚拟学术社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创新/局限】虽然数据来源较为单 一,但是本文将扎根理论引入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中,完善了该情境下用户参与行为的分类体系,对现有研究成果 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