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尤其是对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生源素质比较差,其加强规则意识培养就更为重要。基于此,笔者拟结合四川省乐至县仙鹤中学的实践探索,对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其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规则意识是引导学生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思想认知,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履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发掘课程中有关规则意识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社会实践等活动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的人,顺利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规则”是社会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民主、安全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公众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必须从小培养。本教学案例力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规则是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制定规则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激发遵守规则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4.
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教材脉络,明晰规则要求;要遵循生活逻辑,注重直观教学,巧妙使用绘本,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要细化课堂评价标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1):3-4
规则意识彰显了社会主体对待规则的态度,表明社会主体不仅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而且能够自觉地将规则至上理念作为行动准则。而这样的规则至上理念一旦形成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对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并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规则文化氛围。正因为良好秩序生成有赖于社会主体对规则的遵守,更源于其规则意识的确立,故此,中学治理必须首先从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开始,在构建良好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规则至上意识、程序优先意识、平等意识、尊重与遵守规则意识的养成,最终达致"良规善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助益.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制定适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和永 《教师》2020,(4):80-81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民主与法治的基础,而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可见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人的道德与品行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规则无处不在,需要从细节抓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和生活学习点滴抓起。文章以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抓好细节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概述了规则意识内涵及培养意义,然后分析了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现状,最后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的具体途径,包括强调对规则意识的价值认同;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丰富第二课堂,增强规则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规则意识奖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学段的重要目标。教师通过"活用教材,唤起规则意识""强化体验,认同规则价值""链接生活,促进规则践行"等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完成对规则意义的建构,并将规则内化、落实于日常行为,实现刚性规则的柔性落地。  相似文献   

10.
把规则教育真正做小、做细、做实,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积极的实践力与持久的渗透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行为,挖掘行为动机,让规则意识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行为准则,构建自我规则机制,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而初中学生的规则意识正处在从自律向他律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加以引导。在理解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面对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规则,能够有意识、有方法地积极改进规则。  相似文献   

12.
刘学军 《中学教育》2004,(12):12-13
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素质就越高,规则意识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志。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规则给我们创造了幸福,是一种可以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幸福,因此,尊重规则就是尊重自我享受幸福的权利。让规则意识引领孩子走近文明,就是引领孩子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13.
陈莉 《宁夏教育》2003,(12):26-26
规则意识,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表现。生活中任何活动都有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必须遵守社会规则,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规则意识,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岁左右的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能力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时候,成人完全可以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生活用品要固定摆放、玩具图书要整理归位等。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帮助下让…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则,规则意识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本文给出审计学专业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三大途径,特别强调第一课堂的灌输作用,第二课堂的实践强化作用,以及教育环境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法治教育的基点和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课外素材,拓展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引发情感体验。可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锻炼法,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规则,在情境中认同规则,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规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需要完善规则教育评价机制,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6.
规则意识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内容,片面注重价值层面的教育是偏离规则意识教育方向的。中小学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上,既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规则教育,也要进行道德规则、习惯规则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规则的内容,同时知晓规则的形成;要采取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组针对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总体呈良性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规则意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克服个人主义、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有很积极的意义,规则意识的培养必然会对塑造学生良好个性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艾春梅 《学子》2012,(4):30-31
有班主任经历的教师都很清楚,学校班级管理中,平行班的班级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平行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最主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对比较差,究其原因,其实是这些学生的规则意识差。一、规则和规则意识何谓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情境、立足生活三大准则来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本文即从以上三大准则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规则意识是人们的意识世界里不可缺少的,这种规则不仅包括比赛与游戏的规定与要求,还包括学习认知领域中一些抽象的定理与规则。在小学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从小开始培养规则意识,将规则意识的培养引入到教学中来,在学习中也养成学习的规则意识,最后延伸到其他科目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