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情志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由随机数据生成器软件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情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情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疗法,耳穴选择:神门、心、肝、肾、胃、皮质下、交感、颞。按压3min/穴/次,早、中、晚各2次。双侧耳廓交替进行,2 d更换1次,6 d为1疗程,每个疗程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S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评分相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情志护理能有效缓解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焦虑心理,值得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阳明经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电针治疗,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阳明经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为96.70%。结论:针刺阳明经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歪斜",近几年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仅用单纯药物或者单一的治疗手段效果不明显,通过中藏医结合来治疗周围性面瘫其疗效明显且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额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的方法,分为三组:单纯针刺额区治疗组20例;无针刺单纯给药组20例;针刺额区配合药物治疗组20例。采用汉密尔顿(HAMD)24项量表和抑郁自测量表(SDS)在1、2、4、6周对受试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药结合组在4周后HAMD24项得分和SDS得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针药结合治疗6周后HAMD24减分情况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结合组显效率90%,药物组70%,单纯针刺组65%。结论:针灸丛刺额区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显效时间短,治疗效果比单纯药物和单纯针刺更好。  相似文献   

5.
李琳 《大众科技》2016,(8):98-9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及护理临床疗效。方法:96例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以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配合综合护理。结果:显效:69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以针刺配合中药外敷配合综合护理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8%;疗效对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收集整理近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资料撰写形成综述;方法:借助文献检索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了解其发病机制,归纳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包括针刺法、灸法、耳针法及其他疗法。结论:收集整理近年研究情况具有实用价值,为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躯干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PHN,可收满意之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心肾同治理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慢性颈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心肾同治针灸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心肾同治理论针灸方案治疗颈椎病慢性颈痛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综述介绍了2000年以来针灸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内容涉及针刺取穴、各种针灸治疗方法,实验进展证实了针灸对青光眼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亦称为颈椎综合征,是指因颈椎间盘及颈椎其他组织萎缩退化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候,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所有颈椎病分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总数的60%。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就运用针灸治疗该病便有单纯针刺、温针灸等方法可供选用,取穴灵活多变,其疗效均得到了肯定,中药内服、手法推拿配合牵引、中药热熨等方法在治疗该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百合病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普通针刺、中药疗法、穴位埋线、艾灸疗法、综合疗法等不同方面对百合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百合病有疗效好、操作相对简便、无毒副作用、费用低等特点。结论:应进一步加深针灸疗法治疗百合病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灸补泻手法是针灸发挥作用的必经途径,其通过针刺和艾灸的运用,针刺"得气"及灸法的温热感作用于人体后达到驱邪、补益等治疗效果。对其在《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中的操作手法,针对病症,现代研究的探索,于针灸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针灸补泻手法顾名思义包括针刺补泻和艾灸补泻,针刺补泻手法分单式和复式;单式有提插、捻转、迎随、疾徐等,复式有烧山火、透天凉、龙虎交战等手法。而艾灸的补泻手法主要以温和灸、雀啄灸为代表。文章对常用针灸补泻手法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24)
目的:评价单纯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PMI)的效果。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至2019年8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内含针灸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发表文献。经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用于评价分析的文献共12篇,涉及患者1178例,质量评价总体文献质量偏低。Meta结果分析显示针灸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及安慰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支持单纯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及假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与针刺并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培哚普利片,治疗组40例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七味调压颗粒配合针刺风池穴,4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在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单纯降压西药培哚普利,临床症状改善也单纯西药组。结论:七味调压颗粒配合针刺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采用针刺、穴位敷贴配合刺血疗法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瓜霜喷剂涂抹及西地碘含片和多维元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穴位敷贴配合刺血疗法辨证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70%;治疗组复发率为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敷贴配合刺血疗法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TDP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3%;疗效对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68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功能(H-B)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和H-B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波幅(Amp)和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mp和Latency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Ⅳ级占比基本一致(P0.05);与对照组Ⅱ级占比和Ⅲ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Ⅰ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给予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03月~2014年0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7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将她们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分别采用单纯中药熏洗以及针刺配合中药熏洗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洗进行临床诊治的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壮医学是我国民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壮医针灸是壮医常用的外治法,遵循巧坞经络理论,通过针刺龙路、火路的体表网结,畅通气血,扶助正气,祛除病邪。在过往,缺少壮医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使壮医针灸在这方面的临床与推广应用中受到限制。现将近年来壮医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