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新形势下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非常重要和必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集中表现在思想情绪、态度行为、生理智力等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辅导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足;二是高校生存发展压力巨大;三是社会认同支持不强。要有效缓解和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一方面需要高校辅导员加强自我完善与提升,强化自身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多措并举,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同时还需要社会建立支持网络,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组织根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组织根源主要表现为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角色定位不准确、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而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分清职责和完善辅导员的发展机制、绩效评价体系及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辅导员文化则是高校消除和降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针对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和个人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以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生活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联系紧密,但辅导员队伍面临着事务性工作繁重、自身发展渠道不畅和职业倦怠等问题。通过对辅导员制度起源的梳理,找准辅导员角色定位,从而寻求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合理性建议,能够有效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高校辅导员可以评教授职称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对于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新一轮思考。本文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角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个体、家庭、工作、事业、社会五个方面介绍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在此基础上,与原因分析相对应,本文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方面探析了减少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建立起一支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优良、业务能力精湛、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政工作研究的辅导员队伍势在必行。但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情绪衰竭现象,文章旨在通过对保定市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对症找出职业倦怠的本质原因,并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第一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重要影响,由于时间长、压力大、任务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本文针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阐述职业兴趣、职业期望、职业定位和组织结构,结合心理资本相关知识,探讨了如何开展工作,以期有效地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队伍出现职业倦怠问题势必会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进行调查,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工作态度不积极,缺乏责任感,对工作认同感降低等表现,通过分析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辅导员配备不到位、事务性工作繁重、待遇偏低、职业倦怠、培训进修机会偏少和管理体制急需理顺等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提高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加大投入,制定辅导员培训进修规划;理顺关系,明晰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消除倦怠,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强化激励,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责任,规范辅导员准入与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背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变化,给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路径选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85后高校辅导员如何明确职业能力发展方向,也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