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缺失带来乡土文化主体空心、教师自身发展困难、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等多重现实危机。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需厘清其乡土文化自信形成的条件,通过“创新乡土文化内涵,唤醒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认同;重塑乡土文化空间,推进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实践;提升乡土文化素养,激发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觉”三条路径,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当前,置身于乡土文化场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正面临着心理归属之本地人与异乡人、文化振兴之传承者与适应者、职业愿景之燃灯者与教书匠等多重角色冲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乡土情怀式微和心理归属真空化,场域空间区隔和乡土文化责任遮蔽化,以及乡土理念迷失和职业素养技术化等。新生代乡村教师应该遵循“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内生路径调适角色冲突:提高乡土文化认同感,扮演乡土文化复兴者;加强乡土文化自觉感,承担乡土空间坚守者;厚植乡土文化自强感,肩负乡土责任逆行者。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在历史与现实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正慢慢消解。基于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分析当前乡村教师遭遇的乡土文化缺失困境,究其原因是:乡村教师的文化适应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区隔;城市文化冲击引发乡村教师乡村文化认同危机;"边缘人"身份与断裂的乡土文化教育导致乡土文化实践缺失。面对现实,乡村教师需回归乡土,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需重视乡村教师的发展特质;推进乡土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认同;制定利于乡土文化实践的教育策略,推动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回归与重塑。  相似文献   

4.
学校依托集水乡文化、丝绸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的乡土文化,发掘和推行有根、养心的教育,竖起特色教育的旗帜。重解乡土文化特质,寻找“有根”的教育特色;启动乡土文化之旅,开发“生根”的校本课程;弘扬乡土文化精神,锻造“养根”的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天明 《教育评论》2012,(4):117-119
乡土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有效传承羌族文化,羌族聚居区学校的乡土史教学应该采取如下策略:精选教学内容,选择最有特色的羌族文化运用于乡土史教学中;构建直观课堂,追求乡土史教学语言、手段与方法的多维直观;亲临历史场境,在身临羌族地区乡土历史场境中体验历史;加强学科渗透,在乡土历史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中引入乡土文化资源,是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村中小学文化个性化的必然路径。以乡土文化为基点的农村中小学文化个性化培育和发展,实际上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正确把握乡土文化内涵实质,提炼乡土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关键是把乡土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融入学校精神文化,内化于神;难点是把乡土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践行于学校文化实践体系,外化于行,物化于形。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进行乡土教育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基本途径。从乡土文化教育的含义入手,针对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多元、开放、包容、尊重的学习环境;进行必要师资培训;结合乡土传统活动,增加户外教学活动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家长、社区资源的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痘姆陶村位于潜山市痘姆乡。痘姆乡境内覆盖着丰富的陶土资源,由此形成多个以制陶为主要产业的村落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痘姆陶器烧制技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挖掘、利用以痘姆陶器烧制技艺为代表的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痘姆陶村乡村文化振兴存在乡土文化价值挖掘和利用不够、乡村居民缺少乡土文化自信、乡村居民主动参与乡土文化建设意识不强三大问题,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深挖乡土文化价值,促进乡土文化转化利用和创新发展;重构陶村文化记忆,重塑乡土文化自信;激发村民参与主动性,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乡土教育面临不少阻障:乡土意识的淡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情感基础,乡土文化的边缘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资源依托,乡土教育的形式化削弱了乡土教育的成效。要找到乡土教育的突围之路,充分发挥乡土教育的作用,可通过如下路径:注重乡土文化宣传,重塑乡土意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乡土教材;依托地方高校资源,培养专门师资;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开展乡土活动。  相似文献   

11.
乡村学校处于乡土文化场域,其乡土文化教育富有自然优势,却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未凸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之意蕴在于“安所”和“遂生”,即基于乡村乡土文化场域安乡村儿童活动和情怀之所,涵养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以遂其生。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行为路向是“位育中和”,即立足乡土文化教育之本,定位其教育实施路向;坚守“乡土文化”之所,探寻其教育资源以促儿童生长;革新乡土教育之法,致儿童与乡土文化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区域内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乡土文化。这种乡土文化通过干预、渗透等方式对大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学教育在汲取乡土文化营养中,又对乡土文化起到反哺与创新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反映特定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表现特定受众文化心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不仅是对本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一种传承,也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文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幼儿爱家乡的意识,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从收集资料,了解乡土文化组成,构建乡土课程;开展活动,理解乡土文化内涵,完善乡土课程;走出校园,加强乡土文化实践,深化乡土课程这三方面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对园本课程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化是学校德育用之不竭的宝库。灿烂悠久的盐湖文化,为我院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藏。我院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育人环境;汲取乡土文化精髓,充实德育教学内容;以乡土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宽德育途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吸收企业文化;结合专业,加强道德践履,固化道德品质;发扬蒲剧文化,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校园德育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冲击,土地减少、农民减少、农村减少,乡土文化被“空心化”;伴随着城镇化而来的是城市文化逐渐成为主流,乡土文化被边缘化,就这样乡土文化逐步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但乡土文化不会因此而衰退甚至消亡,它的生命力正在于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交流中不断舍弃、吸收和适应,在文化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做出自主选择,从而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姜宇泞  潘明福 《教师》2022,(6):18-20
乡土文化作为地域性人文积淀,底蕴浓厚.将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丰富语文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弘扬乡土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乡土文化却频频缺失.文章从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的价值、缺失的原因出发,探讨相应的策略,以期推动乡土文化顺利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在所调查的5所乡村学校中,师生的乡土文化传承总体状况不理想。乡土文化传承态度均值高于文化实际践行,教师与学生在乡土文化传承上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调研的数据,教师和学生要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教育支持。对于学生,要基于耦合理念实施多维度教育;对于教师,要基于地方性知识,从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多元文化品性以及乡土知识教学转换能力方面提供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乡土认同是教师对乡土自然、社会关系、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的理解、接纳、赞同与融入的心理过程,是乡村振兴必须依赖的心理基础与生命力量.其内在逻辑包括价值逻辑、内容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就价值逻辑而言,它有利于丰富乡村教师核心素养,促进乡土文化承创,实现乡土知识与现代知识融合,重塑现代乡风文明.就内容逻辑而言,认同农民及自然关系,是对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遗产、社会村落与人际交往的判断、想象与关怀;认同农民及其社会关系,是基于对农村人的关系的理解、热爱与思考,是人的关系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认同、保护与承创乡土文化,使自身产生文化归属和文化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在乡土生活中认同,以生命自然共同体意识深入乡土世界,以知识魅力与文化自觉和农民展开对话;在文化承创中认同,挖掘乡土文化,承创乡土文化,绵延永恒的精神;在教育研究中认同,以深思理解乡土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以笃行化解乡土热点与难点问题;在乡村变革中认同,以主人公的角色引领乡村教育变革,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参与乡村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对保持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决定意义,它对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文化安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乡村的“类城市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工具理性”色彩,而要对抗“工具理性”的不良影响,乡土文化也不可或缺;现代媒介技术笼罩着乡土文化的审美空间,营造出乡土文化传播的“媒介景观”。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地保护乡土文化,传播这一维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开发乡土文化资源,设计历史调查活动;引进乡土文化资源,补充教材的不足;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