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胶东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神价值、文化教育价值。胶东优秀传统文化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相通的丰富内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发挥胶东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根基、精神价值认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和德育性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源泉。因此,我们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全球东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内涵、本质和时代价值,提出增强价值观自信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新课标也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在课程中加重了分量。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学校应面对社会形势的需求,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抓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努力创造良好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活动,通过学生文化社团、就业指导和第二课堂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生活,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处于科技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大环境中的高职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本文通过分析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证明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文化根基,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开设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专业课、文化课、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地方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中的传播,也应注重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渠道、方法创新,推进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有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前进、不断发展,在我国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融汇了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关键环节,抓好重点人群,在勤学、修德、明辩、笃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程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使命,是推进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回溯发展历程,分析演进特征,审思不足,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深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研究认为:立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视角,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经历了恢复与重建、调控与完善、拓展与深化三个变迁阶段。其演进脉络呈现出价值定位从模糊到明晰,育人目标仍待全面渗透;文化逻辑从内隐到外显,文化特质尚待充分彰显;载体形式从单一到多元,内容体系亟待有序衔接的特征与不足。以体育学科课程图谱工具为研究方向,未来应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明确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价值定位;完善课程理论建设,重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教材编排模式,优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呈现方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案例素材。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内容与方略。研究表明:1)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集中体现在提升青少年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培育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2)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可分为武艺、游艺、养生三大类教育传承内容,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类别运动项目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体育课程"一体化"要求,可设计出1~9年级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建议构建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发挥其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丰富课外锻炼和竞赛活动,构建传统体育"学、练、赛"体系;颁布相关政策法规,为落实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突出传统体育项目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体育中考内容体系;组织专门培训,支持外聘专业人士和传承人授课;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并且在传承中兼容整合,丰富充实,发掘扬弃,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1.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地方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大众认同、践行和培育必须立足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因此,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创新发展、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发挥民族传统节庆日的功能以助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联相生密不可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本文将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文化自信。本文根据调研了解高校专业课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现状,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处晋商文明发源地的山西高校,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晋商文化运用到思政教育当中,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贡献。晋商地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素养,为创造稳定和谐的校园及社会环境,建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自国家对文化强国战略高度推崇以来,高职院校这一以技术为人才培养核心的特殊教育系统,开始重点贯彻落实文化教育这一素质、思想教学工作,充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流程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教师深刻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才能在教学期间总结目前文化教学存在的不足,包括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内容、模式等多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高校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领域培育和践行的主要载体,决定着学校及祖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90后以及00后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将代表着中国精神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扬弃,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精炼和浓缩。高校应意识到提升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教师应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化育人是当前高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实际,提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土化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即实现"两个转化",是文化育人理念的实践转化,也是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并融入学校德育之中,达到德育目标的过程。它是对传统文化的再选择,是对地方文化的再升华,是对育人目标的再聚焦。本文对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土化的内涵、必要性和实践遵循原则作了阐述,是高校德育的文化融入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促进新时代高校德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魂”。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作为小学课程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包含着系统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为载体,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培育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完美人格,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从多个维度着手,通过借助信息媒体资源、深挖教材资源、衔接多样生活元素、创设故事情境模式、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探索游戏活动教学,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与命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确其教育的重要性、抓住其教育的关键点和提升其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