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现如今多数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自身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多方面,都存在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不适应这一日益凸显问题。本次研究立足高职院校探讨如何对于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强化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订单式人才培养,从而满足社会人才所需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传统日语教学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而人才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实践基地作为日语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强化基地在提高学生日语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实训优势,探索出一条既能胜任一般性涉外日语工作,又能在某一领域学有专攻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日语专业新"国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评价的依据.新"国标"要求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日语人才教育不仅注重对外语技能的培养,还强调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学生的中国文化日语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但学生对日语课堂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持积极态度.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跨文化课程、媒体日语、巧用同形词等方面思考如何提高学生中国文化日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日商务关系的不断发展,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中日商务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得更高、更迫切。社会的需求必然成为人才培养的导向,目前高校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进行改革。本文旨在探讨,在满足高素质中日商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做定位研究。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日语和商务并行,即"日语强+商务强"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作为高校基础教育的重要分支,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传统日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文精神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明确人文教育定义的基础上,剖析了高校日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现状,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列举了实施人文教育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期望人文教育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和推广,使高等教育更好地培养有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大多还是"本科压缩饼干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无法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日语人才。本文立足于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探讨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希望对高职商务日语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肇庆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课题组在实践中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加速培训现有教师、引进高素质人才和聘请企业高级专业人才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在教学中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利用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行一课双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地方高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要建立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学科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外语教师为培养多方面的专业外语人才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教师的资质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因此作为日语教师,加强自身资质的提高,既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日语人才的需要,也是日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而针对二外日语教师,由于不同于专业日语教学的特性,因此在保证日语教学质量中教师的资质更应该值得注重。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和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谈二外日语的教学特质及如何提高二外日语教师的资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逐渐加深,许多企业对于日语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很多日语专业学生对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很大原因是在于忽视了专业非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专业非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分析了有效措施,并对目前高校的社会文化课程进行了分析,包括背景、措施和成果等,有效提高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语言文化研究能力和思维创新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中国东北经济门户的海关也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日本通过操纵伪满洲国,向各海关派遣日本顾问和封锁税收,将积存各银行之税款没收,以优越力驱逐各关税务司,强制接收各关。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所代表的英国等国对日实行的绥靖政策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均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北秧歌的沿革和社会控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视角考察了东北秧歌的起源以及在近代的发展 ;论述了现阶段东北秧歌民俗、锻炼价值和作为健身手段发展创新的现代化 ;说明了对东北秧歌活动进行社会控制的意义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用偏离—份额法对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分解,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到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认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宜首先应该找准方向,从改善结构和提高竞争力两方面着手,在根本上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东北大秧歌对老年人体质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扭秧歌是一项具有较强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和社会现实情况分析,东北秧歌动作简练、韵味浓厚、节奏欢快,易于为群众所接受,是一项全身性运动.扭秧歌时肩、肘、腕、髋、膝、踝和躯干各个环节都参与运动,对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增加肌肉力量,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及提高身体机能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扭秧歌,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扩大老年人社会交流,减轻孤独与寂寞感.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秧歌练习运动处方,并对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年的监测,对秧歌练习前后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探讨秧歌练习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及其因素,从而为广泛深入开展老年秧歌活动提供科学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大秧歌是东北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文献资料查阅、牧区调查、亲身体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增进人们对东北大秧歌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对振兴地域经济,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北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是东北这片辽阔土地上绽放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其中的一类民间故事因其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聪慧机智而被人们称为"巧媳妇"故事。这类故事的各类事件遵循着可续性原则,以时间、人物、因果关系三种方式构成了以首尾接续式的行动序列为主的叙事情节模式。这种独特的叙事策略对展现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健康测试法、数据分析法和逻辑统计法对东北三省普通高校的男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发展状况做出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现阶段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为东北三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供可参考的详实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野外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共确定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23科95种. 在综合分析前人建立的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实际情况,建立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对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A的植物25种,风险等级为B的植物53种,风险等级为C的植物17种. 针对各风险等级的外来入侵植物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和重点,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所在。该地区作为亚洲体育最发达的区域,却没有一个稳定的体育交流机制。开展职业体育一体化对于本地区之间促进社会交往、相互信任和体育资源的利用的最大化具有主要的意义,而各国之间文化基础、经济发展和体育文化交往的增多则为职业体育一体化提供了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黔东北土家族花灯表演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富土家特点,它的调式特点是:不完全的五声调式,音阶的构成有三音阶、四音阶,其调式主要以三、五度结构和四、五度结构为主,有的是以上两种调式形态的综合运用;曲式体裁较多,主要表现为歌谣体和歌舞体两大类;灯词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广泛、趣味、歌唱和原始性方面;表演形式上的艺术特点有:打座台、金钱年、闹子、锣鼓花灯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