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衍在经学上重视求真、考证,质疑宋以后十三经"取舍颇未当",提议定为"十六经";注重考辨,持论有据;对儒家经典以及儒家伦理学进行介绍和考辨,并且力议各地保送精通儒学者上大学.  相似文献   

2.
孙宝 《天中学刊》2008,23(3):60-64
王肃在诠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流露出丰富的儒家文艺思想,这些思想渗透在他的创作中呈现出宗经复古、注重比兴等风格特点。同时,王肃文学创作中以天人合一和谶纬祥异之学为核心的颂美意识,可以反证他在剔除郑学以谶纬解经的过程中具有不彻底性,这对深入了解王肃经学思想的构成有重要意义。另外,王肃作为曹魏儒士的代表,对晋初兴起的宗经复古之风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经学辩论是讲学和著述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经学学术活动,它以辨明学术是非和切磋交流、倡导学术为目的。经学辩论有力地冲击了烦琐僵化的章句之学,导致了追求义理明通和崇尚理论著述的风气。受其影响,东汉论说文在形式上多问难之体,在论证方式上形成了实证求真和思辨析理的特色。经学论辩是汉代经学通向魏晋玄学以及汉代散文通向魏晋文章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0-17
《太玄》《法言》《方言》三部经学诠释著作,确立了扬雄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著述不仅在后世有大量的整理和研究,而且对后世学术思想主流产生了重要影响。经学体例"拟经"传统的形成,两汉之际经学诠释转向,东汉儒学的批判思潮兴盛,魏晋玄学的形成和发展,宋明理学的经典建构和义理诠释等,都有扬雄经学的深刻影响。了解和研究扬雄经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扬雄奠定的经学、蜀学优良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关于朱熹礼乐思想的研究总体来看并不充分。对朱子礼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经学和史学的考辨,如对《家礼》的真伪和历史影响的研究,对《仪礼经传通解》经学思想的分析。对朱子的"乐"学思想则以其音乐著述的史料学考证为重点,同时对其音乐思想的内涵与历史影响也有一定关注。从目前来看,关于朱子礼乐思想的哲学与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而这也正是朱子礼乐思想在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门学问,两者关系密切,所以古人有“五经亦史”、“六经皆史”等经史同一的说法。但是,当经学和史学所遵循的准绳与求真的目的彼此相异,特别是当在求真过程中两者出现冲突甚至矛盾时,这种同一又如何可能?通过分析古人对(《春栅经传“召陵之会”的考辨可知,经史同一之所以可能,其关键在于经义和史义的互涉。正是在经义与史义的求真与相互推求中,两者才有可能得以融通。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雄居汉代统治思想宝座二百余年的官方正宗学术的经学开始走向衰亡,经学的衰亡成为历史的必然,经学衰微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但是从某一历史局部来看,这时候经学却出现一统的盛世,即历史上所谓的“郑玄时代”,这主要是因为以郑玄、王肃为代表的一批人对儒学改造与创新所作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8.
王闿运三部经学新著之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家诗异文表》、《〈小戎篇〉车制器饰考》稿本、《湘绮先生校补许氏〈说文〉古籀释》底本三部经学著述是笔者在湖南图书馆查阅王闿运有关资料时发现的。王氏年谱与日记皆未作交代,亦不见其他资料记载。此三部经学著作确为王闿运所作,并与王氏其他已刊的经学著述有明显不同,反映了他今古不分、汉宋兼采的治经风格。  相似文献   

9.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法、尚博学、重谶纬之学等特点。在经学影响下,吴越名儒辈出,著述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充满儒家礼教气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全祖望的《鲒琦亭集》和《经史问答》等著述的研究入手,旨在通过提炼全祖望著述中的经学元素,探讨全祖望不宗汉、宋,不主孔、盂的独特经学思想,以及这种经学思想在清中期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此外,在探讨全祖望独特的治经态度和方法的基础上,试图评价其治经方法的合理性及片面性,力求正确认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