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日本道德教育的传统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日本道德教育传统的发展变化,认为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道德教育的思想基础,资本主义的道德启蒙不仅使日本民族性格得以形成,而且也使日本社会进一步强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浓重封建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日本强盛的历史原因,但日本的道德教育传统在当代则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训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家训,作为一个文化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家族领域和家庭关系上的体现。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内容丰富,有与儒家思想一致性、血缘性、等级性、和谐性、封闭性的特点,既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产物,又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文化体系。对传统家训文化,应予批判地继承,其精华部分可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家主义道德教育理念的特征、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揭示日本明治时代中期以后在日本社会起主导、支配地位的核心道德教育理念一国家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根源,探讨日本国家主义道德教育理念的基本特质,揭示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对日本近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与深刻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日本二战以来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时至今日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6,(2):43-46
自中世纪兴起的武士道与骑士精神,分别对日本与欧洲(德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乃至逐渐沉淀为两种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不容视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并且发人深思的,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以文化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来了解其同盟基础及思想差异,不失为更加深入了解二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日本武士道的生成、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道德体系,自11世纪产生始,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的民族精神。明治维新之后,武士道被日本军国主义恶用,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武士道"是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在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训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世纪的武士道"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武士道",并嬗变为"现代武士道",从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的。下层武士领导的倒幕运动是"近代武士道"产生的萌芽,明治维新是从"中世纪武士道"到"近代武士道"发展的转折点。最终,由武士领导下的明治政府迅速建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与道德体系。在长达七百多年的幕府统治中,武士阶层以及武士道精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衡量一个人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即使在封建统治消失已久的今天,在各个领域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比如公司的终身雇佣制,日本人的重诚信,讲礼节,自杀率高等等社会现象等。本文通过分析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揭示出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士道是它形成发展的社会基础,财阀垄断经济是它形成的经济基础,侵略扩张是它的核心内容,天皇专制政体是它形成的政治基础,神道教是它形成的社会精神支柱,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则是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这样一种集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于一身的大杂烩,给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家训中汲取文化养料,切实实现以好的家风带民风、促政风、正党风,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领域重大而迫切的理论课题.包括汉阴沈氏家训在内的传统家训重视在家族内部倡导和推行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对我们今天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丽婷 《文教资料》2008,(17):13-14
摘得诗国"诗圣"桂冠的杜甫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这不仅因为他诗歌创作的伟大成就,也与他伟大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坚强而执著的进取精神密切相关.杜甫这种伟大的人格精神已经超越了儒家思想自身的价值,是完美的人格与完美的诗歌艺术的最佳结合.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格精神的伟大民族,所谓的"诗品出于人品"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心理和习惯.杜甫对儒家思想的恪守与超越形成了自己伟大的人格精神和完美的诗歌艺术,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时代和儒家思想培育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家训在家庭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规或家诫,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及陶渊明的《与子俨比疏》。在家训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始祖。  相似文献   

12.
陈橹 《红领巾》2005,(4):10-13
佛教在日本经历了国家化及与政治相互扶持的长期历程,因此与其政治和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联系.日本佛教存在着某种功利化倾向,不太强调是非善恶的区别和“因果报应“以及“轮回“与“涅槃“等观念.僧侣和武士曾经相互影响,佛教禅宗在武士和政客的训练过程中发生过重大作用,对于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武士道发生的重要精神根源.  相似文献   

13.
<正>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百姓都是这种观念的倡导、力行者。中国传统家训中就有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内容。古代的思想家们无不强调仁与爱的统一。仁爱的根本要求是爱人、助人、利人。这一传统在家训文化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和发挥。许多家训作者都把尽自家财力、物力资助贫苦族党乡人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主要通过军部势力发展、壮大,最终掌握了国家政权,完成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极其反动的政治“变革”。虽然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在形式上与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本质上却不是同一事物,正确区分日本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治现象与日本传统的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把握二十世纪日本法西斯反动政治本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有力地批判当今日本国内诸多否认二战罪行现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律制度最初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宗教的产生和存在对法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法律与宗教的这种相依相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法律影响比较大的是儒家的礼法思想。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中国的儒家思想这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对法律的影响造就了中西方传统法律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人的道德实践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特别重视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协调与和谐。中国的企业应当“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人”,坚持走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而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人文教化的资源对我们的企业建设便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在这方面,儒家正可为我们造就一种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道德、礼仪、中庸、修身等几方面探讨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其积极因素使传统体育文明、和谐、健康、纯正,是对体育精神的重要贡献;其消极因素是造成中国体育长期停滞不前,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体育的原因之一。强调中国体育应批判地继承儒家文化,从中吸收营养,以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体现在家庭、家族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各种各样具体教育行为上。这些鲜活、丰富的教育行为可细分为直接与间接、正面与反面、正向与反向、专门与随机、单一与复合等多种类型,但都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发生,与中国古代社会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人家教智慧的产物,具有特殊的家教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应台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国台湾作家、思想家、评论家。作为其源流文化的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对她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的救弱济贫的仁爱之心,感时忧国的忧患意识,以及敢作敢为的批判精神等,都能从儒家思想中找到相应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武士道作为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到日本的民族性格中,由此完成了日本道德精神的建立,形成了日本的整体精神,而且逐步成为了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武士道靠鲜血和生命来体现,最大限度地挖掘国民的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和牺牲精神,具有难以估量的物质化能量,为日本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