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从多方面对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指出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可见,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拓展小学生学习思路,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民族的根基,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基于教学内容,做好文化渗透的工作,通过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堂更“接地气”。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辈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绚丽的光芒,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而语文学科是典型的语言学科,语言学科存在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文学素养,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民族的血液在学生的体内流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之间的结合点,积极地借助语文知识为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催生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文/本刊记者选编编者按:《工人日报》1998年2月25日刊登了许明的文章《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文中对社会主义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就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作了详细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当...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14,(4):1-1
教育部近日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星 《教学考试》2023,(46):4-7
<正>“趣味语用”栏目植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丰富的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期栏目我们选择了《孙行者与祖冲之——对仗句杂谈》《同音词的妙用》两篇文章,既有对偶(对仗)相关知识的积累运用,也有对同音词妙用的探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问题探究紧扣语言知识积累、阅读和写作,凸显语言运用的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初中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等,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从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入手,结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特征,从不同维度着眼搭建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渗透平台,从而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进而带动初中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9.
<正>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再次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言文字训练的重任,同时借助《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大维度,真正凸显“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的德育功能,切实彰显和发扬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本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一、凸显榜样人物,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学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源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根"与"魂",从而进一步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方式,构建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融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微媒体构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新环境,以切实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文章做为序言,首先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紧接着在指出《中国文化导论》一书问世的学术意义的同时.着重从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研究传统文化对现实与未来的意义和专著本身所显示出的思想性、科学性、开拓性几个方面,扼要地介绍了这部专著。  相似文献   

12.
孙建辉 《中国教师》2014,(21):27-30
<正>刘德水,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现为北京市顺义区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顺义区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教师》: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内容,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您认为这  相似文献   

13.
<正>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渗透传统文化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整个课堂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讲《慈母情深》一文时,可以用深情而又哀伤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感受,并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生发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情感;同时,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孝敬父  相似文献   

14.
我主张建立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主义大文化 ,它是由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文化 ,体现民族传统的亚文化 ,以及体现外来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泛文化三大板块组成 ,其中传统文化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但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不可或缺的 ,我提出“儒家社会主义” ,就是强调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抛弃儒家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 ,等于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里我想结合建国以来我们在文化建设上的失误 ,谈谈传统文化的问题。一什么是传统 ?可以说 :传统是一种依托 ;传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因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汇。《红楼梦》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也没有失去其进步意义,这也正是《红楼梦》倍受人们关注,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论断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核心素养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应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传承传统文化,勇于发展创新,方能保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方可培育出拥有民族基因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除了对广大青少年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之外,还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完善和补充,不能把几个教育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而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呢?一是为了全面、广泛、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旧版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核心素养之一。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经典的文言作品,在“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之外,语文课堂应指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浓缩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人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时空隧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因此,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