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国家机关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委员会是反腐败的专门机关,其地位与一府两院平行。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对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将产生重大影响,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宪法和法律问题,其中监察委员会建构的合宪性问题尤其突出。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具有合宪性,但并没有直接的宪法依据,其合宪性只能从《立法法》第十三条推定。由此可见,监察委员会制度虽然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来建立,但法律的规定不能代替宪法的规定,无论是先修改法律还是制定新的法律,都必须通过修改宪法才能使法律与宪法保持一致,在宪法解释无法满足合宪性的条件下,修改宪法是必要的。通过对现行宪法有关国家机构规定的全面分析与整理,根据宪法原理阐释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从学理的角度提出宪法文本的如下修改建议:监察委员会要向同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但不接受质询;监察委员会不能对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任命产生的国家领导人实施具有强制性的监察措施,但可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专门报告或者监察建议;监察委员会在行使侦查等司法性权力时,应当适用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之规定,受到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执政党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次反腐败重大举措.虽然已经启动试点工作,但是它也面临三个宪法问题:第一,实施《方案》的宪法依据问题.第二,理顺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界限问题.第三,谁负责监督国家监督委员会的悖论问题.经过分析国家权力结构,提出三点解决问题的设想:即宪法修改,立法完善,以法律程序约束监察权力的路径设想.  相似文献   

3.
《决定》是试点地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的法律根据,对试点地区提出了依法推进改革的法治要求和实现依法监察的法治目标。试点地区全面实施《决定》的内容,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以填补《决定》对法律实质修改形成的法律空白,细化《决定》中较为原则和概括性的规定以建立区域性国家监察体制,便是遵循法治的轨道依法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具体而言,改革试点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完善监察法律制度,基本路径是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进行地方性法律的立、改、废,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监察委员会人员产生规范、组织规范、职权行使规范和监督规范,规范监察职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4.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大改革,涉及许多学科、领域的问题。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国家和社会的唯一最高规则,因此,监察体制改革首先是一个宪法上的问题,改革过程中要秉持人民主权、法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法去稳步进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家监察与反腐败工作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实现。通过梳理审计与监察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发现总体文献数量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审计和行政类期刊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缺乏系统规划、视角较为单一、方法不丰富,亟需深入提升研究范围、质量和视野,为审计与监察的协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2016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在于法有据、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基础上,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动机构整合,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举措,改变了中国传统权力格局,优化了权力配置,提高了监察机构位阶,有助于破解反腐败斗争中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7.
8.
国家监察法出台后,公办高校面临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任务,有效开展监察工作的现实问题。在就公办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转变为法定监察机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公办高校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尚不能依据监察法开展工作,监察对象范围存在争议,不具备行使某些监察措施的能力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派驻或派出机制,准确界定监察对象范围,明确公办高校监察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等改革措施,就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做好公办高校监察工作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司法体制改革是涉及宪法体制调整与完善的宪法问题,应当确立合宪性观念,并在明确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司法体制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找到司法体制改革的宪法空间与界限.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司法体制框架体系包括司法体制的宪法精神体系、司法体制的宪法原则体系和司法体制的宪法规范体系.司法体制改革的宪法空间要在我国宪法确立的司法体制框架体系中寻找,并根据这一结构内部不同要素的不同地位和功能来予以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1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对国家权力的宪制架构将产生重要影响: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其权力属性需要重新厘清;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系和监督职能需要重新调试;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内容需要相应调整;审计制度与监察制度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充分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检警关系对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意义重大.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警关系进行了完善,但从侦查监督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现行检警关系仍有缺陷.应当确立检察引导侦查的模式和相应机制,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指导与控制,以适应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核心,是检察部门审查起诉和审判监督的实体法标准,是审查起诉的实体法依据和提起公诉证据标准的实体法核心,影响并制约公诉证据体系的建立;犯罪构成理论也是刑事审判监督启动的实体法标准。缺少犯罪阻却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限制了公诉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再加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了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了一定区域的人口流动性。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地区间有区别的招生政策渐渐引起了社会不满。文章从教育公平的视角,阐述了高考招生中的不平等问题,指出了造成失衡的原因,最后对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已运行三周年的破产管理人制度中涌现出来的弊端,以破产管理人制度中所步及的三方主体即债权人会议、破产管理人、人民法院为基数,参照宪法中相关体制的规定做类比模拟,得出三个类比式.进而推出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核心在于其选任与监督机制的完善.最后提出与现行法律规定相交叉的建议,即应当将选任权交由债权人会议行使,而监督权交由人民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15.
国资委以出资人身份对国企进行监管和实施企业效绩评价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模式,将从政企关系、社会监督、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和企业管理等几个方面,推进企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真正使国有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现行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也经历了四次修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要保持其稳定性,同时宪法又必须与现实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修改宪法又是必要的。即便如此,修改宪法毕竟是极端严肃和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正确处理宪法稳定和修改的关系至关重要。本将从宪法修改的理由、宪法修改权以及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系的权力和权威必须基于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心理支持和认可,这种支持和认可应通过特定的政治仪式实现。从文化主义的视角看,政治仪式在塑造和传播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权力合法化、整合政治力量和政治社会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由官方主导实施的政治仪式,宪法宣誓也发挥着自身所特有的政治功能。政治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政治制度的建构,宪法宣誓的功能实现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仪式安排。  相似文献   

18.
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力的腐败.反腐败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的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依法监督权力主体,依法监控权力运行,依法矫正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9.
行政监督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根据政治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良性的行政监督体系应具备多样性、动态性、平衡性,注重政治生态平衡和生态效益等特点。本文运用政治生态系统理论及其模型,分析构建合乎生态法则的行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