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治疗复杂和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入手,实施疾病的健康管理,成效显著。文章主要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以期望对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农村尤为如此。面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病一类难以治疗、经济消耗大、对家庭破坏深的疾病,普及"治未病"思想以及建立农村"治未病"体系是应对此难题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黄琼娇  李洪波 《大众科技》2021,23(8):81-83,139
随着人们自我健康管理理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关注预防医学,关注自身健康发展.中医文化渊源流长,其"治未病"的思想更是贯穿始终.基于足太阳膀胱经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浅谈该条经络和治未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应用,通过调节经络达到运行气血,使人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达到"上工治未病"的标准,为治未病从足太阳膀胱经出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多无临床症状,中医古代无此病名,多归属于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肾亏虚、邪伏内郁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主要病机。《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治肝补脾,防止传变的原则。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上宜采用补肾健脾法。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医学思想,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健康养生越来越被重视,"治未病"理念是健康养生文化的灵魂,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探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思想,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多方位认识、培养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传承创新等方面论述如何进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调查表明,成人中每5~10年有25%~48%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大军"。"治未病"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糖尿病的未病阶段即糖尿病前期,而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如能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往往能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这是对2型糖尿病进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经》乃中医理论之渊博,临证疗疾之津梁。为医者莫不将此书奉为圭臬,遵为准绳。它在精辟论述人的生理、病理、诊法等的同时,也科学地阐明了基本治疗思想。“治未病”是其基本治疗思想之一。 《内经倡导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就是强调人们平时注重养生之道,确保身体健康。如调摄精神,做到“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  相似文献   

8.
陈婷  周蓓  高露  易蔚 《大众科技》2021,23(10):107-109,137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益肺法,是根据五行相生关系和脏腑相关理论而定的治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功能常不足,常见肺脏易感外邪而生肺系疾病.故本文根据小儿肺脏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中医药膳食疗文化特色,探讨基于"培土生金法"药膳食疗在小儿肺系疾病应用的重要性,并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列举其常见的小儿药膳食疗方,为小儿药膳食疗在临床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杨亚龙 《大众科技》2022,(3):114-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群的生活节奏逐渐快速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生理、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心理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逐年攀升.心理障碍性疾病在中医属于情志病范畴,而中医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探讨"治未病"思想在情志病中的应用,对于防止情志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与打造"健康中国"的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鄢军  郭君华 《西藏科技》2010,(12):48-48,57
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目的是达到重视治未病。  相似文献   

11.
黄娜  蓝娇娜 《大众科技》2016,(11):59-60
脾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的今天,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改变,日益重视生活质量和养生保健,调理脾胃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治未病"思想在中医脾胃病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罗伟生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乙肝肝硬化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和心得,其认为正气不足是乙肝肝硬化发病的基础,而瘀血阻络为该病关键病机所在,在治疗上注重驱邪与扶正并进,疏肝柔肝并举,并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搭配单味有效中药的使用,获得良好疗效,为乙肝肝硬化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藏医预防保健学贯穿整个藏医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保护人体机能平衡积累了独特的保健方法,为建设发展好藏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提出几点思路。传承、挖掘藏医预防保健理论,在实践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大力培养藏医预防保健专职人员,提高预防保健技能;加强藏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知识和教育的宣传;完善"治未病"体制机制保障;促使科研带动治未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芪-甘草药对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治诸虚》。由黄芪、甘草两味药组成,具有补气生津,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的功效。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主要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纤维化等症。本文通过对黄芪-甘草药对药理活性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系统开发其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主要和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常挟有湿邪和热邪,急性期以舒肝解郁,清热利湿,缓解期健脾补肾,以扶土抑木或滋水涵木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导师临床工作20余年,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继承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博采众长,擅长从肝脾论治肺心病心衰,从以调畅气机为根本,形成自己的一套独到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肺心病心衰即肺源性心脏病,以喘咳、胸闷心悸及心功能不全为主症,病程日久。该病属中医"肺胀"、"喘证"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诊治及调护的诸多阐述。本文就导师对肺心病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组方用药等经验方法作一探析,结合临床经典案例,探讨从肝脾论治慢性咳嗽的优势,为临床诊疗该病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体现"治未病"的理念.目前将体质分为9类,其中平和质是健康体质,其余8种为偏颇体质,即亚健康状况.中医体质辨识不仅是体检人群亚健康状态早期发现和防治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亚健康人群的体质类型登记并追踪管理,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运动、药物治疗一系列方案,将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丰富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陈翔 《科教文汇》2015,(3):128-129
文章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入手,重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未病"五形态,主要包括心理问题"未生"期、"未发"期、"未盛"期、"未传"期及"未复"期。并结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针对不同心理问题阶段的不同防治措施。在心理问题未生期时,高校应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心理问题普查;在心理问题未发期时,要加强大学生成长发展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服务;在心理问题未盛期时,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心理问题未传期时,要构建心理问题社会支持系统,守住心理危机突发的底线;在心理问题未复期时,要重视心理关怀和帮扶。  相似文献   

19.
方朝晖 《金秋科苑》2013,(10):108-108
调查表明,成人中每5~10年有25%~48%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大军"。"治未病"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糖尿病的未病阶段即糖尿病前期,而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如能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往往能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这是对2型糖尿病进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具备着现代医学所不具备的优点。文章从中医角度探究了肝硬化腹水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及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总结古今中医名家的治疗经验,了解该病目前用中医药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